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后SSK)破除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认识论中心和社会规范解释原则,从实验走向实验室异质要素"去中心化"的冲撞与博弈。后SSK关注科学实践中的各种可见要素,科学实践中的"技术"而不是科学,"行动"而不是观察,"干预"而不是表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得以凸显。后SSK研究从实验走向实验室以及实验室之外的技术与工业领域,走向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具有交叉、融汇趋势。  相似文献   

2.
迈克尔·马尔凯(Michael Mulkay)创立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领域中与宏观利益学派、实验室学派并列的三大流派之一。与传统话语分析模式(如默顿结构功能功能主义话语分析模式、普赖斯科学计量学模式)及其它一些SSK学者(如科林斯的论坛分析范式、谢廷娜网络分析模式)将特定性质的科学话语(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作为可靠的信息源不同,话语分析研究纲领将科学话语视为一种分析的议题。以"解释的扩展难题"为引子,话语分析研究纲领从主体维度、文本维度、规范维度、史学维度四个层面构建了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修辞关联模型,表明了科学话语作为科学文化与实践的"行动者"特质,并解构了科学话语与科学实在之间的同一性观点,成为再审视传统社会学及前期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3.
科林斯的"第三波"理论试图挽救被SSK所破坏了的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形象,在建构论的基础上重新恢复科学在社会领域中的内行性质。"第三波"构建了不同于默顿科学社会学和SSK的"专家知识"概念体系,将科学的建构特质与内行特质整合起来,并基于此回答了困扰学界的"延伸问题"。第三波为人们反思默顿社会科学与社会建构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的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格拉夫的地理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辩证人地观与二元方法论;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综合性,地理学为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桥梁;一般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并举。格拉夫的地理哲学阐释了新康德主义地理学的思想基础,是典型的二元论思想,对后来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一些论述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引入一般社会学中的社会生成论、以便同时打开科学与社会两个黑箱之时,科学实践社会学呈现了"科学与社会协同演化"的"互构论"图景。鉴于此,科学实践社会学实现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向,也就是它不再关注科学是否如实表征了社会,而是聚焦于科学与社会秩序共同生产、直至运作出恰切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实践过程。科学实践社会学研究中的"本体论政治",将启发社会(科)学找回活生生的"自然",从而将运作中的世界视作为一个纷繁复杂、不断重构的社会技术系统,最终从"社会-物质"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世界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论文针对地理哲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地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课题,包括地理实地及地理系统的属性,地理学的时间和空间,地理伦理等大学理论问题,区分了地理学的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从而构成了一个地理哲学的研究框架。主要特点是突出了地理学的客观基础的分析,文中在客观本质的意义上提出了地理系统的简单结构和合理结构的概念,以及区域共同体是哲学意义上的高层地理系统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话语的空间转向与科学地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当今学术话语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分析了科学风格和科学现场空间化研究的情况,认为科学知识空间化导向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相对于“普遍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一个进步,但因为它强调社会化的空间概念,所又有着强烈的否定科学理性的“特殊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试论拉图尔的科学实践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前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认识上出现的"单向度"局面,拉图尔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实践现.这个实践观是以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富有哲学意蕴的新的对称性原则作为根基,兼具宏观互动与微观制作维度的"行动者网络"为产物的"行动中的科学".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上产生了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大卫·布鲁尔SSK思想演化历程及主要内容:重新定义科学知识;提出作为研究方法的强纲领,用其分析科学案例并得出"利益"在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提出社会学有限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知识从其基本单位—科学语词始,本体地由社会因素所决定。在全面阅读布鲁尔作品及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文章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例子分析,完整、客观地呈现对布鲁尔思想的思考和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尼采的"权力意志"到福柯的"微观权力",再到劳斯在科学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对实验室内外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分析,"权力"概念的意义扩大了,对权力的关注点发生了从宏观到微观、由压制性到生产性的转变,对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研究也从外在转向内在。劳斯对知识与权力的分析将科学实验哲学、科学社会学、福柯的微观权力说进行了很好地融合,很有启发意义。科学史上有名的玻意耳和霍布斯之争可以为劳斯对实验室内外知识与权力关系的研究提供案例支撑,从两者诸多的类似之处也可以看到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10-116
