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不同浓度含汞溶液浇灌蔬菜、高压消解样品、冷原子吸收测汞方法,测定汞在不同蔬菜及不同部位的含量,发现番茄、茄子、土豆的根部汞含量最高,辣椒的叶部汞含量最高,黄瓜在浇灌溶液浓度较高时根部最高,而在浓度较低时叶部含量最高。对蔬菜可食部分的不同部位,都表现为果肉部分含量最低,低于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GB2762-94)。 相似文献
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通过对浙中地区主要水生蔬菜基地的铅、镉、铬、铜、锌、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背景值;水体中铅、铬、铜、锌平均含量较低,砷、镉未检测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生蔬菜污染情况及其生长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土壤中镉的单项污染指数为5.37,其他几种重金属均小于0.70,说明调查区域的土壤受到重度镉污染,其他几种重金属污染不明显.综合污染指数为3.87,属于重度级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0,属于安全级.水生蔬菜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大小排序为:铅(2.95)铬(2.24)锌(1.54)镉(0.53)铜(0.40)砷(0.27),表明调查区域水生蔬菜已经受到铅、铬污染,锌轻污染,而镉、铜、砷没有构成污染.综合污染指数为2.29,表明各重金属对水生蔬菜的复合污染属中度级污染.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海水蔬菜中微量砷、汞的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海水蔬菜中砷、汞回收率分别为96.0%、103.2%;检出限分别为0.24μg/L和0.17μg/L.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海水蔬菜中砷和汞的同时测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冷原子荧光测定方法对贵州土城煤矿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农作物中挥发性元素汞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风化程度煤矸石土壤中汞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平均含量为0.183±0.068μg/g,略高于土壤背景值。但在自燃过的煤矸石风化土壤及受其淋滤影响的下部土壤中汞却表现为异常富集,其平均含量高达1.627±0.294μg/g.这些土壤中汞的植物可利用性也很高,在部分农作物中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食品汞限量值。 相似文献
5.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砷和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理、干扰、消除效果等方面对双通道型原子荧光光谱仪氢化物发生方法同时检测环境样品中的As和Hg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烟草中的砷和汞,烟草样品采用HNO3-H2O2消化体系微波消化,然后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在最佳微波消化条件和测定条件下,线性范围为:Hg 0.1~150μg/L、As 0.1~200μg/L,检出限均为0.035μg/L,汞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8%,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汞的标准回收率为93%,砷的标准回收率为96%,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8.
前言利用砷及其化合物作为杀虫剂和杀菌剂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我国,使用历史更久远。环境砷污染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甚至中毒死亡,已多有报导,砷及其化合物可致皮肤癌也早有报导。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均匀饮用极微量的砷,可使人强健身体,使妇女的肌肤更加光润鲜嫩。用砷作为治疗药物也有悠久历史。如治疗牛皮癣等,砷的有机化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是味鲜、低热量、高蛋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的健康食品,野生食用菌更是食物中的珍品。环境镉、铅、汞、砷污染日益严重,通过食物链并经口摄食是人体对环境中有害污染物最主要的暴露途径,所以食品中污染的镉、铅、汞、砷被认为是典型有毒元素。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生长环境中的金属和类金属等矿质元素具有更强的吸收和富集性能,包括镉、铅、汞、砷。对食用菌中镉、铅、汞、砷的含量水平,在菌体中各部位的分布及其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镉、铅、汞、砷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善生产环境、改革栽培技术等,市售人工栽培食用菌在镉、铅、汞、砷的污染问题上有所控制,按照相关标准抽检合格率较高,基本能够保证质量安全。但是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生长过程可控性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价,开发野生食用菌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采集秦皇岛港口附近海域的紫贻贝、太平洋牡蛎和脉红螺,对其体内富集汞(Hg)、砷(As)、镉(Cd)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比较3种生物对这3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对Hg、 As、 Cd的质量分数与3种底栖生物的生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脉红螺更易富集Hg和As,而牡蛎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紫贻贝和太平洋牡蛎体内Hg的质量分数受到生长参数的显著(P<0.05)影响;脉红螺对As和Cd的生物富集因子随其生长而显著(P<0.05)降低.考虑到富集能力和生长参数的影响,在秦皇岛海域,太平洋牡蛎和脉红螺分别具有作为Cd和Hg监测生物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
