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绿道休闲环境,满足人们游憩需求,通过调研上海3条典型城市绿道,开展使用者问卷调研,建立了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修正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使用者年龄分异与绿道休闲环境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青年是上海城市绿道活动的主力军。总体使用者对"绿道环境"类指标满意,不满意集中在"绿道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便捷"类指标,急需改进的指标为洗手间、休憩设施、视线盲区、健身设施。年龄与"休憩设施"、"洗手间"的感知度、"健身设施"、"洗手间"的期望度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指标均属于"绿道设施"和"服务管理"类。据此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者的需求提升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绿道广场体育功能特征,整合绿道体育公共服务,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增城绿道"兴奋点"——增城广场,进行了1年考察.研究发现:①增城广场是绿道公共文化和绿道社会交往的聚落空间,其体育休闲人群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特征呈规律性变化;②基于绿道广场体育功能分析其规律性与利益相关者,有利于构建绿道体育辐射圈单元,整合体育碎片化空间,节省体育公共服务成本,提升绿道体育公共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福建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内容呈多元化趋势,市场投资持续走热,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近5年健身休闲产业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仍存在居民健身消费意识不强,产业规模小、产值低,发展不均衡,产业人才匮乏,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倡导"健康储蓄"理念,提高居民消费意识和热情;加强地方健身休闲产业规划,突出地域特色;注重健身休闲产业人才培养;加快健身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健身休闲"等是福建省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休闲体育人才供给与培育现况,揭示休闲体育人才的结构能力特征,寻找制约运动产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方法:以四川成都运动休闲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指导者及健身者为问卷对象,访谈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相关专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目前该地区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现状、问题、原因,为构建中国式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寻找现实土壤.结果:1健身者经济收入、职业特点影响其对休闲场所的选择,月收入较高或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主要选择规模较大且距离住宅区较远的休闲场所;2休闲场所现有人才分布不存在性别、学历差异,亦与休闲场所的地理位置无关,但大规模休闲场所人才主要来源于综合性大学体院毕业生,而中、小规模的休闲场所则以自我培训为主;3整体看,休闲场所人才需求大于供求,表现为规模大且远离居民住宅小区的休闲场所人才最缺乏;4休闲急需人才排前3位的依次为健身指导、保健康复及体育销售;5休闲人才素质结构集中体现在"指导能力"、"团队合作"、"知识结构"、"身心素质"、"经营策划"及"服务能力"6个方面.结论:成都市对休闲体育人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集中在较大规模且距离居民住宅较远的休闲场所;我国休闲体育人才知识结构不全面,供给及培训困难较大,加快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进程与力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基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由,对珠三角绿道体育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为全民健身的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绿道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还存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非均等性.建议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转移支付制度和税收等政策方面加以扶持和促进.  相似文献   

6.
共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共生理论看,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复合系统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互惠共生模式是"三群"复合系统演化的方向和目标;竞合机制、自组织机制是"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耦合机制和集散机制成为"三群"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外在机制。整合港口资源,推进城镇化建设,强化产业群的支撑,培育共生环境等,可有效促进"三群"复合系统的共生演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健身休闲空间建设的布局,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阐释了浙中生态廊道健身休闲空间建设的目标与定位、空间结构与项目布局体系,并结合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针对健身休闲空间建设的实现路径,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总结出以下几点:1)增进合作:促进"多规合一"与共建共享;2)强化服务:发挥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3)研判供需:引导资源与服务有效配置;4)拓展思路:促进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5)着眼利用:推进项目建设与空间优化等.以期为提升浙中城乡的宜居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公共服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职业岗位缺乏、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与供需错位、管理体制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1)设置城乡"社区体管员"、企事业单位文体岗位、市场多元类型指导员.(2)构建多渠道培育与指导机制,准确定位培养方向与目标.(3)建立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协同管理工作模式,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监管与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高校第一个体育教育专业体育健身保健方向和社会体育专业健身休闲方向的办学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研究,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办学机制和理念、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办学特色与存在的不足,为完善该专业方向的特色办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乡村绿道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并以自贡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分析了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的机遇、挑战及目标,从3个方面提出了乡村绿道景观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基于土地敏感性分析的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构建;2产业发展策略——"乡村庄园+产业景观"的开发模式;3景观策略——突出"千年盐道精山水,情归乡愁在釜溪"的山水田园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1.
