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明末中国学者王徵与传教士邓玉函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这部介绍西方机械的专著传入了西方的杠杆力学知识,包括杠杆原理、杠杆平衡计算问题以及杠杆原理在分析简单机械上的应用等。《奇器图说》的杠杆平衡计算问题与明末《算法统宗》的杆秤平衡算题在出题方式、问题种类、算法、复杂程度等方面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2.
重学是早期西方力学(Mechanics)一词的译名。它在晚清力学传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随着与重学相关著作的译介与传播,重学一词的内涵不断扩大,重学的译名也发生了变化,有将Me-chanics译为力学的,也有将Dynamics译作力学的,而且力学一词的含义当时在不同的译著中指代不同,造成了力学知识体系传播的混乱。重学一词的使用及其演变过程体现了力学知识体系在晚清的吸收与消化过程,并反映出当时翻译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献的限制,西方光学知识在明清之际的影响一直难以厘清。综合新发现的《镜史》一书及其他相关材料,对孙云球的生平及交游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镜史》为国人撰写的第一部光学著作,其中很多内容来源于汤若望的《远镜说》。孙云球在吸取西方光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水晶为材料磨制成各种光学器具,对后来的民间制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李渔的小说《十二楼》中关于各种光学器具的记载完全来自于《镜史》,对孙氏所制各种光学器具的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察比利时耶稣会士安多(AntoineThomas,1644—1709)在康熙宫廷所从事的数学活动,通过对比,证明《算法纂要总纲》是在他的拉丁文著作《数学纲要》(Synopsis Mathematics,1685)的基础上编译的,此译稿部分内容后来被纳入《数理精蕴》;对现存《算法纂要总纲》的各种版本进行了比较,希冀对康熙时代西方数学的传播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1628年,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中国学者王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中德马普科学史伙伴小组历时8年,重新研究了这一著作的内容、结构、知识来源及书的流传过程,最终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环境下力学知识传播与互动的过程和模式。这  相似文献   

6.
《格致释器·化学器》是近代向中国系统传入化学仪器知识的第一部译著.全文共二十一章,详细描写各仪器的功能、形状、材质、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它融入大量化学实验知识,是一部可供化学工作者学习和参考查阅的实验仪器实用手册,有较高的专业价值,在中国的近代化学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中国农村发展的转型期,农村科技传播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型,科技传播主体已经走向了多元化。其中,"农资店"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补充作用,反映了中国农村科技传播模式发展的新趋向,但目前并没有引起科技传播界的重视。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某旗L镇的"农资店"为个案,通过分析其科技传播功能,讨论转型期中国农村科技传播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清末民初蒙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卷一的“雨”部气象字和非气象字历时的词类标注情况,指出部分常见字词具备现代术语的资格,同时还存在因词类的差异而在现代术语资格的取得上形成有规律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太行版,作为中共太行区委员会的机关报,在完成党的政治宣传任务的同时,积极有效地传播了农业科技知识.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新闻通讯、专栏、地方特色、读者信箱等多种形式,进行适时技术指导,推广农业生产经验,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太行区的农业生产运动.研究<新华日报>太行版时农业科技传播的贡献,不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且对于填补边区科技史研究的相对空白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大量原始文献的统计分析入手,首次就<新华日报>太行版对农业科技传播的贡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易》和《自然辩证法》分别为中国人开启了两种"天人"认知传统:"天人合一"与"人与 自然统一".前者成为中国古典思想的基础框架,后者成为中国现代思想的基础框架.在"天人合一"参与现代生态文明建构议题中出现肯定与否定的态度分野,态度分野的文化实质是科学自然主义与道德人文主义的对立;其转化的文化实质是自我精神的重塑;其转...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随着世界新航路的开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农学也随之东传西被。中国传统农学不仅对日本、朝鲜以及欧洲国家的农学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农学的有益成果,并在中国兴农会、刊农报、译农书、办农校,广泛传播农学思想和农学知识,有力地促进了当时中国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兆威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5):91-94,F004
