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惠更斯是概率论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其《论赌博中的计算》是第一部概率论著作,该书首次提出数学期望的概念,创立了“惠更斯分析法”,第一次把概率论建立在公理、命题和问题上而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详细的考证,发现《决疑数学》的唯一原本是《大英百科全书》第八版(1859年)中伽罗威所著的《概率论》一文.借助《决疑数学》的原本,以拉普拉斯概率理论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作为基本参照系,考察《决疑数学》各章的内容安排、风格体系以及观点等方面,说明《决疑数学》是一部具有拉普拉斯概率论风格的著作.最后,通过对《决疑数学》译文的考察,发现其用汉字代替西方数字和符号的翻译风格增加了概率论内容和方法表述的难度,也限制了《决疑数学》在中国概率论传播和普及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学术差异:一个比较文化史研究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试图以文化史比较的方法,对中西学术的源流——主要是对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先秦学术,与作为欧洲文化起源的古典希腊学术,作一比较,从而探讨东方与西方这两大文化学术和文化类型的一系列重大差异;找出在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基础上,之所以必然不能孕育出近代欧洲那种新形态的科学技术体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介绍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所研究,但他们更关注于起源问题,且受到考古学、人种学、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等研究领域的影响,从而得出源于本土、巴比伦、印度或其他文明等不同观点。本文依据艾约瑟、湛约翰和艾德等人在1884-1888年间发表于《中国评论》上的相关论文,回溯他们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巴比伦起源的争论过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论战"是由"科学"引发并主战一方的学术论战乃至社会论战。梳理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两场"科学论战"——"人类起源之争"和"转基因食品大战",及其中中西方学界,科学与人文领域学者,科学家与大众等群体间的差异和对话,发现论战背后的"利益共同体""民族主义""对话机制"等问题及"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曲折发展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有关梅毒的起源问题,自15世纪末在欧洲暴发之初,便一直为欧洲学界所津津乐道,然中国医家似对此兴味索然,大抵寥寥数字表明此病起自岭南地区。有趣的是,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场关于中国梅毒究竟应始于"本土",还是"舶来"的探讨,此议题一直延续至20世纪中期,惜此段历史至今鲜为人知。本文即以18世纪法国御医阿斯特吕克的著作《性病论》为线索,回溯这场发生在西方的关于中国梅毒起源的探讨,并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究其背后的原因,追索东西方在这场找寻疾病起源的历程中发生的种种交织与碰撞。  相似文献   

7.
沈铁 《科学大观园》2009,(20):37-38
多年来有关中国家马的起源一直争论不休,进入90年代以来,关于家马起源更盛,论者们的观点明显地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马和马车是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草原地带传入中国的;另一种认为中国养马、驯马和用马的历史可以早到龙山文化时期,尽管中亚和西亚地区考古发现的家马较早,但中国内地的家马起源不一定是从西方或北方传来的,言外之意,中国有一个独立的家马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概率论历史中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拉普拉斯概率论在20世纪初期走到了它的尽头。从19世纪初开始的关于概率论在法律判决中应用的争论、柯西的“新数学”的兴起及其对最小二乘法的责难、对拉普拉斯概率论基础的批评以及公理化概率论的产生等四个方面的讨论,展示了拉普拉斯概率论衰落的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分析概率论>是十九世纪初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关于概率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本人的概率思想和方法的成熟巅峰之作.然而对于数学历史的研究,仅仅了解一个数学家的成熟作品是远远不够的.拉普拉斯的概率思想的发展、他研究概率论的动机和动力、他的灵感的源泉等因素更多地反映在成熟作品之前的一些不太为人们所知的论文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力机械的起源、发展及其中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古代水力机械的发展已不乏研究,该文从水力应用的角度探讨它的历史演变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发展做了横向历史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水能应用发展阶段的划分,水力机械起源时间的确定,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地位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序幕的"科学救国"思潮,在甲午战争之后让位于"改良"与"革命"的"政治救国"浪潮。民国建立后,在实业建国和"政治并不能救国"的影响下,"科学救国"思潮再次勃兴,并促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之际,"科学不能救国"的声音出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西文化论争中,科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首";二是在政治革命实践如火如荼影响下,政治革命再次取代科学成为救国的工具;第三,随着中国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动,国人逐渐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救国工具,它自身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本质是扩展人类知识视野,科学终于完成了从救国工具向追求真理的学术事业转变,回归科学本身。"科学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的演化,展现了学术与政治的一种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学术本身而是其他因素诸如外敌入侵或意识形态等外在力量使学术成为某种工具,那么,一旦这种外在因素与条件不存在了,学术作为工具的作用也就消失,最终恢复其本身的面目,其发展也就步入正轨。但吊诡的是,学术在中国大多时候总是作为一种工具被利用,不能显现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2.
