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应原理:多种非经典逻辑的通用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简析量子力学的对应原理白彤东对应原理从被提出至今虽已七十余年,但对它的理解与讨论仍未间断。在物理学内部,它的正确性近来受到了挑战。一、历史的回顾及对应原理的表述对应原理最早由杰出的丹麦物理学家N.玻尔提出,萌芽见于1913年12月20日玻尔的一篇《论...  相似文献   

3.
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对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的,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和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对同一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对一个命题的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的同一性在该命题的模态下也成立,则同一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对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的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逻辑必须不断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科学推理新的实际需要。经典逻辑的基本定律(矛盾律、同一律)并不是逻辑的终极真理。达科斯塔(N.C.Da Costa)的次协调逻辑放松矛盾律的禁令,允许"不平庸矛盾",并能从逻辑上消解量子叠加态的疑难。禁自返逻辑及其"量子等同"算子的引入,消解了"全同粒子"丧失经典意义同一性的疑难。  相似文献   

5.
非易失逻辑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非冯计算架构,能够实现单元层面的计算、存储功能融合,缓解传统计算架构中由于数据频繁搬运带来的性能和能耗问题。忆阻器具有操作速度快、可微缩性强、循环寿命长、与CMOS工艺兼容等特点,在实现非易失逻辑运算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利用忆阻器实现非易失逻辑运算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对现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器件、阵列两个层面评估了影响逻辑运算性能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并对基于忆阻器非易失逻辑实现存算一体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维·谢·斯焦宾院士是享誉世界的苏联和俄罗斯著名科学哲学家,俄联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斯焦宾院士在自己的科学研究中,针对从“经典科学”到“非经典科学”再到“后非经典科学”科学革命的事实,提出了从“经典理性”到“非经典理性”再到“后非经典理性”的哲学-方法论转向,进而实现了从以逻辑经验主义为代表的“经典(或非经典)科学哲学”向以社会-文化主义为代表的“后非经典科学哲学”的转变。后非经典科学哲学是对当下由技术型文明产生的人类全球性危机的回应,是从修订以往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将关于自然界、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科学观点融合起来,动态地、发展地思考自然科学、哲学人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性大综合、大转向。苏联解体后,斯焦宾院士在以往研究科学结构的基础上,独创性地发展了后非经典科学哲学,为人类走出技术型文明的困境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科学理论如何能够被我们判定其真或伪,成真的概率有多大,是科学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当代英国哲学家理查德·斯温伯恩对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进行了逻辑演绎。他提出,科学理论的成真概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经验成真概率;其二是先验成真概率。前者依靠科学理论的"解释力";后者则依靠科学理论预设条件的"简单性"。两者一并构成了我们判定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斯温伯恩关于科学理论成真概率的原理不仅适用于非生命事件的解释领域,而且也适用于有生命的人格性事件的解释领域。  相似文献   

8.
9.
19世纪末弗雷格创立的现代逻辑主张排除逻辑学中的一切心理因素,这一观点使得逻辑学与心理学渐行渐远。直到1975年认知科学产生之后,逻辑学和心理学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发展,产生了心理逻辑(学)这一新的学科。众多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心理逻辑实验来证明这一观点:人们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马库斯和里普斯在1979年所作的心理逻辑的经典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认知层面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知(思维)的过程是逻辑和心理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认知科学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逻辑学和心理学必将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认为,在公认的维特根斯坦思想发展前后两个时期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与前后期都有所不同的中期阶段。而他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即对通常所认为的哲学性质的彻底否认。根据中期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哲学完全是我什1误用语言的结果,因而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就应当是消除对语言的误用,由此就消除了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12.
建构论是国际上目前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引出了对一种建构论─—科劳恩的自织组建物论的描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最小作用量原理:—美的追求与美的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关于现代物理学家眼中的逻辑实证主义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分析了科学家对待哲学的态度,本文认为,科学家对一种哲学的评价,取决于其运用该哲学解决科学问题的具体实践,而且科学家的哲学思考有明显的非体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华莱士与达尔文共同发现了自然选择原理并引发达尔文革命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理解进化论历史的常识之一,这种理解带有辉格史色彩,在皮特.鲍勒的非达尔文革命视角下可以也值得得到重新的审视。华莱士与其他有可能成为共同发现者的生物学家一样,其思路与达尔文存在本质差异,达尔文对华莱士事件的反应主要也是出于一种学术之外的考虑。19世纪进化论的主线是斯宾塞主义而不是达尔文主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是独树一帜的,并且是早熟的,澄清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国外非达尔文产业的前沿动态。  相似文献   

16.
G.Shackle分析了非空决策(即不明情况下的大胆决策),指出存在一类无法用Pasca-lian概率描述的非分布式(即非随机性)不确定性,并构造潜在惊奇理论试图对上述不确定性进行度量。本文的研究表明:非分布式不确定性的根源是(i)知识的不完全性,(ii)知识的不协调性。Shackle没有能够对上述不确定性的抽象结构进行描述,也没有能够对知识的不协调性进行度量。因此,Shackle虽然已揭示了非分布式不确定性的主要性质,却无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它作完整的描述。本文在Shackle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非Pascalian概率定义,阐明了上述不确定性的数字结构,并且运用内容分析的逻辑方法,对知识的不协调性进行度量;构造了非Pascalian概率的逻辑解释,为克服Shackle理论的困难、进一步发展非Pascalian概率理论,提供一种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围绕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前沿问题─—感受性质及其所引发的有关争论,首先探讨了主观特性假说对感受性质的存在、结构与作用的论证以及以此为基础提出的“主观的观点”和反唯物主义结论,然后分别评介了功能主义、物理主义同一论对感受性质这一“新反常”的同化和对反唯物主义结论的反批判,讨论了取消论对感受性质的排解,最后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思考,认为:感受性质是心理世界中不可漠视的存在,所引发的有关争论深化和拓展了人类对心理结构、本质与奥秘的认识,主观特性假说提出的新的难题不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它向新的境界迈进的契机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福多将计算模块的概念运用于对心灵模块性的分析,提出心灵之负责输入分析的部分(感知觉系统、语言系统等)是模块性的,而心灵之专司信念的确立和思维之职的部分(中心系统)是非模块性的。由此,福多进一步得出心的计算理论不适用于中心系统的结论。然而,福多的结论给他的计算主义的意向实在论辩护带来了问题:如果思维不是计算,那么,福多关于常识心理学所持的意向实在论主张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变革理论的再考察─—评劳丹等人对历史学派科学变革理论的总结与检验殷正坤自从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以来,科学哲学中的历史学派发展迅速。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坎贝尔、图尔明、霍尔顿、劳丹、赫斯、夏佩尔等等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