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非晶合金激波晶化的微观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晶的有序原子集团和位错模型出发,利用位错动力学讨论了在激波作用下,非昌合金晶化为纳米晶的过程,激波与cluste周围局域应力场的相互作用,使cluster旋转,类液区chuster、类晶cluster切变沉积到有序原子集团,在μs内形成微晶。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Kissinger公式计算得到Al_(85)Ni_(10)Er_5非晶合金初始晶化激活能Ex为104 k J/mol.计算了Al_(85)Ni_(10)Er_5非晶合金的拓扑不稳定参数λ=0.087,说明合金是铝基纳米晶合金.Al_(85)Ni_(10)Er_5非晶合金第一放热峰的晶化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均呈"S"形,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这种"S"形曲线均向高温处移动.合金晶化第一阶段的晶化激活能Ea(x)与晶化体积分数呈线性递减趋势.此外,晶化体积分数在10%~50%阶段的激活能Ea(x)大于合金初始晶化激活能Ex,这是由于非晶合金内稳定的无序原子团簇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初生晶相长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高能球磨条件下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机械诱发纳米晶化过程,并根据化学成分偏聚、局域高压、局域高温以及Johnson-Mehl-Avrami(JMA)晶化动力学模型解释了纳米晶化的过程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机械诱发纳米晶化的产物为复杂的α-Fe固溶体和稳定的Fe2B金属间化合物,α-Fe固溶体相晶粒尺寸为2.0-6.5nm,其纳米晶化过程和晶化产物是由化学成分富集、碰撞引起的局域高压和局域高温共同作用的结果;机械诱发纳米晶化过程中的Avrami指数n=1.59,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0.1287h^-1,表明机械诱发纳米晶化过程中形核机制为均匀形核,晶粒生长机制为从小尺寸晶核开始的三维生长.  相似文献   

4.
纳米SiTi3材料的制备及相演变过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Si-Ti合金时,发现样品经历了一个固溶→非晶→晶化的过程;X射线衍表明,晶化后的样品为首次发现的新相;利用计算机进行理论模拟,确认这个新相是具有立方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SiTi3,给出了其结构示意图,对SiTi3的相演变过程及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铁基非晶合金由于成本低较、易制备、较好的温度稳定性等优点,并具优异的机械性能、磁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并且其固有的无序结构有助于抵抗辐照导致的损伤,使得铁基非晶合金可作为抗辐照材料使用.辐照既可以试验铁基非晶合金的性能也是优化铁基非晶合金结构和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铁基非晶合金中子辐照、离子辐照和电子辐照性能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铁基非晶合金的结构和性能与非晶合金的成分以及辐照粒子的类型、能量、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辐照晶化的机制,为进一步促进高性能铁基非晶合金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镍盐溶液中利用脉冲放电技术制备出Ni-P合金粉体,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差热分析(DTA)等手段研究非晶粉体的晶化行为和组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Ni-P合金粉体形貌为链枝状,径向可达500nm左右,长度可达数微米.制备的合金粉体为非晶态结构,在280℃以下热处理时没有改变非晶态结构:在300℃开始晶化,析出亚稳相Ni5P2和Ni12P5;在320℃开始析出稳定相Ni和Ni3P;温度升高到400℃时,亚稳相消失.采用Kissinger公式计算出该合金粉体的晶化激活能为291.76kJ.mol-1.  相似文献   

7.
快速凝固AlNiCuNd金属玻璃在纳米尺度上的初始晶化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熔体旋甩法制备了快速凝固Al87Ni7Cu3Nd3金属玻璃,并以等温加热和非等温加热模式处理试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配有选区电子衍射的高分辨电镜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富Al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及其部分晶化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快淬态薄带在微观下完全呈非晶态且分布均匀,但也包含高密度的淬态丛聚或晶籽;快速凝固Al87Ni7Cu3Nd3合金薄带在初始晶化期间从非晶基体中析出的主要是α-Al纳米晶体颗粒.基于初始晶化的部分退火薄带显微组织特征可以描述为:大量的α-Al晶体纳米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残余非晶基体中,α-Al晶体颗粒大多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且呈随机自由取向,但当加热温度太高时,可能会有少量Al3Ni细小颗粒出现;α-Al晶体从非晶中析出是一个包括形核长大的完整过程,在初始晶化初期,α-Al晶体颗粒以极高的速率析出,由于溶质(Ni和Nd等)浓度扩散场所引起的软钉扎作用,α-Al晶体颗粒生长受阻,甚至在后期残留非晶相出现稳定化,初始晶化变得困难;在初始晶化过程中,阻碍α-Al晶体生长的主导动力学机制是软钉扎,而不是几何钉扎.  相似文献   