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锦江198Lohas等4条绿道上进行体育锻炼的869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绿道体育行为参与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老年人主要参与快走、慢跑、骑行、太极拳、健身气功等绿道体育项目,项目选择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老年人绿道体育参与频率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居住地离绿道远近、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居住生活方式等特征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绿道开拓了老年人体育的新空间,未来开发应从人群特征方面考虑老年人多样的体育需求,建立全新的绿道体育理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使老年人绿道体育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参与型体育消费是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完善健身休闲产业理论体系,亦可丰富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通过回顾和评述国内外参与型体育消费相关理论研究,系统介绍体育参与、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内涵,从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和经济学三个视角分析国外研究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常用基础理论模型,然后审视我国参与型体育消费理论研究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参与型体育消费理论研究的发展理路,为国内体育消费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南地区14个县级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县域经济地区,通过阐述休闲产业的内涵,分析了苏南县域经济发展休闲产业的有利条件,构想了苏南县域经济可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旅游业、休闲房地产业、休闲体育健身业等休闲产业类型,提出苏南县域经济发展休闲产业必须要转变社会观念,开展休闲与消费、休闲与经济、休闲与产业的研究与教育;要将人文内涵与休闲产业有机结合,开发特色休闲产品;要增加休闲产业高级要素的投入,提升休闲服务水平;要加强休闲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和增强休闲承载力及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4.
产业群、港口群和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优势的重要手段。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海西三群联动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特征,发现海西三群联动的问题主要是在三群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物流专业人才。因此,海西三群应认清各自在共生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协调好三群内部和三群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借力产业集群,助推耦合联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和人才机制,以促进三群联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如下政策取向: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共享;扩大公共休闲领域体育服务的供给;促进国内自然运动资源的有序开发与有效利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包括体育健身服务和体育用品销售等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认为可以从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建筑场馆设计四个路径来重点发展低碳体育,以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化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是国家在新时期内提出推动全面素质、体育强国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休闲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新领域,体育休闲活动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推动着当下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休闲体育、体育生活化"将成为我国居民休闲时间参与体育的重要生活方式。该课题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大中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休闲体育发展机构提供政策制定和发展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转型及经济建设的微观行为主体,渐由"个体"转向"共同体",发展模式逐渐由"竞争"趋向"协作",准确判别农户间共生能力对合理引导农户生产、促进和谐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引入共生理论,以农户分化为基础划分农户共生单元,以农户年收益值作为主质参量,通过共生度及共生系数模型对农户共生单元间共生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共生单元间均只存在正向共生关系,不存在寄生或偏利共生关系,农户共生单元之间新能量流的非对称性降低,逐渐向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进化;2不同类型农户共生单元间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兼业发展型农户与非农发展型农户间的共生能力最强,其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阶段所需时间也最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体育健康服务产业规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健康中国"的需求。要促进"健康中国"快速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投入,完善公共体育健康服务设施;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加快培养多元主体,推进健康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以提升公民体育权利为突破点,全面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服务效果,促进全民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进入了休闲时代,体育休闲健身娱乐业发展迅速.面对缺乏管理人才和指导性人才,辽宁师范大学创建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休闲体育人才,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大众体育,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社会网络分析、数理统计以及计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共生理论的视角解析我国跨省区体育科研的合作机理和区域性特征.结果显示:共生单元各省区(西藏、台湾除外)之间均存在跨省区体育科研合作的共生关系,但各省区之间的共生度和关联度差别较大,其共生伙伴的选择呈现出区域分布的规律,且普遍倾向于选择体育科研论文产出数量多的省区;共生环境呈现出科研团体数量多和派系林立程度大的特征;共生模式以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为主,但依然存在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共生界面主要由无介质界面和有介质界面组成.基于此,建议构建以京、沪和粤为核心,津、苏、浙、闽、皖、鲁、豫、辽和鄂为辐射中心,其余22个省区协调发展的跨省区体育科研合作区域一体化共生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