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柿饼霉变微生物的鉴定及防霉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起柿饼霉变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确定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和镰刀菌属(Fusarium)共5个属为主要霉变微生物;对柿饼霉变发生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湿度、柿饼含水量是引起柿饼发霉的重要条件.熏硫量15 g/m3、熏硫20 min或熏硫量20 g/m3、熏硫10 min,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以及采用真空包装具有一定的防止柿饼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沟眶象成虫肠道好氧及兼性厌氧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is)成虫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Sta phylococcus)是优势菌群.同时,还分离出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idp,pma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asarcina)、奈瑟氏球菌属(Neisseria)、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孤菌属(Vibirio)等共9个属.利用纤维素碳源培养基分离到了纤维素降解菌,它们与沟眶象营养及消化生理可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制作牛蛙饲料,饲喂56 d后,采集牛蛙肠粘膜(DC)及肠腔内容物(DN)样品,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摄食全豆粕蛋白饲料的牛蛙肠道优势菌群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梭杆菌(Fusobacteria)和厚壁菌(Firmicutes)。2)DN组微生物丰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DC组,但未具显著差异性(P0.05),而DC组内样品微生物组成的重复性好于DN组。3)DN组在门分类水平优势菌群为变形菌(75%)、厚壁菌(15%)和梭杆菌(5%),在属分类水平上不具规律性;DC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菌群为具有分解纤维能力梭杆菌(78%)和变形菌(20%),在属分类水平上为具发酵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75%。4)牛蛙肠粘膜上定植一定比例的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以上结果表明,牛蛙肠粘膜更适合作为评价饲料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组织,而牛蛙肠粘膜上高比例的梭杆菌门菌可能是牛蛙能够高效利用植物蛋白原料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规律,选取稻田和池塘两种养殖环境下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实验期间的水质指标(溶氧、水温、pH值和氨氮),取养殖202d的罗非鱼,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微生物,并分析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养殖水质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养殖环境的水质参数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下,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菌群相对丰度均较高。蓝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蓝菌门在稻田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池塘组,而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池塘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稻田组;在属水平下,Cetobacterium,Paeniclostrdium和Romboutsia等菌属在稻田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池塘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Cetobacterium,Enterovibrio和Plesiomonas等。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及丰度有显著差异,该变化可为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菌群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 homoserine lactones,AHLs)对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构成的影响,为感染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的紊乱补充理论依据。方法 3-oxo-C10-HSL分子经腹腔注射小鼠后,于24 h分别在小鼠十二指肠及空回肠部位用拭子涂抹法取样,并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16S rDNA测序,并进行微生物菌群分类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实验小鼠肠道内共检出22个细菌门,109个细菌属;对照组和3-oxo-C10-HSL处理组小鼠肠道不同部位菌群均以厚壁菌门(>50%)和变形菌门(>20%)为主,但两组在属水平菌群构成有明显差异,对照组优势菌属依次为葡萄球菌、埃希氏-志贺菌、乳球菌、假单胞菌、肠球菌,3-oxo-C10-HSL处理组优势菌属主要为肠球菌、埃希氏-志贺菌、葡萄球菌;多样性和丰度分析提示3-oxo-C10-HSL处理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有提高,大肠埃希菌属等主要优势菌丰度显著上升,而且空回肠部位的菌落丰度最高。结论 AHLs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影响较小,而对菌群内部某些特定类群结构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四川怀远特色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当地豆腐帘子和冻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豆腐帘子的菌群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检测出40个细菌属和21个真菌属,主要优势微生物是Acinetobacter和Trichosporon.冻糕的菌群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检测出36个细菌属和23个真菌属,主要优势微生物是Lactobacillus和Kazachstania.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传统奶酪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本研究采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6份传统奶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份样品共鉴定出7个细菌门、50个细菌属。优势菌门为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以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主,但R5号样品的优势菌属为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个别样品中检测到了含量较低的有害微生物如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等。