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洛克沙胂是一种有机胂饲料添加剂,主要经由畜禽粪便排出进入自然环境,从而导致了土壤和水源的砷污染危害。文章选取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模型微生物,以大自然中含量丰富、以各种矿物形式存在的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类铁矿吸附条件下奥奈达希瓦氏菌转化洛克沙胂的情况。结果表明,奥奈达希瓦氏菌可以在有铁矿存在条件下将洛克沙胂还原,还原速率和该铁矿结晶是否稳定有关。还原洛克沙胂和铁矿过程中有次生铁矿生成,不同铁矿在磷酸盐环境中都有次生铁矿蓝铁矿生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法和半静态法研究了浮萍Lemna minor生物富集0.1、0.5、1.0、2.0 mg.L-1洛克沙胂、阿散酸(以砷计)的动力学过程。静态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55 d,浮萍生物富集各个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阿散酸均基本达到平衡;0.1、0.5、1.0、2.0 mg.L-1洛克沙胂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3 116.7、1 308.0、548.4、355.0;0.1、0.5、1.0、2.0 mg.L-1阿散酸的BCF分别为:690.0、341.1、255.9、179.8;而且浮萍对各个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阿散酸的BCF随水体浓度升高而减小。半静态法研究结果表明:浮萍对洛克沙胂、阿散酸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吸收速率常数(K1)随水体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等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的吸收速率常数(K1)大于阿散酸。  相似文献   

3.
刘宇 《科技信息》2014,(12):87-88
通过针铁矿对洛克沙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针铁矿对洛克沙砷的吸附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描述。前1.5h吸附速率很快,之后缓慢吸附阶段的持续时间约为90min,在6h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4.
改性蒙脱石吸附水质中洛克沙砷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处理,制备了强化铁铈-纳基蒙脱石,并研究了其对废水中洛克沙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溶液pH、不同浓度和温度对吸附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用Freundlich方程和二阶吸附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四环素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5.
洛克沙胂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随畜禽业进入环境,造成潜在的砷污染。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自然土壤中的含水量容易发生变化。文章利用多孔介质石英砂模拟土壤,通过调整水砂质量比的高低研究质量比变化对于洛克沙胂生物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洛克沙胂的生物转化随着水砂质量比的增加而进行得越快、越彻底。在96 h水砂质量比为30.00%、40.25%、100.00%实验组中洛克沙胂的转化率分别为16%、92%、96%,到144 h时转化率分别达到30%、100%、100%,而质量比12.50%组中的洛克沙胂基本没有被转化。洛克沙胂先被还原为HAPA,37%的HAPA又被转化为无机砷、甲基砷,6%的砷进入了细菌体内。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测得含有洛克沙胂的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有筛选作用,水砂质量比越高的环境,生物多样性越低;经144 h培养后假单胞菌、肠杆菌属、寡养单胞菌成为了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使用蚯蚓来评价和控制洛克沙胂环境污染的可能性,研究了洛克沙胂进入土壤环境后,引起蚯蚓体内砷的富集过程,以及富集的砷在无洛克沙胂污染土壤中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洛克沙胂能引起蚯蚓体内砷的富集,富集因子的对数与土壤砷质量分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蚯蚓体内砷的消除符合双区一级动力学模型;蚯蚓能用作土壤中洛克沙胂污染的指示生物,而且可以用蚯蚓生物除污技术来减少或控制洛克沙胂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重要的饲料添加剂3-硝基-4-羟基苯胂酸合成的新工艺,以邻硝基苯酚为原料,通过利用苯甲酰基对其羟基进行保护,在155 ℃下与砷酸反应制得3-硝基-4-羟基苯胂酸,总收率54 %。同时研究了反应温度及时间对3-硝基-4-羟基苯胂酸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批处理吸附实验,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 O2)对水溶液中Tl(I)离子的去除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nano-Ti O2对Tl(I)吸附随p H而增大,当p H大于等电点(6.0)时,Tl(I)离子被迅速吸附,p H=10吸附率达99%.nano-Ti O2对Tl(I)的吸附在30 min内达到平衡,并满足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温度为288、303、318 K的条件下,Tl(I)初始浓度为10~1 000 mg·L-1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5.7、13.8、11.6 mg·g-1,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的ΔG和ΔH均为负值,表明该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实验证明,Ti