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稳定持续的供给水平深刻影响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水平、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的影响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分析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应在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变化特征的影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影响下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类型识别及其空间格局特点分析,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保护规划,小尺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可以深化生态系统服务变化驱动机理研究,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秦岭-大巴山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当量因子法、空间数据探索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索1980-2018年期间秦巴山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秦巴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尺度响应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在这38年里土地利用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2)选择9 km×9 km作为秦巴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特征尺度,基于该尺度便于较为全面地把握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3)1980-2018年以来,秦巴山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稳定后下降”的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中林地和耕地对研究区ESV总量的贡献率最高;从省域来看,陕西省区域则是秦巴山地ESV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38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主要发生在局部地区,有必要加强秦巴山地边缘区域的生态功能优化调整.(4)地理探测器的分析结果表明,积温和高程对秦巴山地ESV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土壤有机碳(SOC)领域研究热点、方向及趋势。检索近30年CNKI和WoS数据库有关喀斯特SOC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和年度发文量、期刊进行共现分析,对关键词进行突显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近30年文献量逐年增加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中国是发文数最多的国家,期刊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和《中国岩溶》发文量位居第一;国际主要研究热点有“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呼吸”“农业管理与土壤质量”“森林生态系统与土壤固碳”等;国内主要研究热点有“喀斯特地貌环境与理化性质”“土地管理类型与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与环境效益”等。今后需进一步将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喀斯特生态系统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对喀斯特的石漠化生态恢复、农业生态健康及全球气候变化等热点趋势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这种独特资源的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迅速发展,吸引了研究者的关注.该文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筛选出530篇国内外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从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等方面,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 从2006至2021年,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的发文量皆呈现整体向前推进的态势.2) 国外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同一国家内的机构合作紧密;国内研究机构集中于北京、南京所在的科研机构和各大高校,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机构间合作紧密,以闵庆文、孙业红等为首的核心作者及其引领的团队取得的成果丰硕.3) 在已有研究内容上,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乡村发展和遗产地农产品上;国内研究则集中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等方面.4) 国外前沿研究以亚太地区为主战地,集中于遗产地产品品牌与旅游联动等方面;国内前沿研究集中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社区参与、发展与动态保护、开发对策等方面.对比借鉴国外研究,今后应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采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路;应进一步拓展研究内容,重点关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动态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应加强定量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多技术下的研究合作,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评述了该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森林固碳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森林固碳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样地清查或遥感估测和基于模型模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数据信息、研究侧重点及各方法间的兼容性等。目前,森林碳计量的核心目标是构建各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难点主要是尺度转换。样地调查、遥感估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解决尺度转换问题和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主要趋势。特别要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工林的适应性管理,科学评估人工林的固碳潜力,提升人工林固碳潜力评估方法的必要性。同时,也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C-N-H2O耦合循环及其生物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发文量主要集中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后,在发文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方面呈现集中与零散并存的状态,其中核心作者和机构表现较为零散,学科领域则呈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性.2) 近几年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体育旅游和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和路径对策的探索等方面,涉及多地域、多学科领域的研究.3)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系统理论构建、疫情后的应对、高质量的评价、区域实践及比较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为更全面了解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方法,以909篇中国知网数据库(CSSCI)和1 951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方面展开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外发文量趋势不同。中文发文量呈倒“U”形曲线,外文发文量呈指数级增长趋势,全球范围内美国发文量最多,中国位居第二;国内外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学科交叉性较强。发文量最大的外文期刊为Ecological Indicators,其他植物、环境、生态学、毒理学、经济学等跨领域的期刊突出了国际生态足迹研究的综合性与交叉性。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估、足迹家族、经济环境关系等方面研究具有相似性,国内研究表明了中国的生态文明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最后,认为未来生态足迹研究可能侧重于生态足迹与气候变化耦合、行业或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压力、可再生能源的生态效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加强PM_(2.5)污染治理是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民蓝天幸福感的重要举措.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法探究PM_(2.5)研究热点及趋势.研究表明:①国内外相关文献发文量呈增长趋势;②国外研究高频词PM_(2.5),PM_(10),Air Pollution,Aerosol,Source Apportionment以及国内研究高频词PM_(2.5)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热点均为基本污染特征及环境空气污染,但国外更侧重来源解析、形成机制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研究;③国内外研究热点均包含基本污染特征、来源解析、污染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但国内研究深度亟待加强.综上所述,未来应对监测方法改进、源解析模型开发及多污染源协同控制等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构建国内外煤矿信息化研究作者、发文机构、研究热点等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该领域研究优势、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国内煤矿信息化年发文量明显高于国外;研究人员、研究机构较多,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内高等院校,且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但发文作者、发文机构间仍缺乏紧密交流合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等是国内该领域最新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基于中国知网数据总库(CNKI),以国内2008~2022年发表的524篇关于钢纤维混凝土的核心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量、发文作者、关键词和发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的发文量随年份波动,近两年呈降低趋势;研究者和机构整体关系均较为分散;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力学性能、耐久性等基础性能,以及模拟和工作机理研究;前沿趋势主要聚焦于钢纤维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的复合研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创新与拓展对钢纤维混凝土科研领域的深入研究,建立高校之间的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根据钢纤维类型分类建立更为贴切的本构模型,更细化地分析构件性能;拓宽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其他材料的研究,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1.