通过主坐标分析发现,采自同一地区的R1-R4号样品在菌群结构上较为接近,因此初步判断地理区域因素可能是影响传统奶酪中细菌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酸乳饮料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除两种发酵剂乳酸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以外,其中酵母主要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细菌主要有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大肠埃希氏菌(E.coli);霉菌主要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在酸乳饮料腐败变质过程中,其中的微生物数量、酸碱度及含糖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菌群的不同是影响人体舌苔表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实验利用PCR-DGGE法和测序法研究不同年龄段人体舌苔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分别刮取4个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舌苔,提取总DNA,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分析不同年龄段人体舌苔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异同;并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舌苔微生物群的差异。结果:韦永氏球菌属、普氏菌和链球菌等是各年龄段均有的舌苔菌群,产气荚膜梭菌多为儿童舌苔上携带,Uncultured prevotellaceae是老年舌苔特有菌群,普雷沃氏菌属是青年中年舌苔特有菌群。结论:不同年龄段人体舌苔上的微生物菌群有一定的差异,本实验结果可以为临床上舌苔微生物的理论研究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乌龟排泄物对鱼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对乌龟前肠、中肠、后肠和尿囊中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鉴定出乌龟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势菌群有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极毛杆菌属等菌属;厌氧菌有革兰氏阴性球菌、杆菌、消化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等.嗜水产气单胞菌、白色链珠菌表现对乌龟排泄物上清液最为敏感;灭菌后的乌龟排泄物上清液对供试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荸荠种杨梅(Myrica Sieb.et Zuce)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茉莉酸甲酯(MeJA)对杨梅气熏处理,并在4±1℃冷藏。实验结果表明臭氧、二氧化氯、茉莉酸甲酯处理对杨梅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总酸及总糖含量都有影响,经10mg/kg臭氧、15mg/kg二氧化氯和10μmol/L MeJA处理的杨梅,比对照组的腐烂率下降50%,40%,35%;呼吸强度下降15.6%,14.5%,13.4%;总酸和总糖也分别下降0.27%,0.37%,0.354%和2.03%,2.19%,2.26%,显著降低了杨梅腐烂率,有效控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了总酸、总糖的降解。尤以10mg/kg的臭氧气熏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采集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发掘潜在含铀生物质降解菌种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高通量测序,分别获得158 781条细菌和242 198条真菌的有效序列,菌群Alpha分析显示,腐解后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减少。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发现腐解前后门水平上始终存在的优势菌群,细菌中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真菌中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unclassified_Fungi和被孢囊门(Mortierellomycota)。结果表明,含铀凋落物腐解后,凋落物内的铀被释放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腐解后土壤中可识别的优势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和铀的浸出。热酸菌属(Acidothermus)和软盘菌属(Mollisia)可能是降解凋落物和浸出铀较好的微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桃和杏采后果实内生细菌群落组成,并对潜在病原细菌进行筛选与验证,为其贮藏保鲜、软腐病害防治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疆地产油桃和库车小白杏采后果实内生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微生物传统分离培养,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潜在病原细菌进行分子鉴定,并利用离体接种法和再分离法,对相关菌株的致病能力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内生细菌共包括128个操作分类单元,涉及9个门117个属,其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为绝对优势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水平上,油桃以泛菌属(Pantoea)、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等菌属为优势菌群;库车小白杏以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泛菌属(Pantoea)、克里斯滕森菌(Christensenella)、普氏菌属(Prevotella)等菌属为优势菌群。通过分离筛选获得了1株潜在采后致腐病原细菌XAAS-P1,经分子鉴定初步确定其归属于泛菌属(Pantoea)。XAAS-P1对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均具有较强的致腐能力,并呈现出与自然软腐一致的病状。接种4d后,XAAS-P1致腐率可达10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接种组样品的软腐现象提前了1d。对接种组病灶中的微生物进行再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AS-P1是病灶组织中的绝对优势菌群,证明了菌株XAAS-P1是导致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软腐变质的主要病原细菌。研究表明,桃和杏果实中存在丰富多样的内生细菌,其内生泛菌XAAS-P1可导致采后油桃和库车小白杏的软腐变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取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信阳草莓果栖真菌种类、形态、分布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栖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6科、9属、12种.多数为半知菌,少数为接合菌,其中,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枝孢菌1(Cladosporium sp.1)是草莓果栖真菌优势种.草莓果栖真菌广泛分布于果实各种组织,总定殖率为85.9%,在果实外部组织定殖率最高,达92.4%.  相似文献   

15.