O2是一种极具潜力的Tl(I)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不同起始浓度环己烷的乙腈溶液进行光催化实验,并对纳米二氧化钛上环己烷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从反应的初始浓度与光催化氧化产物的初始生成速率的关系上得出,光催化的氧化反应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并以产物的生成速率倒数对反应物初始浓度的倒数作为图得到一线性关系,从另一侧面说明L-H模型的正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机盐离子及分子氧的浓度的该反应有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称重法对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在温湿环境中的水蒸气吸附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在25℃分别测定了不同孔隙率的材料在水蒸气相对蒸汽压为0.3~0.9范围内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采用不同的多层吸附等温式对材料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提出了一种双指数衰减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并和准一/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Redlich-Peterson、Fritz-Schlünder吸附等温式和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较大;BET多层吸附模型的拟合参数可给出单层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层数,吸附等温线由单层到多层存在临界点,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氧化硅纳米多孔材料对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动态吸附过程可由双指数衰减模型来描述,与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在整个吸附过程中均与实验数据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研制的一种由粗孔球形硅胶和氯化钙组成的新型复合吸附干燥剂SiO2.xH2O.yCaC l2与常用的干燥剂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水除湿性能.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传质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外扩散过程是传质的主要阻力,增大风速、减小吸附剂颗粒直径是减少传质阻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CO-N_2混合气为吸附气体,活性炭负载氯化亚铜为CO的吸附剂,在初始温度25℃,压力0.1033MPa;CO初始浓度0.2~0.6mol/mol下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进料浓度和气速的变化虽然都对吸附操作有影响,但前者的影响更大;进料气体温度的改变对吸附操作的影响不大;床层初始温度的改变对吸附操作的影响显著。经过一定时间后,固定床内的浓度分布可以认为是定常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模型对硅藻土吸附腐殖酸进行动力学拟合,利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和Koble-Corrigan模型对硅藻土吸附腐殖酸进行热力学研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线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硅藻土对腐殖酸的吸附,该吸附反应为化学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Langmuir方程更加适合描述硅藻土对腐殖酸的吸附行为,ΔH0为正值,表明该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ΔG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胂叶立德合成中碱的选择。刖叶立德的碳负离子上连接取代基R的吸电子性越强α-H越容易离去,合成所用的碱就越弱。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测定了葡萄糖、果糖水溶液在改性分子筛上的相平衡及动力学数据,对实验方法及测定结果进行讨论,并关联出用于工业放大所需的相平衡关系式及计算总传质系数的关系式。结果也显示经改性后的分子筛对果糖的吸附量比对葡萄糖的吸附量要大得多,可用于工业实际。  相似文献   

18.
选用3种商用硅胶(A型、B型和C型),利用物理吸附仪详细表征了孔结构参数;在298.15 K下测定了不同浓度甲苯分子在硅胶上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计算了对应的平衡吸附量;并研究了硅胶对甲苯分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A型硅胶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而B型硅胶和C型硅胶则为典型的介孔材料;对比分析了硅胶孔结构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确定了具有1~4 nm孔径分布的A型硅胶为适宜甲苯分子吸附材料。同时,相比于准二阶动力学方程,甲苯分子在硅胶上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一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纳米二氧化钛抗菌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TiO2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表面改性处理,概述了纳米TiO2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抗菌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探讨了纳米TiO2抗菌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分散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用于分散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散体系中组合了不同的溶剂、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不同的商业分散剂,从而能够较好地控制纳米二氧化钛在液相中的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