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等方法,对贝氏高原鳅Triplophysa bleekeri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和肛门5个部分组成.口咽腔宽阔,顶壁粘膜层粘液细胞和味蕾丰富,底壁棒状细胞含量较多.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细胞顶端有短微绒毛,胞质内常见线粒体,偶见粗面型内质网、滑面型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上皮细胞之间夹杂大量粘液细胞,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基膜内有少量的纤维细胞、网状纤维以及大量胶原纤维束.肌肉层为横纹肌,环肌发达.胃为"V"形,粘膜上皮为典型单层柱状上皮.上皮细胞内含大量分泌颗粒,PAS反应呈强阳性,线粒体发达,多位于细胞基底部.粘膜层无杯状细胞,但贲门和胃体固有膜内具有发达的单管状腺体,胃腺细胞内含大量酶原颗粒、线粒体和粗面型内质网,胃腺细胞周围有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胃体肌肉层变化较大:近贲门部内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胃体中部内为薄层环肌,外为厚层纵肌;近幽门部内层为环肌,外层为纵肌.肠绕胃呈"φ"形,粘膜皱襞发达,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有很多微绒毛.上皮细胞之间分散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其内充满均质的分泌颗粒;整个肠段,粘液细胞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粘膜层细胞间有大量空泡状结构,近基膜处形成发达的微管泡系统.肛门为半开放结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粘膜下层为致密结缔组织,由较厚的横纹肌层支持.  相似文献   

2.
贝氏高原鳅肾脏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贝氏高原鳅肾脏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氏高原鳅肾脏的发育可分为前肾形成期(历时7 d左右)、生中肾桥形成期(历时12 d左右)、中肾肾小管芽和幼稚肾小管开始形成期(历时10 d左右)、中肾发育期(历时3个半月左右)、头肾形成期(历时35 d左右)共5个时期.前肾的发生始于出膜之前,解体于出膜后135 d左右;中肾的发育始于出膜后8 d左右,于出膜后135 d左右成熟.发育特点是中肾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前肾单位在中肾单位开始行使功能后仍维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马边河贝氏高原鳅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马边河贝氏高原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边河贝氏高原鳅于每年10月初,水温14~15℃时在流水滩上开始产卵,受精卵具粘性.繁殖季节雄鱼出现明显的“珠星”等副性征.精巢分为左右两叶,卵巢为单一囊状.成熟雌鱼性成熟系数高,平均3331%,最高达5369%.成熟卵巢卵径分布呈“双峰型”,为分批产卵类型.计算机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群体全长与体质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绝对繁殖力与全长呈幂函数相关,与体质量呈直线相关;相对繁殖力、成熟系数与全长和体质量不存在显著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胰酶半消化法,对贝氏高原鳅的吻端、肾脏和性腺组织的原代培养条件进行探究,使用MEM,RPMI1640,DMEM和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血清质量分数设置为10%,30%,50%和100%;分别置于37℃,26℃和室温(11~15℃)条件下培养,观察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了各组织原代培养的最佳条件是温度26℃、血清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吻端和肾脏组织在MEM培养基、精巢在DMEM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最优.Giemsa染色显示各组织细胞结构完整,荧光染料Alexa fluor 488Phalloidin显示各组织细胞的微丝网络发达.  相似文献   