抓住西部大开发大好机遇,加速西部信息化发展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在知识与信息的经济、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时代背影下,我国西部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尽快取得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首先应该把加快信息化发展进程作为第一重要的,也是第一关键的战略目标。在分析了影响西部信息化发展速度的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速西部未来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对策性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自然科学社的前身为华西自然科学社,1927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学成立,以"研究及发展自然科学"为宗旨,1951年宣告解散。作为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科技社团,中华自然科学社通过创办《科学世界》、编纂科学书籍、召开年会、举办演讲等途径,在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致力于中国科学的体制化。与此同时,就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科学研究路径、科学大众化等问题,中华自然科学社社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能源战略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 ,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 ,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宏伟任务、实现 2 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 ,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 ,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能源战略 ?从全…  相似文献   

15.
术语工作是语言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运用术语学理论知识和有关文献工作的方法、经验,使我国少数民族语术语工作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很快发展起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乃至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有关民族语术语工作作一简要介绍。一、我国民族语言基本情况1.民族语言政策我国的民族语言政策是实行各民族语言平等并强调“分类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法》还规定:“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语言文字发展状况和语言环境均不相同,对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和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文字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我国政策中还强调“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2.民族语言概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使用汉语外,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新中国成立前,只有十几个民族有本民族文字,其中传统通用的文字不足10种,其余文字或不通用,或不统一,或不完备。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除了不断组织发掘和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外,依据少数民族“自愿自择”原则,通过“创、改、选”三条途径,即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新文字,改进原有文字,选择其他民族现有文字,解决了文字问题。现在的基本状况是:将近30个少数民族使用30余种民族文字,有几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的情况,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几种语言的情况,总计上百种民族语言分属于5大语系8大语族。由于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以及民族间交往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民族间互学语言的传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每个民族中掌握双语的人都在不断增多。但是还应看到:大多数少数民族是以民族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的,因此,民族语言工作仍是政府关注并支持的重要工作。二、 少数民族语术语工作1.历史回顾我国少数民族中,主要是有传统通用民族文字的民族,对语言(包括术语)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1世纪,就有维吾尔学者用阿拉伯文详解的《突厥语大辞典》问世。该书被誉为当时的百科全书。明朝的“华夷译语”规模巨大,载有汉语与十几个少数民族语,以及汉语与十几种外语的对照,其中“西洋馆”就涉及到了英、意、法等6种语言。清朝有著名的满、藏、蒙、维、汉等五种文字对照的36卷本《五体清文鉴》和蒙、藏对照的《日光辞典》和《月光辞典》,民国年间有《蒙文分类辞典》、《蒙汉词典》和《格西曲扎藏文词典》,其中包含了许多专用术语。2.方式少数民族很重视术语工作,但解决术语问题的方式不同。一般来说,掌握了国家通用的汉语的少数民族,愿意直接使用汉语术语,而其他少数民族则愿意使用本民族术语。目前民族语术语比较丰富的语种已进入中、高等教育体系和科技活动之中,他们有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基础,并有国际交流背景。3.机构为发展民族语言文字,从中央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级政府都建立了专门的民族语言工作部门,形成了管理工作和学术研究两个有机联系的网络(如图):上述各级管理部门为术语工作提供政策指导,组织协调和资金支持,而学术、技术部门则从事术语研究和规范、统一工作。4.工作简况民族语名词术语的统一工作有两个层面:①规范化指传统的民族语名词审定及普及工作。目的是在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交际中统一科学技术语词。几乎所有领域的新词术语都需要统一规范,所以工作面很宽。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的名词由各省区或省区协作组组织公布。