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文章从人体温为什么是37℃谈起,对体温高于或低于37℃进行了一些科学思考和研究.从而提出,偏离37℃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这提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好度.过与不及都不可取.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一直都把标准体温定为37℃。然而,近几十年,全世界的临床医生都注意到一个现象:健康人的正常体温几乎都达不到37℃。2020年初,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在比较了从1860年至2017年的70万份人类体温记录后,科学家发现今天人类的体温中位值实际上为36.6℃。这意味着37℃的标准体温已经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鳄鱼不吃东西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而我们不吃东西就活不了多少天,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所摄取的食物能量的大部分都消耗在了让身体产生热量上。那人类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能量将体温保持在37℃呢?众说纷纭的温血之谜无论天冷还是天热,只要触摸别人的皮肤,你就能感觉到人类温暖的体温。一个人的皮肤如果触摸上去感觉冰凉或者滚烫,那他一定是生病了,因为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应该在37℃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人是恒温动物,37℃左右是人体的正常温度,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拉响健康警报,但美国匹兹堡大学发表研究称,大脑更喜欢偏冷的环境,"脑温"低些对失眠和脑病治疗都有好处。脑温变化内外参半许多人疑惑"脑温"是什么?其实,临床上并没有独立的"脑温"概念,这只是大脑温度调节功能的一种概称。一般来说,人在健康状态下,大脑温度与体温总体是一致的,最多只有1℃左右的波动。但人处于一个变动环境和活动的自主状态中,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说,即便在正常体温范围内,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也不一样,只能说,身体各个部位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总体来讲,靠近内脏、躯干中央体温更高,而  相似文献   

5.
人的正常体温升高,叫做发热。据医生说,发热是人的身体向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的迹象。不过医学研究人员仍在对发热及其重要性进行研究。人的大脑控制体温的部位叫下丘脑。天气寒冷时,皮肤中的神经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让身体储存热量;当天气炎热时,大脑就会“通知”身体发出热量。用这种方法,下丘脑使人的身体正常温度保持在37℃左右。当人们的体温超过这个温度时,就是发热。细菌和病毒引起人体的防病系统释放出一种叫做热原的物质,热原这一词的含意是致热物。这些物质对下丘脑中的温度控制细胞产生影响,使下丘脑作出  相似文献   

6.
《温度、可靠性与人类寿命》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对人类37℃的体温提出疑问,并提出降低体温,延长人类寿命的设想。会不会如作者所说:“不论现在看来主张降低人体体温是多么‘大逆不道’,但未来也许可行”?  相似文献   

7.
我们通常把自己的体温不当一回事儿,然而在生命世界中,37 ℃却是不寻常的,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能够产生这样高的体温,而绝大多数物种并不能够自己产生体温,例如蜥蜴、蛙、昆虫、植物、真菌、细菌等.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高的体温呢?传统的看法是,这是为了保持活力,即使周围环境变得很冷,自身的热量依然可以使你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0.618吗?它是包括生物在内的一切物体形态美的最佳尺寸比率,被称为"黄金率"或"黄金分割"。在气象学中也不乏其例: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明,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24℃,而人正常体温是37℃,正常体温的0.618为22.8℃,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在地球上的温带气候区,一年当中何时天气最为宜人?一年中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通过黄金分割计算可知,上半年的4、5月份和下半年的9、10月份气候最为宜人。在北半球,如果我们取人类活动的北纬0度~北纬66度进行黄金分割,结果是地球的北纬25度~北纬41度是人类生存最佳之位置。事实上,在这一纬度范围内,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都比较优越,在此范围内集中了世界上60%以上的城市和65%以上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人和其他许多动物都拥有内部温度调节系统,而且效率高得不同寻常。不论是在寒冷冬季还是炎热夏季,这种内部温度调节系统都能自动维持人和其他动物的核心体温(头部、腹部和胸部的内部器官温度)。  相似文献   

10.
科里根医生凌晨两点钟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一位妇人带着哭腔从电话那一头说:“我的孩子发烧了,我该怎么办呢?”这位德克萨斯州的小儿科医生马上问那位母亲孩子有多大?体温有多高?还有什么其他症状?“孩子才15个月,肛表体温38.3℃,合口表37.8℃,现在已安静下来睡着了。” 这位母亲害怕孩子的体温继续往上升,想把孩子弄醒了喂药。科里根大夫劝她放心,告诉她孩子的温度并不高,发烧是对病毒、细菌这类入侵者的正常反应。应该让孩子好好睡觉,除非是出现其他症状。 科里根大夫认为,这位母亲以及其他一些人都把发烧看成是  相似文献   