从海南澄迈油井周围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经初筛、复筛得到13株具降解石油性能的微生物,其中J-2、J-4、J-12、J-13菌株在培养10 d后,其石油降解率分别可达到27.92%、37.36%、30.98%和14.10%.选择这4株菌进行2株菌、3株菌、4株菌的混合培养,构建了11个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体系,研究发现J-2与J-4混合菌群降解效果最好,高达71.58%,明显优于其他的混合菌群体系和单菌株的降解效果.根据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这4种菌株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为粉红头孢霉属(Cephaesosp),青霉属(Penicill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相似文献   

16.
以‘丁岙’杨梅(Myrica rubra Sieb.cv.‘Dingao’)为试材,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1—6月间,在浙江温州开展设施大棚和露地杨梅观测试验,研究设施栽培对杨梅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杨梅塑料大棚内日均气温、日均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和大于10℃的有效积温较棚外分别高3.0℃、12%、6.7℃和237.5℃.d;设施杨梅单果质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Vc含量及可食率分别比露地栽培杨梅提高了38.6%、11.1%、8.3%、56.6%和9.7%,有机酸含量减少了11.5%,每666.7 m2果实产量提高了17.7%;同时设施杨梅较露地提早成熟,杨梅果实直径与累计温光效应(APTE)较好地符合Logistic方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杨梅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和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Vc含量、酸含量及单果质量的相关性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及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单果质量显著相关。因此,设施大棚具有增温、保湿作用,可有效调节小气候条件,显著缩短杨梅果实发育进程和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太原地区健康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BMI指数将其分为3组,采集粪便样本提取DNA,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OUT聚类、物种注释以及生物信息分析,探讨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其与BMI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分12个菌门、139个菌属,在门水平上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51.1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33.2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10.9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2.49%)为主,占到微生物总量的98%;在属水平上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占20.65%)、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占7.10%)、毛螺菌属(Lachnospira)(占5.52%)、普氏菌属(Prevotella)(占4.81%)、Lachnoclostridium(占3.93%)、Parasutterella(占3.86%)、[Eubacterium]rectale group(占2.95%)、杆菌属(Dialister)(占2.84%)、Subdoligranulum(占2.82%)、Phascolarctobacterium(占2.79%)为主,占微生物总量的57%;健康成人肠道菌群复杂多样,但主要菌群相对稳定,BMI与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沿黄稻区不同基质土壤的微生物组成,采集了河滩砂质土壤(sand soil, SS)和毗邻稻田土壤(paddy soil, PS).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沿黄稻区土壤菌群的组成及其潜在的生态功能.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种土壤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的物种组成分析,发现unclassified_f_Micrococcaceae、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noorank_o_Vicinamibacterales、norank_f_Vicinamibacterales在SS和PS中广布,与土壤基质类型无关丰度,但芽孢杆菌属(Bacilllu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在PS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SS.基于FAPROTAX数据库的功能热图分析显示PS(尤其是P2_1、P3_1)中芳香烃降解功能序列的相对丰度高于SS,结合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推测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unclassified_f_Nocardioidaceae是该差异产生的关键.SS中光养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PS,尤以卟...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挖掘川楝药材中的微生物资源,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川楝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运用PCR-DGGE技术对重庆万州、四川资阳、四川遂宁三个地区采集的川楝样品进行分析.DGGE图谱显示不同地区相同部位的样品以及相同地区的不同部位之间川楝内生放线菌都存在多样性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地域环境和自身代谢水平的不同.不同部位总体上呈现树皮的多样性最丰富,而果实的多样性最差.对DGGE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共获得24条序列,归于11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占25%,其余的川楝内生放线菌归于为芽球菌属(Blastococcus)、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中村氏菌属(Nakamur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红球菌属(Rhodococcus)、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等稀有放线菌属,占总数的75%.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川楝各组织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20.
采用DNS、苯酚硫酸法每隔2 d检测自然发酵秸秆发酵液中的还原糖与总糖质量浓度,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秸秆自然发酵初期、中期、末期样品细菌16SrRNA基因的V4~V5区测序,分析不同时期的玉米秸秆腐烂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发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的还原糖与总糖质量浓度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测序共获得80575条有效序列,3307个操作分类单元序列,共涉及细菌18门,194属.自然发酵过程中,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丰度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发酵中后期,拟杆菌门的菌群明显增加,变形菌门菌群持续减少,厚壁菌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末期菌属的数目相对于发酵初期,增加了69.3%.参与秸秆发酵的细菌多样性极为丰富,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