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与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感染密切相关的恶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TLV-1反义编码的HBZ(HTLV-1 b ZIP factor)蛋白在ATL发生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寻找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方法,设计了能与HBZ蛋白形成二聚体,从而封闭HBZ蛋白功能的靶向多肽R8-HBAP.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R8-HBAP可以有效抑制HBZ蛋白与下游靶蛋白c-Jun的结合,报告基因实验显示,R8-HBAP能阻遏HBZ蛋白对AP-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MTT和流式细胞术实验发现,R8-HBAP能抑制ATL细胞的恶性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因此,靶向多肽R8-HBAP通过阻遏HBZ蛋白的功能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为R8-HBAP的开发利用及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针对目前临床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存在种种不足的基础上,介绍了ATL治疗的新进展.通过查阅国内外ATL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经分析、归纳后,综述了ATL治疗的常规方法及其优缺点,主要从作用机制与临床运用方面对当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点阐述了近年来治疗性疫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新方法在ATL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以期为ATL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Ⅱ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HTLV-Ⅰ/Ⅱ)和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均可通过血液传播。HTLVⅠ/Ⅱ属于逆转录病毒,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并与脊髓/热带痉挛性下肢瘫痪等密切相关。TTV为一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在1997年首先报道。我国现已证实存在HTLVⅠ/Ⅱ和TTV感染情况,但在浙江地区献血人群中这两种病毒感染情况尚未见相关的报道。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地区献血人群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⒈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人群 所有…  相似文献   

4.
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中关键的病毒基因HBZ,并研究RNA干扰后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首先根据HBZ基因序列设计RNA干扰片段,构建其慢病毒载体,并将其包装成病毒.然后用HBZ siRNA慢病毒感染白血病细胞株TL-Om1,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BZ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MTT技术检测沉默HBZ后TL-Om1细胞的增殖情况,利用RT-PCR检测病毒感染后下游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能有效降低HBZ的表达,进而抑制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沉默HBZ后,细胞内E2F1,PCNA和Myc等下游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这将为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ey Syndrome AIDS),谐称爱滋病,目前认为是与人类嗜 T 细胞病毒Ⅲ型(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HTLV-Ⅲ)感染有关的传染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免疫功能紊乱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致命性机遇性感染,Kaposi 肉瘤和慢性淋巴结病综合征,死亡率几乎100%。  相似文献   

6.
《广西科学》2004,11(2):115-115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 V)已被证实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有HTL 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报道,在日本南部、加勤比海地区、我国福建省部分地区等均存在地方性流行区,人群中感染率最高可达1 5 %。约有2 %~1 0 %的HTLV感染者经一段潜伏期后会发生致死性白血病或者瘫痪。输血是HTL V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日本、美国、法国及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 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献血员进行HTL V感染筛查。  我国是1 999年在教育部重点科技计划资助下,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  相似文献   

