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科学的文化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科学在近现代文化中的地位,科学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科技时代的正负面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由于思想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双重催生,科学成为一种主流文化,获得无上的权威;但是,作为工业文明主导的科学文化又似乎变得越来越失去文化的内涵,产生了所谓的文化迷失与人文缺失等异化现象。本文深思这种现象,强调科学并不凌驾于其它文化传统之上而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应当从强势文化走向平权文化,回复科学技术的文化本性。文化科学就是让科学回复文化的内涵,重新变得有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学体制化过程中的认知问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活动体制化的涵义现代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制(institution)在西方的形成,从历史的顺序来说,先是有了从其它社会活动领域脱离出来专门从事探索自然知识的科学家角色;继而是社会对科学家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科学活动成为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然后是科学组织的建立。科学组织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发挥其功能的合法性,是通过科学体制来保证的,科学体制是由科学体制化(institutionlization)过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构成社会体制的科学体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发生在70年代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是在默顿模式基本假设及相应基本规范受到来自科学社会学内部不断出现“反常现象”的挑战下发生的,是在来自科学哲学“库恩转向”的挑战下进行的,是在“爱丁堡学派”努力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认知常以概念及其关系总和的形式体现,而概念在语言中借助于术语表达。术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类认知常以概念及其关系总和的形式体现,而概念在语言中借助于术语表达。术语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7.
如何贯通环境科学、环境审美和环境伦理是追求规范性和客观性的科学认知主义所难以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认知主义者所秉持的认识论科学观。这种认识论科学观具有确定性、客观性、规范性等特点,但其事实和价值的二分与主体和客体的二分却割裂了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造成了关于环境的真、美、善分离。经验自然主义的科学概念对摆脱这一困境具有启发性。科学所具有的情境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作为求真的科学可以连带出来审美和伦理的意蕴。由此出发,我们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把关于环境的真、美、善统一起来,并最终走向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环境哲学。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提出,认知科学家重新关注被认知主义搁置在一边的文化、历史与情境因素,个体的认知活动正是文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文化与认知的融嵌是在认知目标于日常生活中所达成模式的呈现中完成的。认知的本质属性需要进行哲学与人类学的反思,分布式认知这一认知进路优于延伸心灵假说之处在于体现了认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消解了传统认知主义以颅骨为界的观点,因此系统性是解读认知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表征状态的耦合,将工具、社会、文化都纳入认知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数据共享标准体系框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科学数据共享的内涵 科学数据共享,旨在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国家宏观层次上营造一种科学数据共享氛围,使政府部门、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可以广泛、有效、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科学数据,对科学数据进行有序管理,实现科学数据拥有者为政府部门和广  相似文献   

10.
隐喻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管是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中,还是在科学共同体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中,隐喻认知的存在都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它常常以多种形式的隐喻性语言表现出来。隐喻认知的重要价值在于以一种兼具经济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改变了科学传播受众的认知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张力和知识鸿沟。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传播的效率,科学传播的施众需要通过类似于生物进化的选择过程,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各类科学传播隐喻语言的适应性做出判断,并选择出具有最佳个体关联性的源域。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总体框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科学数据是指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数据,以及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资源,具有明显的潜在价值和可开发价值,并在应用过程中得以增值。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是在国家统一规划、政策调控和相应法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危机是近代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产物,实质是科学的文化危机。科学的功能在于描述与规范的统一,而因,科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科学的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3.
认识论的框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问题已经困扰了人工智能领域40年之久,并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借助实例综述了框架问题及其衍生问题,并概述了为解决该问题而发展出的逻辑工具.文章重点阐述了框架问题在西方哲学界引发的讨论,包括认识论视角、科学哲学视角、对心智计算理论的挑战,以及逻辑和哲学的关系诸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21世纪初开始,我们逐渐进入了以数据革命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了新世纪的重要认知资源.数据语言正逐渐成为比自然语言、逻辑语言更精准、更便利的科学语言.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学认知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即从20世纪的语言转向走向21世纪的数据转向,而且已经从科学前提、技术条件、社会背景和哲学基础四个方面为这次数据转...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正在朝着认知主义发展,它们在理解科学本质时仍存在内在论与外在论、自然化与社会化的争论。本文认为,要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问题,就必须把认识论置于“文化建构论”之上。以文化建构论为基础,辩证地理解认识的形成、发展、认识的标准、科学的本质等等。  相似文献   

16.
SSK实验室研究近年来的扩展表现为诺尔·塞提娜的认知文化论。以诺尔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家们主张,知识社会中科学实验室将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连接起来,使得新的认知文化涌现出来。认知文化创造和确保知识,确保在世界上首要的知识体制仍然是科学;并世俗地扩展到实验室之外,融入到当今的知识社会,成为知识社会的一个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反科学通常被认为是两种对立的思想。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思想史角度出发考察科学与反科学在科学价值、社会进步和自然秩序三个方面的认知分歧,发现科学与反科学并非简单地对立和排斥,而是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背景下的合理制衡。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以及人们为了消解这种对立而陷入的思想混乱,是现代人类的一个基本的文化困惑。这种对立,是人以人的方式生存,创造有意义的世界而还没有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它基本上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在研究的对象、目的、手段以及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9.
探索复杂性与科学语言框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探索复杂性问题的深入与扩展,机械还原论与严格决定论方法受到了根本上的限制,目的性问题被重新提出来了。这时,对传统目的性与因果性概念进行科学限定与改造、合理重建与整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建构起来的多元化的互诉互补的新型科学语言框架具有可理解性、可解释性、可证实性的特征。它作为科学语言结构守恒变换的结果,对于探讨自然界的复杂性、多样性、有序化、组织化、形式结构与发展演化具有启导与建构客观知识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 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 <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 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