徽商是中国近代社会区域经济的特殊现象,同时代共生徽州文化、建筑、谱牒、契约,造就了一大批数学家,打破长期家传、师承链,形成明清皖南数学学派,誉蛮海内外,探究崛起因素,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出张柏春君著<明清测天仪器之欧化>[1]一书,书中主旨在于考探西学东渐以来,欧洲近代科学与应用技术对17、18世纪中国测天仪器的制作和对中国天体测量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历史地位等等诸问题,并做了深入的研究.该书立题新颖,内容扎实,插图尤为丰富.读后略抒管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搜集尽可能完备的文献记载和文物实物信息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梳理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为主线,辅以复制模型和模拟观测等手段,对明、清月晷和星晷的结构和用法做一全面的分析考证,对晷盘上各种刻度的划分、起始位置、走向也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辨正。月晷可分为早型、晚型两类,星晷分为地盘固定型、全动型两类,操作方式差别都很大。通过模拟观测,发现月晷的测时误差较大,而星晷的误差较小;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观测,发现故宫养性殿前清代石质日月晷的某些刻度是错误的。根据研究结论还提出了月晷、星晷的复制推荐。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望远镜的传入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远镜曾对17世纪欧洲天文学产生深刻影响,天文学的意义因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明清之际,望远镜随欧洲天文学一起传入中国,并在当时天文历法改革的中西法斗争中为欧洲天文学最终被接受起了重要作用.在历法争斗中,望远镜曾作为"要器"观测交食,使得观测精度和公开性大大提升,确立了西法在交食预测方面的优越地位.另外,通过其观测到的天象,中国天文学家改变了对日月、五星、恒星甚至整个宇宙的认识,这为第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被接受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6.
明末中西会通,由神学而至科学,演绎推理的引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功归于徐光启。深入历史的研究发现,徐光启先为神学中清晰切实的层层阐述所震动,了解了演绎推理的认识作用,而后则钻研西学,翻译《几何原本》,确定演绎推理中文名词与规则,明确演绎推理方法,并以之研究科学、论述“以耶补儒”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天主教神学的传播促动了徐光启的科学研究,从而将一种重要的认识方法传入中国,为当时及后来的学者所广泛学习,并用以发展知识,推动了中国科学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16至19世纪,在中国仿制与使用西方火器的技术交流中,西方弹道学知识逐渐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相关知识、经验相结合,这集中反映在明清时期的兵书文献中.从描述术语的角度,主要就明清之际兵书文献中关于弹道学知识的描述进行辨析与探讨,从瞄准技术、弹道轨迹描述和对飞行的解释几个方面概述中国在明清之际既继承了传统火药抛射武器的定性描写,也吸收了西方弹道技术与理论,希冀以此反映出中国弹道学知识在16世纪西方弹道学知识传入之后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岁差,古代中国和西方天文学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天文学分天自为天,岁自为岁,认为是黄道沿赤道的西滑导致了冬至点的西退,从而致使天周与岁周不同.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岁差只是一个历法概念.而古代西方天文学则继承了古希腊传统,将岁差解释为恒星东移的结果.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引入与中国传统岁差理论截然不同的恒星东移之论.当时恰逢中西历争,为争夺钦天监控制权,奉教天文学家和保守士人之间曾发生激烈争斗,而由西方传入的恒星东移之论曾卷入这场争论当中.文章试图以中西历争为线索讨论当时不同背景中的士人或历算家关于此论的争议与解释.通过考察发现:中西历争之中,奉教天文学家藉此论宣扬西法之优越,保守士人则将其作为抨击奉教天文学家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而当时一些志在会通中西的历算学者对此却持一个较宽容的态度.在西学中源说这一背景之下,梅文鼎等又通过历算史重构的方式将恒星东移之论纳入到传统的天自为天、岁自为岁的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