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是一种典型的有机磷酸酯阻燃剂,近年来在水环境和水生生物组织中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为探究低浓度EHDPP对浮游动物的发育和生殖毒性及母体传递效应,以0、0.1、1、10和100μg/L的EHDPP对甲壳类浮游生物大型溞进行三代慢性暴露,研究EHDPP暴露对大型溞生殖、发育及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研究发现100μg/L EHDPP慢性暴露下F0大型溞体长下降,F1新生儿体长下降并出现雄性个体.继续开展F1和F2大型溞的21 d连续多代暴露试验,并设置恢复组(无EHDPP暴露)进行大型溞的21 d恢复实验.结果发现100μg/L EHDPP恢复组和连续暴露组中F1大型溞的体长均受到显著抑制,F2中均观察到雄性个体出现,说明EHDPP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持续到了F2代.基因表达结果显示,EHDPP暴露下调了细胞循环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了幼年激素酯酶基因的表达量,说明EHDPP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周期紊乱和激素水平变化进而干扰大型溞正常的生长生殖.综上所述,EHDPP长期暴露引起了大型溞的发育毒性和生殖毒性,并能对大型溞后代造成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溞类(大型溞)48 h-EC50=0.0015 mg a.i./L、鱼类(斑马鱼)96 h-LC50=0.0055 mg a.i./L、藻类(羊角月牙藻)72 h-ErC50=1.88 mg a.i./L、 72 h-EyC50=0.26 mg a.i./L,其毒性等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  相似文献   

3.
采用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镉、锌对白氏文昌鱼(Branch iostoma belcheri)(简称文昌鱼)的毒性累积效应及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磷酸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亚致死浓度镉、锌胁迫下文昌鱼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镉和锌对文昌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G0)分别为4,60和2.26 mg/L,相比之下锌对文昌鱼的毒性更大.实验采用理论上的镊、锌安全浓度(1/10 96 h LC50)对文昌鱼进行7d的亚慢性暴露,随着暴露时间的推移,镉在文昌鱼体内呈线性增加,而锌的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文昌鱼对锌的调节能力大于镉.7d亚慢性毒性实验表明文昌鱼体内的AChE活性随着金属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至第7天时镉和锌对AChE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65%和79%;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在金属暴露初期即达到极显著水平,随后稍有下降且镉对文昌鱼体内活性氧的诱导作用大于锌;SOD活性在暴露中期受到显著抑制,可能是由于体内过氧化程度过高抑制其活性,之后逐渐恢复.文昌鱼体内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镉或锌暴露的第1天被显著诱导,之后恢复至对照水平;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镉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锌对ACP活性无显著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是很低浓度的镉、锌都会对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及抗氧化等防御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咯菌腈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试验选择大型溞、羊角月牙藻和蚯蚓赤子爱胜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评价其毒性。结果表明:咯菌腈对大型溞48 h-EC50分别为0.55 mg/L,其95%置信限为0.45~0.77 mg/L;对羊角月牙藻的72 h-EC50为0.66 mg/L,其95%置信限为0.62~0.74 mg/L;对蚯蚓赤子爱胜的14d-LC50〉10 mg ai/kg-1干土。按照农药分级标准,咯菌腈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为高毒,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为中毒,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为低毒。咯菌腈对不同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对水生生物表现出较高的毒性,其在生产使用中应谨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但有关多种金属的联合毒性机制的探讨尚少.选择大型蚤(Daphnia magna)作为受试生物,以蚤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毒性指标,初步探讨重金属镉(Cd)和锌(Zn)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在Cd和Zn单独暴露还是联合暴露的情况下,大型蚤体内SOD活性都随时间变化明显,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d和Zn联合暴露下,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SOD可作为Cd、Zn联合毒性评价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取发光细菌、大型溞和斑马鱼这三种不同营养层级的生物作为实验对象,用镉和铬作为污染物,测定镉和铬对各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发光菌、大型溞还是斑马鱼,镉的毒性都大于铬,但是其半致死浓度差异很大。说明不同营养级生物具有不一样的敏感性,对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每一个营养级上的生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染毒对田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Hg2+溶液对田螺肝胰脏SOD活性具有抑制—诱导—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d2+、Hg2+溶液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可以通过检测中华圆田螺SOD活性的变化,来直接评价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8.
开展镉(Cd)暴露不同时间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急性毒性试验,其中,48 h LC50为(1.06±0.18) mg/L,96hLC50为(0.69±0.13) mg/L.结果显示:Cd暴露可以造成细鳞鲑氧化损伤,形成脂质过氧化,细胞内丙二醛(MDA)变化明显.细鳞鲑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在Cd暴露中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作为细鳞鲑Cd暴露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将斑马鱼(Brachyclanio rerio)暴露于秋水仙碱5个浓度组(0mg·mL-1、10.00mg·mL-1、14.12mg·mL-1、19.95mg·mL-1、28.18mg·mL-1、39.80mg·mL-1)中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设置秋水仙碱3个浓度(0.67mg·mL-1、1.70mg·mL-1、4.26mg·mL-1)将斑马鱼进行21d慢性毒性实验,每7天测定肝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K+-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活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斑马鱼的LC50为16.90mg·mL-1,随着秋水仙碱浓度增大和染毒时间延长,斑马鱼鳃中SOD和Na+-K+-ATPase活性均显著受到抑制,肝脏中SOD活性增加,Na+-K+-ATPase活性总体呈现抑制趋势。斑马鱼肝脏和鳃中的SOD及Na+-K+-ATPase对秋水仙碱敏感,可以作为观测指标用于评价秋水仙碱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氯化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作用时间为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是45.58,34.81,28.63和24.05 mg.L-1,因此镉对草鱼的生态毒性为高毒.Cd2+低浓度时,肝胰脏和肾脏组织SOD活性均为"先降后升再降",而Cd2+为高浓度时SOD活性始终处于被显著抑制(p<0.05);鳃组织在低Cd2+污染时SOD活性为"先降后升",而高浓度的Cd2+污染时其SOD活性为"先降后升再降".但是草鱼鳃组织的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的SOD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