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该文主要研究高速轮轨环境下,抛开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课题,将重点放在高速列车内饰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为高速列车的内饰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轿车乘坐舒适性主观感觉评价及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相对比较法探讨了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相对比较法能准确地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非线性系统的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离散简谐线性化方法的原理、程序框图以及对自行研制的座椅和英国Bostrom原装驾驶员座椅的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4.
汽车行驶时,由于来自路面不平等因素激起汽车的振动,使乘员处于振动环境之中,振动影响着乘坐舒适性、工作效能和身体健康,因此国外汽车公司对乘坐舒适性的研究都比较重视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Wagon R 车在世界小型车坛上占有重要一席,它的平顺性设计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Wagon R的乘坐舒适性,了解汽车乘坐舒适性研究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ISO动态舒适性评价标准只能定性地衡量振动舒适度,以及高速列车舒适度研究座椅人体分离等问题,把建筑学振动的烦恼率方法引入高速列车平顺性分析中并建立了“人-座椅-地板输入”的7自由度耦合仿真模型.在350km/h高速列车运行环境下,对模型应用烦恼率模型进行仿真,并和ISO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烦恼率模型的高速列车平顺性分析能够比较好地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定量化.  相似文献   

6.
7.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与模糊推理方法,建立了搜救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海上搜寻与救助系统进行适应性定量评价,分析了海上搜救系统的运行情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轮毂电驱动汽车乘坐舒适性变差及驱动电机的质量问题, 建立了车身与车轮两自由度四分之一车辆 振动系统模型, 通过计算不变点说明乘坐舒适性变差的原因, 并给出驱动电机的质量要求以提高乘坐舒适性, 并用 Simulink 对结果仿真和验证。 结果表明, 频率不变点不会因为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的改变而改变, 而且频 率不变点所对应的车身加速度对路面输入速度的幅频特性值很接近极大值, 对乘坐舒适性影响很大, 导致轮毂 电驱动汽车乘坐舒适性变差, 并给出驱动电机最适合整车舒适性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速磁浮列车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在复杂环境下不适应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而深入了解高速磁浮车身振动特性是合理评价舒适性指标的关键.通过某条高速磁浮示范线的全尺寸试验,分析列车运行过程中振动变化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的舒适度值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变差,在250 km/h时舒适性最好,在430 km/h时舒适性最差,其振动总值处于2级水平,且磁浮列车不同部位舒适度不同.速度小于380 km/h的情况下,横向舒适度值最大;而在速度大于380 km/h的情况下,则垂向舒适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车辆振动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多种分布特点时,传统的乘坐舒适性评价方法不能同时给出与人的真实舒适感一致的评价结果,为此提出局部冲击和人体感知窗口的概念以特征化振动信息,从而准确反映人体只对主要振动信息敏感和对振动之间的邻近性敏感。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基于特征振动信息构造的特征振动剂量值。在设计的试验场景中,特征振动剂量值与频率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瞬时振动值和振动剂量值这三个指标相比,能得到与人的真实感受更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电气化铁路的节能技术,解决的方案通常为优化牵引运行策略、再生制动和能量存储系统.为提高单列车区间运行牵引能源利用效率,有效的做法是合理设定区间运行时间,适当减少牵引能源消耗.惰行控制是平衡运行时间和能源消耗的一种通用方法.然而,在应用系统实际情况的约束下,确定合适的惰行点并不容易.针对城市轨道列车区间运行,介绍了基于单纯形法的搜寻合适惰行点的方法,考虑在特定运行时间下,借助于单列车仿真系统的帮助,研究这种启发式搜索法在确定惰行点方面的可行性和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2.
路面行车舒适性主要受路面平整度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主观感受、行车振动以及驾乘人员的心生理变化3种评价方法.由于测试对象、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不同,不同方法对路面行车舒适性评价的准确性不同,评价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提升路面行车舒适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文中利用平整度范围为1.06~5.53 m/km的12条沥青路面的室外乘车试验结果,提出了采用D-S(Dempster-Shafer)证据法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决策融合的路面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S证据法建立的基于路面平整度的行车舒适性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显著降低各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综合3种舒适性评价方法的路面平整度绝对阈值;速度对综合评价体系的不确定性下降比例有重要的影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飞机乘坐舒适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柱压缩量和臀压力场两个方面.目前,关于脊柱压缩问题已经建立了可用于舒适性评价的具体模型,而有关压力场的评价模型则未见报道.先前的研究表明,压力场的作用决定组织内部的整个代谢累计过程,而代谢累计过程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针对压力场与乘坐舒适性之间关系,首次基于代谢累积过程建立了含时间变量的数学模型,然后提供了严格的舒适判据.该模型不仅精确地描述了压力场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客观生理机制,也为国产大客的相关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量化座椅坐垫发泡密度对车辆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了中国95百分位体征的人体有限元模型和不同发泡密度的驾乘人员-座椅模型,进行驾乘人员与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之间的整体体压分布及其躯体各部位体压分布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更精确测定了不同发泡密度座椅与驾乘人员之间的体压分布和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缩短了座椅研发周期,实现了在座椅试制前的概念设计阶段评定发泡密度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定量化精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密集化"与"网络化"趋势的凸显,如何完善应急条件下的列车运行管理方案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应急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出发,提出一种考虑跳停和加开备车策略的城轨列车运行图调整方法,通过结合多种行车调度策略使线路尽快恢复行车秩序,保障应急条件下的线路运力。通过将列车运行过程转化为相应的状态约束,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并使用分支定界和CPLEX平台进行求解。最后设计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制动工况下汽车乘坐舒适性仿真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动工况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影响最为显著这一主观试验结论 ,建立了反映路谱对乘坐舒适性影响的七自由度“制动 -振动”联合模型 .采用Simulink仿真软件包对该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 .仿真分析了不同制动力矩和不同路面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仿真结果与主观试验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车用座椅椅面倾角变化对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身材驾驶员在不同椅面倾角下的人体骨肌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首先基于人体骨肌力学软件分别建立了第5,50,95百分位中国男性驾驶员在驾驶姿态下的骨肌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椅面倾角参数动态调整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方法,描述了驾驶员下肢腿部不同肌肉的受力情况和激活程度;最后开展了真实驾驶员下肢肌肉肌电测试.结果表明,当座椅椅面倾角增大时,驾驶员的臀大肌、髂腰肌、半腱肌、股直肌、缝匠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肌肉激活程度较大,10°~16°为椅面倾角的理想变化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的要求及其实现方法,提出了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并指出了舒适性列车空调能更好地满足旅客越来越高的舒适性要求和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针对不同乘坐体验的车内舒适度以及站内舒适度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地铁列车乘客舒适性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人群密度、噪声、气压波动以及车内设施是影响地铁车内乘坐舒适性的显著因素,票价是影响站内乘客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乘坐体验乘客的模型可知,体验倾向不舒适的乘客对运营服务水平有更高的需求,体验倾向舒适的乘客对车辆运行指标更为关注。基于模型分析结果,提出了地铁列车舒适性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问题,利用Mamdani型模糊推理系统对其进行研究。为使安全评价模型满足实时性要求,以槽罐车状态监测系统监测的变量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包含5种安全状态的评价集,确定了隶属度函数和推理规则,最后将该模型用于研究LNG槽罐车气体泄漏时的安全状态。该模型可以对槽罐车运输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对驾驶员决策提供指导,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