围绕着理性与社会性,知识论领域越发分裂为两个阵营,并在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当代,科学哲学家尝试着消解或弥合知识论层面理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对立,尝试将两者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朗基诺便是其中代表。然而,朗基诺的知识论路线充满折中主义意味,并不能解决理性与社会二元对立问题,反而掩盖了知识的正当性悖论。基于不同的"知识"定义,两种知识论体系对峙起来,它们一方将知识看作是世界的映像,另一方将知识看作是集体信念,进而使科学知识与日常知识的正当性难以共存。站在科学共同体的立场上支持科学知识的正当性,或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支持日常知识的正当性,成为两大阵营的理论切入点和分歧所在。朗基诺的语境经验主义并不能解决相关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孕育科学社会学的基地,但是,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又是彻底摆脱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及框架,从新的角度研究科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不一样,它不再把科学单纯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和认识成果来考察,而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科学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系统科学的观点,对达尔文革命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透视:(1)作为达尔文革命的功臣,华莱士确实受了许多委屈,对这种科学史中的"异化"现象,可以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进行解读。(2)达尔文的思想历经四次革命的飞跃。(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纲领可以用系统科学观点得到合理解释。(4)作为达尔文纲领的对立面,"宇宙完美设计"纲领仍包含合理内核和启发性。(5)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解模式,进化论的科学语言与自然神论的宗教语言之间通过转译,有可能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4.
简讯     
第三届地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2002年4月3~4日在京召开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副主任到会并讲话,地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郑度主任总结了本届委员会近期工作。与会代表们对地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采用分组形式对所收录的4 000条地理学名词进行逐条、逐字研讨。会议决定在整体框架上取消“区域地理”部分,增加“社会与文化地理”章节,并将原来“人文地理”中部分词条单独排列。会议还根据审定进展情况调整了今后工作的计划。
(李玉英)  相似文献   

15.
从《地理哲学》看白眉初的地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眉初是我国从古代地理常识向新时代的科学地理学过渡阶段,大力传播地理学知识,承前启后的启蒙者之一。《地理哲学》是代表其地理思想的重要著作。从该著作中可以看到,白眉初坚持地理学的自然科学学科属性,并认为地理学具有"理体文用"的特点;同时,他认为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宏观性、变化性、时效性和很强教育功能的学科,主张从人地关系视角进行地理学研究。白眉初《地理哲学》中的许多思想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齐曼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宏大而"真实的"图景.在对科学的自然主义描述中,主要立足于社会学维度,齐曼消解了社会建构论和朴素科学主义的科学知识观,提出了科学知识是"建构"与"发现"的真实融合的辩证观点,对于深化我们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对作为知识的产生以及认知探究活动的科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文化特别是那种基于不同区域的、具有较大差异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如何影响享有该文化的群体的认知活动,文化系统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认知的主体特别是功能化的"认知装置"而呈现于群体活动之中,作为整体的文化又是如何与科学家个体的认知过程发生关联等问题,似乎还研究得不够。本文为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在提出或重申"文化框架"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从文化与认知的两个方面探讨"基于文化框架的认知"诸问题。由此而引出的集体认知与个体认知、框架与实在、规范与行动等相互关系的"对子",也在"文化框架"的视角下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的秘诀之一,就是不同的理论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智能。后现代地理学的问世也有它得以产生的知识背景和逻辑。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在批判现代地理学的基础上突出重构空间的辩证法;站在时间、空间和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来构筑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创造和生产人文空间和社会空间。主张从多元空间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待地理学中的时间化和空间化;将空间理论与社会过程和人类作用重新连接。利用解构和重建的思维方式,解读世界新都市洛杉矶是如何从现代城市一步步演变为后现代城市的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论(Science Studies)中,客观性研究存在着两条进路: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客观性予以纯粹的社会学说明;二、历史认识论将客观性的发展史概括为一部道德史。前者将科学客观性完全归结为社会利益的导向,后者将科学客观性归结为一种道德属性。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将客观性指向事实维度,此二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客观性指向价值维度。因而,在科学客观性问题上,事实与价值发生了分离。面对这一困境,布尔迪厄的科学场域理论从自然与社会、事实与价值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对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客观性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将逻辑实证主义认识论意义上的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论社会学意义上的客观性整合为一种历史的客观性,即科学理论是在历史中生成的、由科学共同体认识并承认的客观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