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 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较差的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反向穿刺的可行性,以400例年龄从出生2天至2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头皮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留置针反向穿刺,对照组采用正向穿刺。比较了两组穿刺的成功留置率和穿刺成功后的回血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成功留置率和成功穿刺后回血率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得出结论:临床输液时限长且血管条件差患儿,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头皮静脉穿刺息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由一位固定护士操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进行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法。结论:一次性头皮静脉穿刺辅助器能有效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组60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由同一操作者进行。结果实验组一针成功率93.9%,对照组一针成功率87%,(z=17.098,P=0.002),实验组液体外渗率3.0%,对照组液体外渗率11%(x=29.490,P=0.000);实验组针头脱管率1.0%,对照组针头脱管率8.9%,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z=238.570,P〈0.01)。结论采用低瓶法配合变换手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使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针穿刺完成输液计划明显提高,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穿刺在临床治疗中是一项比较关键的环节。穿刺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康复速度和与其所带来的对患儿的某些心理影响。在此谈谈以下几种难度较大的小儿静脉穿制体会。其一、患儿反复患病,多次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较大较明显的静脉已匀有穿刺困难而影响输液的情况下,只得选择较细较浅表的静脉,此时要极细心,动作要轻缓;选择较尖锐的头皮针,刺入皮肤时角度要适当加大,左手绷紧皮肤,要凭心与手的感觉,此时不能压着进针,更不能挑着皮肤进针。压着进针因血管较细,针头会阻断血流而使血管看不清或消失而使穿刺失败。挑着皮肤…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护士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首先要了解静脉在人体四肢分布及血竹的运行,然后根据病人病情输入的药液性质、病人的具体情况,选好适当的穿刺部位。当穿刺进入静脉血管后见回血要继续顺血管的走行.冉进针0.3~0.5cm,S以保证针头在静脉血管内下易滑出。对于不同的病人和下同的静脉血管应采取不同的穿刺方法和不同的穿刺进针。下面谈谈5种静脉穿刺的体会:一、老年病人老年病人随着年龄的老化,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粗、变硬,陈脉针腔也狭小,因此,静脉穿刺应从末稍血管开始,从近端至远端逐步向上移行或经常交替穿刺,从而…  相似文献   

8.
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九四O医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行静脉化疗治疗的104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52例。A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式,B组则实施PICC方式。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带管舒适度及活动受限情况。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2.31%与B组的96.15%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置管时间(156.74±16.59)d较A组的(3.68±1.83)d的长(P0.05),局部渗血及渗液、导管堵塞、导管脱落、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A组低(P0.05),活动受限比例亦较A组低(P0.05),其带管舒适度较A组高(P0.05)。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与静脉留置针相比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显著减少静脉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增加带管舒适度,且其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χ^2=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0.
虎妍妮 《甘肃科技》2010,26(16):152-15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难度较大,为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血管损伤,临床多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常因固定方法不当或小儿乱动撕扯而导致输液中断。笔者本人通过长期观察和工作实践,对于小儿头皮静脉及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采用多重式固定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患儿头皮针的移位。基本避免了"滚针"现象的发生,增加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外用扩张浅表血管,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儿科住院5 d以上的静脉穿刺困难儿193例,采用随机分组,用2%山莨菪碱外擦扩张充盈局部浅表血管再穿刺者为实验组,不用任何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而是直接按压方法穿刺者为对照组,按穿刺病例的先后顺序单号为实验组97例,双号为对照组96例。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2χ=30.21,P<0.01),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静脉细小、隐匿、静脉痉挛现象,经反复穿刺仍不成功的患儿,先应用654-2作穿刺部位涂擦后再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取得满意效果,简便易行方法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改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路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方法: 改良穿刺法于锁骨中、内1/3交界处,触摸第一肋外侧缘,定为穿刺点,垂直向下进针,当针尖接触第一肋外上缘时,略上翘,沿着第一肋外上缘继续进针,深约3 cm左右可有突破感,回抽见暗红色血液,即可判断针头已进入锁骨下静脉.为保证导管方向的向心性,置管时针尾略偏向外,并将改良法与传统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穿刺法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达100%;而按传统的穿刺方法成功率仅为78%.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如改良法与传统法穿刺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和39%,P<0.05.结论: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较传统的方法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行浅静脉留置针的颅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颅脑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其他部位的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4.
魏秋文  张瑜 《科技信息》2009,(29):386-386,393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感,保持患者良好状态,维持血管通路,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次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同时又能快速给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分别在新生儿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住63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置管耗时、出血量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下肢静脉组置管耗时为56.66±37.26,静脉炎发生率5.5%、发热发生率2.7%,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65.43±41.61,12.2%,8.6%);下肢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77.8%)高于上肢静脉组(6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1,χ2=8.564、9.786、21.7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下肢静脉留置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建议新生儿留置PICC可优先考虑经下肢静脉途径,并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操作及临床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 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 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 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蔚文 《杭州科技》2001,22(4):37-37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输液操作,即使是训练有素的护士,有时仍会有不能“一针见血”的情况发生,尤其在小儿科更是多见。小孩的皮肤组织较为细嫩,反复穿刺,容易损伤血管与组织,所以护士应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为此,作者对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作了一番研究。 一、各种主客观因素 1.小儿本身的因素 由于小儿血管静脉隐匿、较细、可见段小,且较滑、回血较慢。同时小儿易躁动,穿刺时位置不易固定,加之哭吵不配合,从而影响静脉穿刺。而某些疾病如腹泻致脱水的患儿,末梢循环、皮肤弹性较差,血管可…  相似文献   

18.
股静脉穿刺置管法的改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改良并进行临床验证。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6年卧床危重心脑血管病人30例为A组,行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时不使用扩张管,穿刺点比常规的进针点位置放低4~5cm;与1999年至2002年30例(B组)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结果A组1次穿刺成功25例,总穿刺成功率100%,误穿刺动股5例,局部血肿发生3例,局部渗血2例,比较B组穿刺成功率高,误穿股动脉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发生率低(P<0.05)。结论改良的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尤其能减少误穿股动脉、局部渗血等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股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金玲  周国妹 《杭州科技》1998,19(3):28-29
大静脉穿刺量管是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输液和肠道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心静脉有许多可供选择的途径,而同一途径又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为探索更为安全简便的深静脉置管方法,作者所在医院于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开展了经中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76例,成功率98%,效果满意。与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低位顿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相比,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1.资料与方法门)一般资料。男102例,女74例,年龄28至91岁。肠道外营养支持38例占22%,抢救危重病人监测中心流脉压46例占26%,他…  相似文献   

20.
血管钳持针柄静脉直刺法减轻疼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静脉穿刺及拔针时减轻患者疼痛及减少对组织血管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传统穿刺及拔针法,双日采用改良直刺及拔针法。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减轻(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P〈0.01);拔针后血管周围淤血、出血、液体渗漏、静脉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用血管钳持针柄直刺法,针尖斜面对血管组织的机械切割面积小,速度快,省力,稳定度高,提高穿刺成功率,配合改良拔针法,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