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金国 《遵义科技》2006,34(5):20-23
2005年度在我地市场上销售的杂交油菜组合多而杂,为了准确掌握这些杂交油菜组合、以及部分新组合在我地区的综合表现、经济性状以及田间纯度,为我县来年主推杂交油菜种子提供参考,特安排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运贻 《遵义科技》2006,34(3):40-43
为了解杂交玉米新品种在我县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我们将各地提供的一些杂交玉米新品种在我县作适应性试验种植,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国 《遵义科技》2006,34(3):28-30
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朋友对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渴望进一步增强。遵义裕农种业作为我市集育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主要种子龙头企业之一,为加速种子的更新换代,组织了一批在生产上优质、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全市范围内作对比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使杂交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此我站今年应遵义裕农种业的要求,按其试验方案完成本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杂交松试管苗的中间繁殖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合成生长素NAA对杂交松试管苗伸长生长的影响。中间繁殖体的伸长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素NAA对杂交松试管苗伸长培养具有很突出的促进作用,当NAA的浓度为0.3mg/L时,伸长最明显,平均伸长率为442.6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杂交构树组培瓶苗进行高能重离子束辐照诱变与性状鉴定,以期获得高蛋白含量杂交构树新品种。设置中低剂量的12C6+重离子束处理,选择目标单株进行根繁育苗并开展室内模拟平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0 Gy的中低剂量辐照处理杂交构树材料大多数表现出粗蛋白浓度被提升,占到总数的85.00%;粗蛋白浓度最大提升幅度达到77.24%,选择该杂交构树突变株为目标材料进行平行栽培试验,发现该突变株生物量、形态指标和叶绿素浓度跟粗蛋白浓度一样都得到显著提升。综合分析认为,所选杂交构树突变株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快速生长并积累大量粗蛋白。  相似文献   

6.
欧昌和 《遵义科技》2004,32(1):22-24
“油研九号”杂交油菜是杂交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为了促进该品种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特探索其适宜的免耕栽培方式,组织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恩婵  刘佚玲 《遵义科技》2003,31(3):29-29,41
仁怀市农业局从1999年起,开始实施《仁怀市优质杂交油菜保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针对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栽培密度、品种、施肥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并将试验成功的技术与过去的技术经验相结合,拟定了适宜我市《优质杂交油菜保优栽培技术要点》,在  相似文献   

8.
陈应昂 《遵义科技》2006,34(2):13-16
为优选习水县中低海拔新杂交水稻品种,2005年习水县开展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丹桂、晚红蜜、绿化9号、雪桃4种晚熟品种桃,及对照品种庆丰,给大久保桃授粉受精速度的研究,以及它们之间的杂交亲和力、花粉生活力等研究。试验表明:大久保接受4种晚熟桃及对照品种花粉后,受精时间集中在14~38h内,而且,各供试父本品种与大久保杂交的受精时间,大都确定在6h的范围内;在杂交亲和力方面发现:晚熟桃与中熟桃的杂交亲和力较低;各供试父本品种的花粉生活力与其和大久保的杂交亲和力,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在齐齐哈尔市园林处苗圃进行了丁香属植物种间(内)杂交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差异很大,得到了发育正常的杂种F1代种子,但结实率不同,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而以重瓣洋丁香为母本,白丁香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结实率、亲和力显著下降。②丁香种间杂交可以获得成功。杂种F1代长势旺盛,花色变异丰富,瓣性遗传性较强,已发现若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1.
绿茶品质是绿茶质量监控最主要的对象之一,绿茶品质评审的五要素为色、香、味、形和叶底.对绿茶品质审评的感官评定优点突出,但缺点是比较主观;理化方法则只能实现对绿茶单一成分的检测,不能达到品质综合评定的目的;智能感官评审和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将标示绿茶滋味和香气特征的量值与绿茶品质相对应,具有科学客观和直观等优点,不仅可作为未来对绿茶分等定级的潜在分析手段,而且可为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老鹰茶、虫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乾丽  孙向彤 《贵州科学》2000,18(3):191-195
对贵州两种民族民间古茶种-老鹰茶和虫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老鹰茶和虫茶的脂肪酸组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19种氨基酸和部分矿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用经典化学测试了一般营养成分,并与贵州几种名优绿茶的相应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老鹰茶和早茶许多化学成分与名优绿茶相当,同时也有许多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单作茶园与间作茶园茶树的光合效能和蒸腾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绿色植物来说,光合能力强弱是产量高低重要标志,茶树亦不例外。本文经计算得到夏季间作茶园茶树光合能力比单作茶园提高4.6%,因而间作茶园产量也高于单作茶园。茶树的蒸腾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蒸腾量大,茶树含水量少,叶片易老化,茶的品质较差;反之,茶树含水率高,叶片持嫩性强,茶的品质较高,本文计算得南林大实习林场夏季单作茶园茶树日蒸腾量比间作茶园高23.54%,这是间作茶园品质好于单作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西六堡茶主要特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产于广西梧州地区的7种六堡茶及其毛茶的主要特征性成分,旨在为合理评价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六堡茶与其毛茶的特征性成分有显著差异.渥堆发酵导致毛茶的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黄酮略有降低、咖啡因及游离态儿茶素类物质含量降低、总可溶性糖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茶褐素大量形成.这些成分的改变是六堡茶汤色红、味甘醇、口感圆润的主要原因.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差异显示,六堡茶因含有较多的茶褐素而比毛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夏秋名优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秋鲜叶为地象,研究了夏秋名优绿茶加工技术,结果表明:采取鲜叶—摊放—蒸青—脱水—整形—提香—干燥加工工艺生产的名优绿茶较传统工艺生产的绿茶颜色绿、滋味爽、叶绿素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江苏绿茶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绿茶中稀土元素(REE)含量,研究江苏绿茶的REE组成特征及分布模式。采用微波消解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9个品种的江苏绿茶中15种稀土元素含量,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绿茶的REE、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分别为0.917、0.720和0.197μg/g;绿茶明显富集轻稀土,而轻、重稀土间则存在较大的分馏作用;江苏绿茶中的稀土分布模式与江苏镇江土壤和中国大陆土壤(平均值)中的稀土分布模式较接近;江苏绿茶中的REE总量普遍低于2.0 mg/kg,食用安全风险相对较小;轻稀土的生物学效应比重稀土更为显著;稀土元素沿绿茶的迁移传递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传统的云南大叶绿茶香低味苦涩的品质通病,本研究综合了乌龙茶、蒸青、烘青3个工艺的相关工序,创新研究出适合云南大叶种鲜叶生产制造香高味醇绿茶的工艺:鲜叶处理-蒸汽杀青-脱水-揉捻-烘干.鲜叶处理:鲜叶先在弱日光下处理2h左右后移入室内(摊放过程中多次用手轻轻翻动),约再摊放2h至清花果香显露、失重率20%即杀青;烘干温度控制在90℃为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差仪对茶汤汤色进行400~700nm连续波长扫描的方法,分别建立了7个等级信阳毛尖茶汤色光谱指纹图谱。基于各波长下的特征反射率与透射率比值,采用判别分析技术对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进行了很好的等级区别,判别正确率均大于90%;通过7种方法对不同等级茶汤光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发现各相似度计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反映茶叶等级间的差异大小,其中以新改良程度相似度法最佳。相似度评价方法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且可实现对等级差异的量化分析,为绿茶品质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6种不同的加工方法制成银杏茶,比较其感官特性和理化特性,探讨银杏茶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银杏鲜叶--摊干表面水分--切成0.5-1cm宽的丝--电炒锅杀青--揉捻--炒干工艺制得的银杏茶综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