11.
人的体温如果长时间降至冰点以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体内的水分将全被冻结,一切生理活动将全部停止,人的生命将告终结。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如果体温降至水的冰点以下(华氏32度,摄氏0度),任何人、任何其它哺乳动物都不能生存。据阿拉斯加州的生物学家们研究,上述观点已不再成立。最近,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冬眠动物,冬眠期间它的体温可以降至零下6℃。这种哺乳动物就是北极地松鼠。生存冬眠北极的冬天食物缺乏,天气严寒。为了越冬,北极地松鼠每年要进行8个月的冬眠。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冬季来临之前,它们出去寻找食物(如植物种子、植物体),大量取食,以增加脂肪储备,供越冬所需。秋季来临,气温下降,地松鼠逐渐进入冬眠。它爬入洞穴,蜷成一团,开始熟睡。冬眠期间,地松鼠的生命活动,如心脏的跳动、呼吸等都大大地降低,体温急剧下降,脂肪储备逐渐被用光。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     
鱼和鲸鱼的体温是多少度? 鱼类虽被称做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它们并不是没有体温。它们的体温与它们居住场所的水温大致相同或略微高一些。 例如,鲤鱼在冬季水温5~6℃时,它的体温也是5~6℃;而到了夏天,水温是30℃左右时,它们的体温也随之上升至大致相同的高度。它们比人“皮实”,冷点热点均无妨,但它们很怕温度的急剧变化。因此,在给它们换水时要注意,最好一次只换半量水。  相似文献   

13.
恒温动物的体温是36℃左右,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要说明这一点,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说法。 1988年墨尔本的保罗提出[Nature,323,300(1986)]恒温动物的体温是36℃左右的原因是,在35℃的水的比热最小  相似文献   

14.
炎炎夏日,大气增温。此时盘距西太平洋上纵横数千公里的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并向西伸入中国大陆。它不仅带来暖气团,而且因为高压的中下层盛行下沉气流,使空气压缩增温,驱散云雨,造成了睛朗高温的天气。观测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常可达35℃以上,有时高达40℃,大大超过了人的体温。据测定,当气温在35—39.9℃时,人就感到奇热;当气温高于40℃时,人们就觉得"赤日炎炎似火  相似文献   

15.
误区之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研究结果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这一观点虽无可置疑,但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相似文献   

16.
提起0.618,许多人都知道,它叫“黄金分割法”。它的提出,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创始人乃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它是被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简称“黄金律”或“黄金比”。有人曾断言:“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事实证明,0.618在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医学与0.618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温度22~24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与0.618的乘积为22.8摄氏度,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在人…  相似文献   

17.
活力 《科学之友》2005,(7):54-54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但它们维持体温(以使肌肉正常工作)的方式却只有两种。哺乳动物和鸟类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来产生能量,以维持自身的体温,而爬行动物则做不到。因此,你永远不可能见到鳄鱼趴在大浮冰上:它们在大浮冰上很快就会被冻死。但实际上所谓的“热血动物”和“冷血动物”的区别并不是特别明显。蜥蜴可以晒太阳,其体温也可以超过30℃,这又怎么说?它真是所谓“冷血动物”吗?  相似文献   

18.
《科学之友》2003,(5):16-16
非典型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38℃~40℃(发烧体温越高,病情发展将越重,偶有畏寒)。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可有胸痛或腹泻。有逐渐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干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年大约有5万人以上在车祸、摔跤或其他事故中脑部受到严重损伤,多数患者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才能康复,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目前许多医院的研究人员正在试图通过用冰水冷冻以降低患者体温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尽早痊愈。这种疗法是通过将患者体温降到一定的程度,以减缓他们的新陈代谢能力,并借此来减慢脑部受伤后导致的脑细胞死亡速度。冷冻疗法其过程是:在患者身上盖一床带有几根导管的“毯子”,通过导管可以不断地将注水注人毯内,使毯内温度保持恒定,以达到降低患者体温的目的。患者的体温在4~6小时内必须保持…  相似文献   

20.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0,(4):80-80
问:为什么“春寒冻人不冻水”? 答:初春,在冰雪融化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因此阻碍了地面温度的上升.使得地面温度常常维持在0℃左右。同时,冰雪消融导致空气湿度较大。从而大量带走人体内的热量,使我们的体温出现一时性降低。更主要的原因来自我们自身.冬去春来.严寒对皮肤上的“温觉感受器”的刺激越来越少.而此时皮肤又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解除闭锁状态日趋开放,尽管有春风吹拂。但还是有“冻手冻脚”乃至有种“透心凉”的感觉。因此提倡“春捂秋冻”.不要过早贪恋春装以防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