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建青 《科技资讯》2010,(16):247-2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实现科学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创建和谐的农村信用社,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构建和谐农村信用社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刘璟 《科技信息》2009,(6):20-20,2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要实现“富民兴黔”加快贵州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本文试图分析民营经济在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认识县域民营经济在实现“和谐贵州”的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既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又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安全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煤矿企业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化安全管理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安全高效运行,切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稳定、科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关键就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6.
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的时代要求.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其中,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其本质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本要求是内涵发展,内涵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统筹兼顾、主动服务.而和谐发展则是高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保障,创造和谐的学术环境是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和深层基础.环境伦理是研究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应用伦理,它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科学的环境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支撑.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就全国而言,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在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壮大西部县域经济是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县域发展潜力、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性及主要阻碍因素,探讨了如何及时总结县域经济发展中已有的经验教训,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要求加强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谐社会的建立又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发展和完善,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的科学人才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各级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和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者要努力营造教育的和谐;二是教育者要追求受教育者全面和谐的发展。营造教育的和谐是促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手段、途径。学校教育要和谐,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和谐德育是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和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实需求而提出的,是在继承传统德育模式优良效应基础之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和谐德育的实现必须通过德育的和谐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以和谐的理念来指导德育工作,以和谐的思维来开展德育工作,以和谐的标准来检验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这就必然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国现行的"市管县"体制越来越束缚着县域经济的发展,遵循我国渐进式改革的运行轨迹,客观上要求走扩权强县、扩权强镇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我国县域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同时其生态环境质量也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以浙江义乌为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义乌市生态环境质最演化的过程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其生态环境质量的演化过程及特征,进而提出实现县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科技撬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跳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强化科技工作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进程,改变现有企业现状,提高县域经济的运行质量都必须依靠科技。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强化农业科技工作,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型企业为龙头,才能实现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跳跃发展。招商引资为贫困山区的发展带来技术和人才,实现科技和资本的有机结合,成为这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对教师教育提出了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实现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在把握教师教育和谐发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教师教育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两条途径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
孙彦家 《科技信息》2008,(29):306-306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服务与支持。我们要正确面对制约二者和谐发展的因素,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县域资金外流,扩大信贷支农,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县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吕涛 《甘肃科技》2009,25(22):21-22,9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由于土地本身的稀缺性特点,对县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保障支持,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县域经济与土地的关系出发,通过数据、图表说明了县域经济与土地的关系,最后,阐明县域经济中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安排.和谐社会首先在于政府的行政和谐与政务和谐,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行政作保障,而和谐行政则要求政府必须在公共治理方面有所转变.全面社会管理既是现代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县域尺度的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典型农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熵值法和Arc GIS技术对河南省159个县域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地域差异大、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主产县区及农村县域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低,人口及经济要素与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密切相关,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服务条件及传统农区功能定位一起,共同驱动典型农区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最后提出促进欠发达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