②标准化则强调名词术语要与国家乃至国际标准接轨,它要求概念、定义的统一,由国家标准化部门发布,具有国家技术法规性质。相对上述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工作面窄一些,目前主要对象是技术领域的名词。(1)规范化工作方面自50年代以来,内蒙古、新疆等自治区名词术语规范委员会,还有八省区蒙古语、三省区朝鲜语、四省区藏语等协作组,采用首先挖掘固有词汇,赋予新意,其次用母语词素构造新词,同时通过借词,主要借汉语或亲属语言等方式,已分期分批地审定公布了几万至几十万条名词,同时形成了各自的规范原则。在国家民委和省区民语委的支持下,新中国成立至今约出版有27个文种的,单语、双语或多语对照的,综合或单科的等大量辞书,仅蒙文词典就有好几百种。有影响的大型辞书是《突厥语大辞典》(维吾尔文版,3卷),《藏汉大辞典》(3卷,3千多页),《满汉大辞典》(约500万字),《汉维大辞典》(53 000多词条),《汉彝词典》(53 000词条),《朝鲜辞典》(3册,1 000余万字),《哈汉辞典》(200多万字)。科学技术方面的词典,如维语版物理、化学、数学、石油、林业、建筑、金融等专业词典,又如参照汉语名词审定标准而出版的藏、汉、英对照专业词汇也有多种。(2)标准化方面民族语术语工作是结合各民族的特点,诸如语言文字、文化、心理等特点及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及需求来规划和研究的;同时,民族语术语工作还要强调以术语学理论为指导,并注意与国际标准接轨。由于概念和定义是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其基本原则及方法与语种个性无关,对各语种均具有普适性,相互间是可以借鉴的,所以我们不论在民族语内部,在民族语之间,还是在民族语与汉语,甚至与国际通用语之间,均寻求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我们的作法是:在术语命名和建立术语体系时,依据民族语言内部规律和民族文化心理特性,如概念的形成和体系构成、书写习惯、构词与逻辑思维方式等等;参考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经验,向少数民族介绍术语学理论并着手培养术语人才。在机构建制和建立信息源时,注意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联系。由于我们在全国术语技标委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内建立了分支机构或联络渠道,因此可以通过他们获得业务指导和ISO术语委员会及其成员的动态、资料、信息。在起草民族语文件和标准时,尽可能等同或等效于ISO标准和与ISO接轨的我国通用语国家标准(GB)。标准化工作进展——术语标准化领域。已开展术语标准化的是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等6个语种。两年来,全国术语技标委少数民族语特别分会先后与西藏、甘肃、新疆、青海、吉林、内蒙等省区民语委或民委联合举办了8个术语标准培训班,就“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等基础知识,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进行了专门培训。特别分会还组织少数民族专业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国际学术活动。特别分会已着手标准研制工作,目前已立项并研制的标准是为上述6个语种的“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文献标准化领域。已开展文献标准化工作的也是以上6个语种。几年前,民族名称,蒙古、藏、维吾尔等语的书报刊名称,地名等国家标准已出台;近年来,蒙古文拉丁字母转写国际标准已在有关国际会议上取得共识,朝鲜文转写标准草案也早已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标准化领域。进入信息标准化领域的是上述语种加彝文,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托忒蒙文,锡伯文(满文)。这些文字都已有编码字符集、键盘、点阵字形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而通用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ISO/IEC 10646)已提交ISO,其中藏文方案已纳入ISO/IEC 10646。还有彝文方案和为维、哈、柯等文所需要而针对阿拉伯文的ISO/IEC 10646的修订方案,也基本获得认可。三、结束语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提供了信息资源和科技成果共享的良好条件,造就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共同进步的趋势。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们将加强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社会进步为中心的术语工作,包括:——编译术语词汇、辞典(科技类为主)。——举办各类术语标准化培训班,并加强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宣传贯彻。——制定民族语言的基础性术语标准。——加强计算机辅助术语工作,建立民族语术语数据库,出版电子辞典。——必要时组织开发与术语相关的本民族软件,使计算机对民族语言文字(首先是术语)有更大的适应能力。我们的任务很重,我们将努力工作。我们欢迎与国内、国际有关机构、团体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共同促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你们这些正处在早期教育和职业选择的青年们,或许会对一位有幸获得诺贝尔奖的80岁老教授的某些思想产生兴趣.你们的祖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拥有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人民.你们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建造举世瞩目的未来.我期望你们会这样做,并且要求你们这样做.  相似文献   

17.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出版之后,中国科学院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副院长竺可桢邀请并组织叶企孙、陈桢、谭其骧等学者对它进行了评介,科学院对李约瑟还进行了资助。中国学者对此卷既有高度的评价,也有具体的批评。中国科学院派遣代表团参加第八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又与李约瑟直接相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对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起到了促进作用。科学史学科在新中国诞生后迅速走上建制化之路,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特别提倡爱国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竺可桢等科学院领导的倡导和支持、李约瑟与苏联的积极影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