SWAT 模型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跟踪SWAT模型近年来的发展与应用趋势,从分析该模型的特征着手,回顾该模型的开发与完善历史,比较了该模型与国内外常用的ANSWERS,CREAMS,GLEAMS,DWSM,MIKESHE,AG-NPS,EPIC等模型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对该模型近几年来在国内外不同领域及不同时空尺度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包括水质和水量模拟评估、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形成机制探讨、情景分析与预测、环境变化及农业管理措施对水文水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模型数据预处理及率定方法、模型不确定性研究、该模型与其他模型的耦合,以及该模型在不同地区适应性评估与应用、不同应用领域对该模型的修正或改正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Cite Space软件对1990—2019年WOS与CNKI数据库中流动人口问题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对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其一,WOS的发文量高于CNKI;其二,国内外学者对问题研究视角不同,国外学者是在全球化、自然环境变化等大背景下,借助个案与计量模型分析特殊人群迁移流动特征以及生活方式、邻里关系等微观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而国内学者主要探索流动人口空间分布、流动趋势、时空格局等现状问题;其三,国内外机构合作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对该问题研究的机构合作较分散,且合作形式多为同机构不同学科的内部合作,而国外机构合作网络较密切且多为跨国、跨学科、跨区域的合作;其四,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演变路径不同,国内路径演变与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国外关于该问题研究则与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相关.未来国内学者对流动人口研究要紧密联系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同时要加强不同学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间合作,为推动新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供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和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科研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年以来河北医科大学发表的SCI论文及中文论文进行年代、期刊、作者、基金统计分析。结果:河北医科大学的总体发文量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发文期刊较为集中,SCI发文主要集中于国内期刊英文版,中文发文则集中于省内期刊;按中文发文量划分作者呈金字塔状分布。结论:自1995年以来,河北医科大学科研实力在国内外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4.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各类森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将对森林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森林管理是一项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因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管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及树木分布、生理生态和物候、森林生产力、碳循环、生物多样性、森林水文、森林灾害等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并针对气候变化下的可能影响,从基因、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流域和生物圈多个尺度阐述了适应性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各生命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4—2020年关于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的已发表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文献研究法等分析近27 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并对该地区物候研究的热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物候研究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内容以青藏高原地区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主,遥感技术取代传统地面观测成为研究青藏高原植被物候的主要手段.近27 a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返青期呈提前趋势,枯黄期变化趋势尚无一致结论,生长季长度呈延长趋势;气温和降水为物候期变化的主导因素,暖湿条件使物候期提前,暖干条件则会不同程度推迟物候期.未来应在不同研究手段整合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植被物候开展多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气候韧性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缓解气候变化困局的优先事项,增强全社会的气候韧性是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通过探析全球气候韧性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气候韧性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方法/过程]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软件,以2012-2022年期间发表的文献为信息数据基础,对气候韧性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结论] 2012-2022年间,气候韧性领域全球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际合作发文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中心度最高的国家是瑞典。发文量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机构是N8 Research Partnership。该领域主要以韧性、气候变化、适应力、脆弱性等为研究热点,生态韧性、适应力、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适应力协同管理、降水、韧性评估、气温、社会生态系统、生计韧性、转型变革等是重点研究前沿,生态环境科学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4~2018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相关252篇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使用Bicomb、Citespace等工具对相关研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领域发文量呈渐进式增长趋势,产生一批有实力研究成果,但核心作者群及规模性研究团队尚未形成,研究热点集中于实效性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及提升对策思考等方面。分析梳理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计量的传统方法与Cite-Space软件,以"三生空间"研究的文献产出时间、关键词、发文作者及发文机构为切入点,最后加以归纳述评,分析国内"三生空间"已有文献的研究热点与现状.得出:(1)国内有关"三生空间"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世纪末,2012年"三生空间"成为研究热点,文献数量快速增加且近几年保持稳定.(2)该领域研究者众多,樊杰发表文献数目最多.(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发文频率最高,且处于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的中心,同城或同部门的机构合作较多,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较少.(4)近年来,"三生空间"研究具有方法跨多学科领域、研究尺度广泛的特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框架构建、"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优化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客观掌握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检索;运用文献计量学对国内该领域相关文献的发表年份和发文数量、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发文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献等进行统计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探究国内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及发展阶段.结果表明:金磊、曲宗希、董华等是该领域的核心著者;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中南大学为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院校;《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中国安防》《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发文量较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公共安全网、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风险清单等关键词展开;该领域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强化至深化研究三个阶段.由此可知,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将集中于公共安全卫生、监管系统等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视觉与认知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中不确定性的可视化方法,主要包括:设计不确定性的分级表达模型,提出色彩与不确定性的映射关系,构建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的不确定性可视化视觉变量系统,提出了采用动态符号或动态视觉变量来表示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清晰、直观、有效地表达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理解不确定性的变化与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