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沙枣受精前后,胚囊的结构和胚珠、胚囊中组织化学变化,以及胚和胚乳的发育,胚乳母细胞早于受精卵发育。为核型胚乳,胚乳发育早期,胚囊中富含蛋白质,胚胎发育为紫苑型,当多细胞原胚吋,胚乳开始形成细胞壁,胚细胞中含少量淀粉粒和可溶性蛋白质,这时候,胚柄极为发达,心形胚时,胚乳巳全部形成细胞壁,但局限于胚囊边缘,鱼雷形胚时,胚柄开始退化。以后,随着子叶的发育和生长,胚乳渐被吸入,接近成胚期,胚已为发达的子叶所取代,沙枣为无胚乳种子,成胚的子叶发达,于基部外方具一舌状物。  相似文献   

2.
小孢子形成为同时型,小孢子在一个四分体中的排列为辐射(两侧)对称。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所组成;成熟时仅由表皮和纤维层所组成;药壁的特点为中层一层和腺质(分泌)绒毡层。花粉粒为三角形和具三孔沟的,释放时为2细胞。大孢子的孢原为1—2个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功能。胞质分裂横向,大胞子排列是“直线型”,四分体中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雌配子体)。沙枣的胚囊为蓼型(1卵器,3反足细胞和一个2核的中央细胞)。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经典制片法和离体培养法。对沙枣体内、外胚胎发育的各阶段做比较研究。主要区别于原胚期:1)、形态发生:体内只有一种方式,即两极分化方式。而离体的有二种方式,即器官发生和胚状体发生途径。2)、胚性细胞起源:体内只一种起源(即起源于受精卵),离体的胚性细胞的起源有三种方式:a由紧邻表皮细胞的单个薄壁细胞产生;b由表皮细胞横分裂产生和c由表皮及其下的薄璧细胞共同参与产生。3)胚性细胞的细胞学特征:体内发生的合子具明显的极性分化,细胞质、淀粉粒和细胞核集中在合点端。它第一次分裂后,顶、基细胞在细胞学特征上具明显区别。而离体条件下的胚性细胞第一次分裂后无典型的顶、基细胞之分。故也缺乏典型的胚柄细胞。胚分化和成熟期、二者在形态学特征上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L.)耐盐性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状况下,从野生大豆耐盐生理生化基础、形态学机制和耐盐性鉴定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进展,提出了野生大豆耐盐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在黄河三角洲引种的耐盐耐旱植物的生长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在黄河三角洲广饶县花官乡引种的26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7种滨藜属(Atriplex)植物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能够在盐渍土壤中健壮地生长。但只有一种滨藜(A.am-nioola)和柽柳能够开花结果。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枸杞(Lycium barbarum)、4种田菁属(Sesbania)植物以及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var.simplicifoli)都能在含盐量为 0.8—1.5%降雨量为422mm的地区生长,这些植物也能忍耐当地的霜冻。两种牧豆树属(Prosopis)植物和槭树(Acer negundo)、洋槐(Robinia pseudoacaoia)、皂荚树(Gleditsia triacanthos) 以及柳相思树(Acacia salicino)都能适应干旱和轻度盐碱,但只有洋槐、皂荚树和槭树能适应较低的温度(0~20℃)。  相似文献   

7.
8.
木霉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获得耐盐活性好的木霉菌株,本研究从盐渍化严重的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中采集土样和水样,分离并筛选了耐盐的木霉菌株,鉴定木霉菌株的耐盐活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48个样品共分离获得64株木霉,木霉数量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盐度没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木霉菌株在固体培养基(PDA)和液体培养基(PDW)中的生长和产孢情况观察,从64株木霉中鉴定出6株具有高耐盐活性的木霉菌株;其中3株木霉(TW-304、TW-327和TW-353)在1 000 mmol/L Na Cl胁迫下,菌丝生长与对照相比,耐盐活性达到50%以上,具有极高的耐盐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显示TW-304、TW-327和TW-353三株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哈茨木霉。该研究筛选获得的耐盐木霉菌株为耐盐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SWOT分析方法,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耐涝芝麻品种根系与怕涝芝麻品种根系解剖结构的区别。用改良的丹尼管法测量了芝麻茎叶部分向根系输送氧气的数量,探讨了芝麻的抗涝机理。研究结果证明:耐涝芝麻品种根系具有皮层厚。皮层细胞呈柱状排列,皮层细胞间隙大等结构特征。当根系渍水时,耐涝芝麻品种的茎叶能向根系输送较多氧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根系缺氧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各年代、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点及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均较贫乏,全区平均密度不足1万,在纲或目分类水平上仅17类群.螨类和跳虫在11个样点中均为优势类群,且每个样点中均只有这两个优势类群.A/C值全区全年平均为2.04,明显大于1.4个季度中,冬季和夏季的A/C值较大,说明螨类对低温或干旱等不利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于跳虫.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均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的大量盐类物质可以造成土壤的板结化、盐渍化、砂礓化。根据该地区表层土壤中碳酸盐、硫酸盐和卤化物等矿物的沉淀过程 ,作者提出可以从早期成岩作用的角度对这些盐类物质的迁移途径、迁移方式、聚集规律、结晶习性、胶结、交代作用以及后期的淋滤、溶解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在黄河三角洲表层土这一特殊沉积成岩环境中 ,根据其早期成岩作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可以进一步研究成岩作用的方式、程度、类型及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探讨利用成岩作用来预测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性质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的形成及改良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对三角洲滨海盐渍土的基本特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人为活动对滨海盐渍土的影响以及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改良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成土年限、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种类贫乏,且优势类群明显,群落异质性差,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较低,多样性指数不及最大多样性指数的二分之一.农田生态系统则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改善了土壤环境,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多样性较高.11个样点、3个年代三角洲或6种植被类型之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较高,土壤含盐量是影响土壤动物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在较高分类阶元上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繁殖鸟类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三角洲繁殖鸟类64种,夏候鸟占67.2%,涉禽,游禽占45.3%,它们影响着夏季鸟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繁殖鸟类种数变化曲线呈单峰型;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受湿地景观生态类型和鸟类营巢,取食方式等的影响,繁殖鸟类以地面巢位为主,其次是树冠层和芦苇层,且多集中在苇场草地,农田苇沟林网,人工林生境中,在此形成高物种多样性鸟类群;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笔者从该地区资源、环境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着手,探讨合理开发的有效途径,以促进三角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三角洲在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与举措。  相似文献   

18.
沙枣微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枣茎段在MS+NAA(0.2mg/L,单位下同)+ZEA(1)培养基上首先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转接到MS+ZEA(0.2)+BA(2)培养基上经4次继代产生大量不定芽。沙枣的茎段也可以扦插在MS+BA(0.5)或MS+NAA(0.1)+BA(0.5)培养基上直接获得大量不定芽。以上两种途径获得的不定芽均可以在MS_0培养基上生根而培育成小苗,而通过后一种途径获得的不定芽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为进一步做遗传转化及耐盐筛选工作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从系统论、控制论及协同论观点出发,提出了黄河现代三角洲水上平原河道过程-反应系统的概念模式。并就河道型的转换、河道纵剖面的调整等方面的分析,对河道系统过程-反应的渐变与突变特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的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在土壤有机质、土壤总磷、土壤总氮3个养分梯度上分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19个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植物种在3个养分梯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差异不大,优势种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生态位宽度值均较大;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一般均较小,说明植物种在土壤养分梯度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