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凤丹  邓文龙 《科技信息》2009,(3):390-390,32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ACS早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④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和20mg/d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血清hs—CRP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人选的6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4)服用S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治疗组(他汀治疗组,n=3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1年,出院后随访观察1年,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20.23%(P〈0.005);治疗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律失常(如房颤等)发生率下降26.98%(P〈0.01)、再次住院率下降30.68%(P〈0.01)、死亡率下降29.58%(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慢性缺血性和非缺血性cHF患者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短期降脂效果及不良反应。选择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照组给予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短期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d的短期降脂效果更显著,两种不同剂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且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降脂药物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58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提高HDL,降低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术前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119名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67)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即刻予阿托伐他汀40mg。一组(n=52)术前12h予阿托伐他汀20mg,术前即刻予阿托伐他汀20mg。术后均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Crea、Glu、ALT、AST、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Crea,ALT,TC,TG和LDL-C含量、不同时间点水平间以及所有检测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无差别(p0.05);两组GLU,AST和HDL-C在不同时间点水平间有差别(p0.015);随检测点时间延长,两组GLU和ALT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两组HDL-C的含量先下降,而后上升。结论:各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无差别,变化趋势相当,说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曹配 《甘肃科技》2022,(18):105-107+110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效果。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接收的9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常规剂量组、高剂量组内。常规、高剂量组均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用药剂量分别为20 mg/d、40 mg/d。比较2组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脂水平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心功能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常规剂量组高(P<0.05),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PCT及TC、TG、LDL-C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高剂量组均明显较同组治疗前低(P均<0.05);治疗后2组HDL-C及LVEF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高剂量组均明显较同组治疗前高(P均<0.05);治疗后2组LVDd均明显小于同组治疗前(P均<0.05),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与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组、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组,每组8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7、30、60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识别和量化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CD45-/CD133+/CD34+细胞、CD45-/CD34+/KDR+细胞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7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低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30、60 d时,瑞舒伐他汀10 mg组SIRT1、CXCR4、bFGF、VEGF水平明显高于瑞舒伐他汀20 m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20 mg/d瑞舒伐他汀对机体修复功能的提升作用明显优于10 mg/d;但长期应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方面明显优于20 mg/d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探讨此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危险度的关系,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MMPs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活性MMPs水平明显升高,酶原及升高的活性MMPs水平与ACS危险度无线形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抑制MMPs的活性,可能是其稳定粥样斑块的机制之一.MMPs是有前途的监测斑块进展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新利尿合剂,即联合应用血管扩张剂及速尿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组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多巴胺20mg,酚妥拉明20mg,静点,每分钟20~25滴,点滴完立即静注2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ml加速尿40~200mg,每日1次,7d观察效果.对照组:除多巴胺,酚妥拉明不用外,其他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20例,显效4例(20%),有效14例(70%),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20例,显效1例(5%),有效10例(50%),无效9例(45%),总有效率55%.两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利尿合剂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有近期疗效的,肾功能改善,尿量增加,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将甘肃医学院收治的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35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3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显著低于B组(P0.05),A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实施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A、B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予以辛伐他汀10mg/d治疗,B组予以辛伐他汀20mg/a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TG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较治疗前升高P〈0.05;心绞痛、心电图、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辛伐他汀20mg/d的剂量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选取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可溶性CD40L(s CD40L)、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及治疗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2组患者CO、LVEF、C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CD40L、MCP-1、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 qn,对照组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其他治疗,如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糖、血压等。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 a,观察两组病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梗死3 a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4.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改变,并评价金水宝胶囊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金水宝胶囊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血查血肌酐(Cr),尿素氮(BUN)。金水宝胶囊治疗组介入治疗术后即口服金水宝胶囊7d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比较。结果ACS患者金水宝胶囊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经金水宝胶囊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金水宝胶囊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在预防造影剂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46例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不良反应。①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与对照组6.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将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分别用于治疗冠心病,则前者降脂效果更明显,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临床疗效、血脂及安全性影响。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94例,通过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予以常规组患者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瑞舒伐他汀20 mg/次、1次/d治疗。比较2组患者经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水平,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情况。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RP、CK-MB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B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HDL-C指标水平相比常规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针对早...  相似文献   

18.
探讨脑梗塞临床治疗中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方案所能取得的效果。选取在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74例脑梗塞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统计2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并对CRP水平、IL-6水平以及缺血区域脑血流量加以测定。治疗后2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上升(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水平、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软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治疗方案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以及自理能力的提高均能收获确切效果,此外,在缓解机体炎症反应与增加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方面效果亦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9.
地骨皮降血糖效果研究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骨皮为茄科落叶灌木枸杞的干燥根皮,多年来在中国民间被用于治疗肺炎、咳血、肢端坏疽及糖尿病等。本实验采用水提和醇提法分别对地骨皮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获得冻干粉。利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模型,将实验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地骨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将低、高剂量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100mg/kg,200mg/kg地骨皮水溶液,用药28天,每周监测血糖和体重变化,结果地骨皮处理组血糖水平与糖尿病阳性对照组比明显降低(p〈0.01),降低率达36.72%(低剂量组),41.89%(高剂量组);体重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第29天,取血测各组三脂酰甘油(TG)、胆固醇(TC)水平,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比二者均明显下降。再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地骨皮的各种成分进行鉴定,比较出两种提取方法上成分的差异,实验表明地骨皮具降糖作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酸和生物碱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拜阿斯匹林、阿托伐他汀合用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首发脑梗患者168例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86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 mg晚服1次,阿托伐他汀10~20 mg晚服1次; 对照组82例给予拜阿斯匹林100~150 mg晚服1次,降血脂用非他汀类药物; 两组脑梗死病人基础治疗相同,并分别在入院时治疗后第3、6、12个月动态监测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计算1年内两组脑梗再发率.结果 两组病人均完成12个月的随诊观察,治疗组脑梗再发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10.8 %,P < 0.01.两组血液流变学变化、血脂水平变化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 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异性(P > 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变化与入院时比较均(P < 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性(P > 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 0.05).结论 拜阿斯匹林联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改善血液流变学,调脂效果理想.可减轻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抑制斑块形成,降低脑梗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