5.
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河南省鱼类资源调查队在对全省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于河南省林州市采集到多种高原鳅属鱼类,经初步鉴定,其中一种为达里湖高原鳅.为进一步确认,2019年5月在模式产地赤峰市达里诺尔湖采集到一批达里湖高原鳅,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比较鉴定,确认待测物种为河南省鱼类新纪录种—达里湖高原鳅(Triplophysa dalaica).目前,标本存放于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鱼类标本室.对达里湖高原鳅的主要鉴定特征、分布区域、资源现状、生存环境等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犁头鳅Lepturichthys funbriata Günther标本摄食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解剖观察和测量发现:犁头鳅口角须3对,吻须2对,同时上、下唇具有乳突;口裂微弧形,仅为头宽的0.36,口腔平滑无齿;无咽齿;食道短,食道之后无食道囊,直接连接在胃贲门部;胃属"U"型胃,壁较厚,有弹性;胃幽门处较细,与之后较粗的前肠形成明显对比,在连接处缢缩呈一结,无幽门盲囊;肠短,平均肠道系数为0.54±0.06;后肠较长,占整个肠长的0.53±0.08.肠长、后肠长等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但肠道系数及后肠占肠长的比例不随体长增加而变化;肝脏分三叶,腹面一叶,较大,背面两叶,较小;胰脏呈线状,插入到最大那叶肝脏中.犁头鳅属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8.
高原鳅属鱼类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由于种间形态差异较小,高原鳅属鱼类一直是物种鉴定的难点类群.早期相关鱼类志和本课题组近期研究显示河南省分布有赛丽高原鳅、贝氏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和粗壮高原鳅,但早期文献野外调查范围较小,所用标本较少,描述也较为简单.在前期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以上4种高原鳅属鱼类进行鉴定和整理,补充详细的形态描述,明确该属四种鱼类在我省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脑的大体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同系统发育地位相隔较近的家兔和鼠类的脑进行了比较.高原鼠兔脑的基本特征是:前脑和小脑较发达,小脑尤为显著;四叠体较短;延髓前部和后部近直角弯曲;菱形窝完全被蚓部覆盖;和嗅觉有联系的结构,如嗅球,嗅叶,海马、纹状体和脑下垂体等发育好,大脑平滑无沟,属平脑型.高原鼠兔脑的形态结构,同家兔者极似,反映出高原鼠兔处于哺乳类中较低级的水平,同时揭示了脑的形态大小与动物的进化水平、生态环境和习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记采于贵州省盘县保田镇一地下洞穴高原鳅属一新种,命名保田高原鳅Triplophysa baotianensis sp. nov..新种是贵州省南盘江水系的首个高原鳅发现.与贵州已记载的5种高原鳅比较,新种与北盘江水系的贞丰高原鳅性状相近,但有明显特征可区别.(1)新种胸腹鳍平展与躯体呈“十”字形,贞丰高原鳅胸腹鳍走向正常;(2)新种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贞丰高原鳅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3)新种体表裸露无鳞,贞丰高原鳅体被明显细鳞;(4)新种鼻瓣发育成短须状,贞丰高原鳅鼻瓣不呈须状;(5)新种属于南盘江水系,贞丰高原鳅属于北盘江水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原鼠兔消化系统的前消化管部分进行了常规的大体解剖学观察。详细地记述了其前肠各 部的形态、构造特征,并与同目常用作实验动物的家兔作了一些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腭褶的数目与排列形状、软腭的相对长度、舌的形态、舌乳头以及食道、胃等部分的形态构造均与家兔有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多疣壁虎和纵斑蜥虎骨骼系统的解剖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观察并比较了多疣壁虎和纵斑蜥虎的骨骼系统。结果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眼窝不完整,没有上颞窝,牙齿为同型、侧生齿,椎体双凹型,荐椎两枚,雄性具肛后骨。但纵斑蜥虎头颅骨块愈合程度更高,前颌骨鼻突较短,犁骨较薄弱,腭骨、翼骨相对较宽大等特征表现出比多疣壁虎来得进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玫瑰、月季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方法:采用75%乙醇超声提取玫瑰、月季中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AlCl3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加样回收率为102.5%,RSD为2.2%.野生及种植玫瑰、月季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94%、0.80%和2.7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为玫瑰、月季等观赏植物的药用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无纹紫背苔(PlagiochasmaintermediumLindb.etGott.)、石地钱(Rebouliahemisphaerica(L.)Raddi.)、粗裂地钱(MarchantiapaleaceaBertol.)和蛇苔(Conocephalumconicum(L.)Dum.)4种苔类植物的叶状体横切观察,证明它们的气孔类型、气室层数、营养丝的有无及同化组织所占的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有明显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科、属和种的分类依据.苔类植物叶状体的形态结构因生长环境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开展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类鉴定、系统进化等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37种高原鳅属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信息.通过Clustal X对线粒体DNA(mtDNA)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然后用MEGA7分析mtDNA的序列差异,并用邻接法生成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1)高原鳅...  相似文献   

16.
以30个月季品种及蔷薇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沙尔达考夫染色法、悬滴液发芽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并根据花粉萌发率对品种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悬滴液发芽法更适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10%蔗糖浓度下适宜月季品种及蔷薇属植物的花粉萌发;2)30个月季品种和蔷薇中,花粉萌发率较高的是‘十姊妹’、‘橘红火焰’、‘小果蔷薇’和‘粉荷’,分别为84.20%、71.60%、59.20%和54.00%,花粉生活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以花粉萌发率为判断标准,月季品种及蔷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品种:‘十姊妹’、‘橘红火焰’,萌发率高于50%;二级品种:‘粉和平’、‘摩尼卡’,萌发率在10%~50%;三级品种:‘光谱’、‘金阵雨’,萌发率低于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对产自云南呈贡的玫瑰花进行分离、纯化化学成分,通过UV、IR、MS、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得到了8个苯丙素和苯乙醇类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erulic acid(1),ω-Hydroxypropioguaiacone(2),(E)-Ferulaldehyde(3),1-Propanone-2-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4),Evofolin(5),2-(3'-O-β-D-Glucopyranosyl-4'-hydroxyphenyl)-ethanol(6),2-(3-Hydroxy-4-O-D-β-glucopyranosyl)phenyl-ethanol(7),2(3,4-Dihydroxy-phenyl)-ethanol(8).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呈贡玫瑰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