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知识论真理观从主客体对立的角度出发,将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的某种契合关系定义为真理,结果使真理排除了人性,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主张用实践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生活的雏度来解决真理问题,使真理具有了现实性的力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3.
实践标准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论问题,而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它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实践标准的历史维度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维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称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维度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发现,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在实践中,住客体之间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我们要注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按照主观目的性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则实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另外还须提高人口的质量,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实践 真理 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七十年代末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真理标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以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实践本体论为特征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对主客体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编辑实践是编辑主体通过中介作用于编辑客体的过程,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构成编辑实践的两极,两者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构成编辑实践的基本结构形态.笔者认为,这样理解编辑实践基本结构是片面的,编辑实践的基本结构不是单一矛盾关系的表现,而是双重矛盾关系的组构。编辑主客体关系反映的是编辑文践中人与客观对象物的结合,是编辑室践结构的具体形态,而在这种具体形态后面却深藏着编辑与作者、读者的社会交往关系我们称之为编辑社会关系.编辑社会关系反映编辑实践的起点与终点,决定着编辑实践的运行方式及其发展趋…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但哲学又区别于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实践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  相似文献   

8.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范畴,以实践概念为基础能够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带有根本性意义,我们应做出科学的回答。虽然一直以辩证唯物论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或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本体论等观点,但解释起来仍然牵强附会,因为哲学基本问题本身存在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引入新的概念和原理,从分析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实践过程的实质,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和本体论,以崭新的观念阐明了马克思实践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践观是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台和基础。实践之主客体关系和主客观关系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对立统一是实践现象界的关系,而主客观对立统一则是实践本质界的关系。将马克思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归结为主客体辩证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唯心的。《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以主客体关系任意比附马克思辩证法本意的做法是片面的。作为限度的实践,只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但不归结为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主客体关系历来是哲学认识论上的核心问题,也是西方哲学认识论上的核心问题。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特别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现代西方哲学同古典西方哲学相比,认识论问题具有更突出的意义。二十世纪西方的哲学家们,大都反对传统哲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认识论。在强调认识论思想的指导下力图对主客体关系问题作出新的陈述。例如,在古典西方哲学中,对主客体关系问题曾有过经验的陈述、分析的陈述、先验综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进行了一次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迄今已经十年了。通过那次大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了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得到了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  相似文献   

12.
李纲  袁宏松 《科技资讯》2014,(30):245-245
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高度评价,再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极强地显示出了它的真理品质。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来,有些人误解实践的科学含义,甚至把它绝对化,在现实中表现为"先开枪,后瞄准"的冒险主义,并常常造成一些消极的实践后果。该文旨在通过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实践","惟一"的含义以及实践检验和逻辑推理关系的再认识,希冀为进入到理论误区的人们提个醒,避免发生检验谬误的盲目实践。  相似文献   

13.
熊进  李志洁 《高等职业教育》2004,13(4):26-28,39
文章对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真理和价值纳入到人类实践活动的统摄下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真理和价值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辨证统一关系,指出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对认识领域而且对实践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史作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既是研究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的真正基础,也是实现心理学统合的一种力量。论述了研究心理学历史的意义和基本立场。认为分析心理学历史的基本原则是正确处理心理学发展的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孙慧  朱赤浩 《科技信息》2007,(3):219-219,229
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研究异化劳动时就蕴含了相关的思想。异化劳动本身就是主客体关系被歪曲的一种形式,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主客体关系被歪曲的三种形式,同时将生产实践确定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把实践作为沟通主客体的桥梁则阐明了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及其客观基础,在主客体关系被歪曲的情况下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行所有教材讲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时,都只说明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这是欠妥的。事实上,无论从二者的概念看,还是从方法论的反作用看,无论从认识论看,还是从价值取向看,都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一致是存在的。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是一个自觉的而不是自发的过程。只有承认它们的差别与不一致,才能完善哲学理论,正确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到新实践观的酝酿和创立时期。马克思实践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是统一的。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不仅把社会实践看作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所谓的"经济决定论"进行批判,来澄清一个事实,即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的历史观是一元决定论和多因素交互作用论的统一,即辨证的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有助于回答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基本精神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发展史、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视角来理解这一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反思科学认识、真理、价值的关系,把科学解读为科学认识活动和知识形态的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强调科学包含真理的成份,是容纳真理的一种主要认识形式和知识形态。同时,也探讨了科学认识与价值是否统一的问题,进而理清科学认识、真理、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