7.
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HCMV的感染过程.MAPK通路中的ERK和p38通路在HCMV复制周期中起重要作用,它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引起病毒及宿主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HCMV的复制.HCMV的包膜糖蛋白及其他多种基因表达产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以一定时序激活MAPK通路,调节自身及宿主细胞相应基因表达,以利于病毒完成其生活周期,并参与病毒的致病过程.深入研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与HCMV感染的关系可为治疗HCMV感染引起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为球形无包膜环状双链DNA病毒,具有高度的嗜上皮特性和种属特异性,能够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HPV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引起宿主细胞的DNA损伤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DDR).内在或者外界因素引起DNA损伤时,多条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对损伤信号进行监测和传递,并形成一个适当的应答机制,即DDR.多项研究证实,HPV能够利用DDR来完成病毒复制.文章对HPV感染与宿主细胞DNA损伤应答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改变流感病毒使其能够感染果蝇细胞,得以能够利用强大的基因组范围的RNA干涉(RNAi)筛选方法来识别该病原体成功感染所需的大量宿主基因。他们发现了几个宿主蛋白,在人体细胞中,这些蛋白在H5N1和HIN1流感A病毒的复制中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其他病毒的复制中没有。同样的策略也应该适用于其他病毒,只要病毒的复制周期至少有一部分能在果蝇细胞中得到支持就行。这是人们在寻找新的抗流感病毒方面取得的一项新进展,为人类对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HIV-1感染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IDS发病机制中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对树突状细胞与HIV感染之间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V-1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改编细胞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活化T细胞,而不同的DC亚群表达不同的甘露糖C-型凝集素受体(MCLRs)结合HIVgp120,从而促进病毒感染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16株SIV和9株HIV毒株,以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为outgroup,使用CLUSTAL X、PHYLIP及MEGA三种软件对它们的基因组序列及三个主要蛋白(Env,Gag,Pol)序列分别进行了比对分析,用Neighbor-Joining(N-J)方法和Maximum Likelihood(ML)方法分别构建出进化树.结果显示HIV起源于SIV,其中HIV-1的起源与SIVcpz的几种亚型高度相关,HIV-2的起源与SIVsm及SIVmm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病毒与宿主细胞在遗传信息上具有相似的字模式(k-tuple),病毒的DNA序列与其可感染的宿主细胞的DNA序列通过字模式的统计打分值往往比与随机宿主细胞的打分值高,也就是病毒和其可感染的宿主细胞的DNA序列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此原理,文中利用序列非比对统计方法 D_2~S和D_2~*对病毒的DNA序列和宿主细胞的DNA序列基于字模式进行比对打分,将打分值与获得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该病毒是否能感染宿主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当k=5(k为字模式的的大小)、马尔可夫阶次为1时,D_2~S和D_2~*统计量均能较好地反映病毒与宿主细胞在基因上的相似性,而且通过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的最佳阈值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病毒是否可感染宿主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通过基因沉默的方式逃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etroviral Therapy, HAART),而高效特异性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有望成功切除HIV-1前病毒基因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系统,为了获得能够高效感染T细胞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系统,本研究通过比较过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血清型2、血清型6、血清型DJ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血清型为6型。通过比较CMV启动子、SFFV启动子,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启动子为SFFV启动子。最后,我们通过制备过表达靶向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gion, LTR)的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的AAV6递送载体系统,感染模拟HIV-1阳性表达的细胞系Ya, T7E1检测证实HIV-1前病毒基因组被特异性切除,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切除效率约为17.1%,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靶向HIV-...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在感染与复制过程中影响宿主细胞RNA转录,蛋白表达,进而为病毒的潜伏和持续感染创造必要条件.采用基于2-DE分析,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eterogeneous nutlear ribonucleoprotein H2,hnRNPH2)在感染HSVI前后存在表达差异,构建pcDNA-hnRNPH2真核表达载体及hnRNPH2稳定转染的293T细胞系的方法,研究在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2(hnRNPH2)稳定过表达后对HSVI病毒复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滴度和生长曲线显示,hnRNPH2可以显著影响病毒复制周期.过表达hnRNPh2的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其病毒滴度明显下降,hnRNPH2在HSVI病毒复制中起到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H1N1 流感病毒感染能力及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方法利用0. 1LD50剂量A/PR/8 /34 ( H1N1) 病毒感染C57BL/6 小鼠,利用ELISA 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IL-5、IL-6 水平和CD4 + 效应性T 淋巴细胞比例。结果3dpi 小鼠肺脏病毒复制达到高峰,为107EID50 /g,7dpi 肺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呈间质性肺炎、炎性细胞浸润; 5dpi 时IL-6 水平达到峰值,为122pg /mL; 7dpi 时IL-5 达到峰值,为680pg /mL; 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CD4 + CD44 +CD62L - 效应T 细胞比例显著升高。结论结果表明PR8 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脏病毒复制水平高,机体免疫应答强,适合用于进一步的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ClpX是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其编码丝氨酸蛋白酶ClpXP的ATP结合亚基,具有底物识别及ATP水解活性.ClpX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与应激反应,且为多种病原微生物致病所必需,但目前相关研究仍非常有限.为了探索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ClpX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人类淋巴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了一个新的与结核ClpX相互作用的蛋白UBC9,并利用GST pull-down和Co-IP技术证实了这两个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将ClpX转染HEK293T细胞过表达,RNA干扰与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ClpX蛋白能够通过与UBC9的相互作用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广西科学》2005,12(1):49-49
细胞毒杀性T淋巴细胞(CTLs)是免疫系统的一种成分,它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被艾滋病病毒(HIV)或猴免疫缺损病毒(SIV)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病毒通过变异让CTLs无法识别它们,从而得以逃脱免疫系统的探测。为了认识疫苗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这些发生变异的病毒是否具有持久性,以及它们如何具有持久性。在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名为“病毒逃脱变异”的变异病毒能够感染其它猴子,而且因为CTLs所施加的免疫压力,这些变异病毒在被感染宿主体内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兰州市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HPV型感染率及其主要基因型,进行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移形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了200例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HPV6、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7.9%、6.3%、36.9%和7%,低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阳性率为11.3%,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阳性率为37%.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感染阳性率在肿瘤患者尿液中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16型在膀胱癌中分布为主.结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与膀胱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具有饱和丢失感染细胞的病毒模型的全局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研究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和丙肝病毒C(HCV)中,数学模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感染T细胞在人体内潜伏若干年后才转化为病毒,在这期间,感染T细胞的丢失不是简单的线性作用关系.本文报道了一类具有饱和丢失率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基本再生数R0,R0完令决定T细胞的全局动力学性质,即如果R0≤1.感染T细胞消失,如果R0〉1,感染变为慢性的,在可行区域内,惟一流行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同时,还考虑了在饱和丢失感染T细胞下的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E(LY6E)是细胞膜表面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phatidylionositol,GPI)锚定蛋白,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在HIV-1感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明确.本实验构建了LY6E过表达的Jurkat稳定细胞系Jurkat-LY6E,并用anti-CD3和anti-CD28抗体刺激该细胞系活化后检测相应细胞因子表达,实验结果表明,LY6E过表达的Jurkat细胞系产生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细胞系Jurkat-p WPI;而利用HIV-1假病毒感染Jurkat细胞,结果表明LY6E并未对HIV-1复制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LY6E分子可以促进T细胞活化,但并不能影响HIV-1假病毒在T细胞中的感染复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