8.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仪(DTA)等研究了Al70Fe25Ni5元素混合粉末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球磨0.5h后有部分非晶生成,球磨5h后的粉体,退火处理后生成Al5Fe2和Al3Ni2金属间化合物.球磨500h后得到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对Ti6 2 Zr1 7Cu6 Ni1 5非晶合金原始样品进行了退火晶化处理和激波晶化处理 ,对样品作了XRD分析并重点对样品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DSC)以及动力学分析 .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用快冷法制备了Fe91-xZr5BxNb4(FZBN)合金,当5≤x≤30时,样品为非晶态,研究了B含量对非晶合金晶化的影响,当x≤20时,FZBN非晶以一次品化的模式晶化;当20〈x〈30时,以共晶模式晶化;当x=30时,以多晶模式晶化,晶化产物为具有立方结构的Fe-Zr-B-Nb合金相,随着x的增加,FZBN非晶的晶化温度(Tx)增加,当x〉20时,由于晶化模式的改变,Tx突然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微乳液在金属、金属卤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碳酸盐、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等纳米微粒制备中的应用,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高效节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本文在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光催化领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TiO2表面金属阳离子修饰及非金属阴离子修饰技术研究新进展.从离子修饰机理角度解释了离子修饰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原因,进一步阐述光催化技术面临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礁灰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且具有油湿性,其水驱油机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采用“岩芯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润湿性”等静态资料与“微观驱替及岩芯驱替实验”等动态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静态数据动态化”的渗流机理研究新方法,明确了礁灰岩储层的微观性质与流体驱替特征的关系以及不同孔隙结构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流花礁灰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分为4类,其中,I、Ⅱ、Ⅲ类为有利储层,具有低排驱压力、低退汞效率及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储层渗流能力与储层类型关系密切,主控因素有储层类型、孔喉半径比和润湿性3个关键因素。水驱前后的油水分布特点及不同岩芯驱替动态与驱替效果受储层微观性质控制并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性定量衍射检测和金相检测法分析了Ti-Al和Ti-Al-Nb合金中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结构特征,研究Nb元素的添加对Ti-Al-Nb合金物相组成、晶粒尺寸和分布等特征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Nb元素能够促进合金结构中β相和α2相的稳定性,抑制α相的生成和γ相的析出,扩展了α2+γ两相区并使得γ相区右移。另外,Nb元素的添加在特定的成分范围内细化了合金的晶粒。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超导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况,特别是2001年的最新进展。在高温超导体微观机理的重新认识方面,已有证据显示,在高温超导体中存在很强的电子-声子耦合作用;在新型超导材料探索方面,主要有二硼化镁(MgB2),有机聚合物(P3HT),碳60等。超导材料具有现实和潜在的良好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电力、交通、微波通信、计算机、医学和各种检测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6.
First principles study is reported for the band structures, site and angular momentum decomposed density of states, and the electronic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D88-Ti5Si3 with the addition of low-rate metalloid: carbon, boron, nitrogen and oxygen. It shows that how the addition of metalloid atoms can stabilize Nowotny phase of Ti5Si3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electron structur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Hong Lihua: born in 1974, Graduate student  相似文献   

17.
磁处理技术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有关的实验事实出发,提出了磁处理技术的微观机理模型,即磁场对分子结构和磁性均为各向异性的液态抗磁物质作用后,使其分子在管道中由“无序”流动转变为“有序”流动.这种磁场诱导的液态物质的“有序”流动构成了磁处理技术的微观机理.利用这一机理对几种常用的磁处理技术进行了解释,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稠油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微观驱油机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稠油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的微观驱油机理,利用微观仿真玻璃刻蚀模型进行了驱油实验,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将驱替过程的图像转化为计算机的数值信号,然后采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驱对稠油的微观驱油机理有乳化作用、贾敏效应和泡沫的挤压剪切作用,而三元复合驱主要还是通过聚合物对管壁剩余油、盲端剩余油的拉、拽作用达到剥离稠油的目的.泡沫驱和三元复合驱相比,泡沫驱具有贾敏效应,能够对水流大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了驱替剂的波及系数.三元复合驱虽然对稠油也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但是未观察到乳化捕集作用从而引起波及系数的提高.由于波及系数的提高对于开发稠油油藏极为有利,因此泡沫驱对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30CrMnSiA、355SiMnMov 钢经热处理后,对获得的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多相复合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组织中各相相间排列:未转变的奥氏体夹在各相之间;贝氏体为一种过渡形态,马氏体具有短的板条特征。并探讨了该组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稠油致黏机理,提高稠油采收率,选取塔河、胜利、辽河油田3种不同稠油研究黏度等性质,通过测定油品黏度及组分分散状态,确定稠油的致黏关键组分是沥青质;通过分析油品及沥青质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量,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扫描电镜分析沥青质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稠油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沥青质中;稠油黏度随沥青质芳香性增加而增大,但不严格线性相关;沥青质基本结构单元为片层结构,片层厚度与黏度密切相关,层间距越小,原油黏度越大。可见,稠油中沥青质的含量、结构对稠油黏度具有重要影响。明确致黏关键因素沥青质的片层结构、层间距与稠油黏度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对沥青质结构的深入认识,为探索稠油高效降黏与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