研究了罗丹明B-NaCl-丙醇体系萃取汞的新方法.探讨了罗丹明B的浓度、NaCl的浓度、丙醇的浓度和酸度等对Hg(Ⅱ)萃取的影响,确定了萃取分离Hg(Ⅱ)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Hg(Ⅱ)的萃取机理.当溶液中罗丹明B、NaCl和丙醇的浓度分别为0.27g/L、160g/L和30%(V/V)时,Hg(Ⅱ)的萃取率达到98.0%以上,实现了Hg(Ⅱ)与Pb(Ⅱ)、Zn(Ⅱ)、Ir(Ⅳ)、Ni(Ⅱ)、Ag(Ⅰ)、Rh(Ⅲ)、Cu(Ⅱ)、Cr(III)、Mg(Ⅱ)、Fe(Ⅲ)、Al(Ⅲ)和Co(Ⅱ)离子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和砷含量的分析方法,并用于水样中汞和砷含量的测定.其中汞和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实验还表明两元素的检出限低,精密度好.通过加标回收实验考察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93.6%-107%,符合回收率规定要求,应用此法分析的水样中Hg和As的含量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冯育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金在地壳中平均含量很低,为(5ppb),比地球总平均量(800ppb)低得多,这是因金的化学性质及重力沉积所引起的。在找金矿中有必要认识到金的亲铁性及亲硫性,对金在地壳中富集的作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金主要以不同的稳定水溶性络合物形式迁移,例如在:①高温变质作用下形成的酸性氧化环境中金的Cl~-,Br~-配位体形成的络合离子很稳定,金以卤素元素为配位体形成络离子并以此方式迁移;②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高变质带富含硫和碱性金属离子。变质热液中Au以[Au(HS),]~-,[AuS_3]~(3-),等络离子及与NH_3形成络离子等形式迁移等等,笔者从这些络合物的稳定性分析出发讨论了络合物分解沉积成矿的不同条件指出:黄铁矿中含钾高有利于金的富集;矿液中S/As比值越小越有利子金矿生成,Bi,Sb,Te的富集也有利于形成高品位的金矿,以及Te,Mn,Pb,Sr,S,Ni,Co,W,Mo及卤素元素等的富化是金成矿的前兆等等。 相似文献
14.
15.
La及其EDTA配合物在藻体中的富集和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稀土元素La3+和La-EDTA配合物在小球藻中富集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以及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a3+和La—EDTA配合物在小球藻中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均可用一指数形式的方程来拟合,热力学过程均可用Freundlish方程来描述.结果还表明:La3+在低浓度(0.1~1.0ppm)时对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而La—EDTA配合物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0.1~2.0ppm)内对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重金属作为传统污染物具有显著生态毒性和健康风险,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较而言,纳米材料近20年来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已有大量报道.但是环境自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介质,不存在单一的重金属或纳米颗粒污染.当重金属与纳米颗粒在环境中共存时,两者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对各自环境行为与生物效应有何影响,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有限的研究表明,由于纳米颗粒粒径介于1~100nm之间,比表面积大且其表面存在多种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从而降低重金属自由离子浓度.此种情况下,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中的富集、分布与毒性将会发生显著改变.另一方面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无机离子(如Ca2+,Mg2+等),会降低纳米颗粒的稳定性,使其发生团聚从而改变纳米颗粒的赋存形态与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单个砷原子在砷化镓(001)β2(2×4)富砷表面迁移的势能面,研究了砷原子在该表面上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在该表面存在一部分低能量的吸附位和一条平行于砷二聚体的迁移路径。且在这条迁移路径中,砷原子迁移所需要跃过的势垒均小于0.6 eV.因此在常温情况下,砷原子有可能在这条迁移路径中聚合成团簇。 相似文献
18.
绿色植物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景观效果,它们还会对周围的空气性质产生很大影响。建筑设计中有目的引用绿色植物,不但对室内空调的负荷增减有影响,还直接影响着换气时进入室内的外界空气的形状以及开窗时的凉爽感。如何很好的使用绿色植物,以及使用中避开人为的生长发育障碍,提其生长发育的条件。笔者就以上几点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以王港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u、Zn、Pb、Cr和Mn 5种元素在该植物体内的积累、富集及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盐沼湿地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受粒径的影响比较小,主要受控于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大小;枯枝落叶中重金属释放分解主要发生在60d以内;互花米草体内元素的积累与分配主要取决于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及其各组分中元素的含量;互花米草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植物不同部位的累积存在差异,Mn表现为叶茎根,Cu、Zn极大部分在根部累积,Pb和Cr的表现为根叶茎;该植物对5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效率表现为MnPbCrZnCu. 相似文献
20.
含汞和砷废弃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在生物体内不易代谢排出,随食物链具有生物富集现象,极大地威胁着生物体的生存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危害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危害一旦爆发,会形成难以恢复的隐患和后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法规,依法监管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督促洁净生产,从源头控制含汞、砷废物的排放,推进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将汞、砷等危险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有效地将有害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