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1例儿童肱骨髁伸直型骨折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蒙药治疗.结果:优56例(91.80%),良4例(6.55%),可1例(1.64%),差0例.结论:蒙医传统整骨术对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应提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0月。2009年4月我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6例。患儿平均年龄7.5岁。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无伴发血管、神经损伤和筋膜室间隔综合征。结果术后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月,平均11.5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根据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2例(39.3%),良21例(37.5%),可9例(16.1%),差4例(7.1%)。伤后8h内手术的优良率为89.7%,伤后8h后手术的优良率为63.0%。直接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为90.1%,曾接受手法复位的优良率为67.7%。结论采用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町取得满意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髁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股骨髁间骨折58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手术时间(70±15.6)min,手术出血量(56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3.4~14.2月,平均4.7月。58例全部骨性愈合。按Merchan等提出的评定标准评定:优24例,良25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4.48%。结论 合理选择内固定器材、坚强固定和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术前摄片对26例移位髋臼骨折,CT平扫和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和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并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获得1~4年,平均2年的随访,根据Matta临床标准评定:优14例(占55%),良8例(占30%),可4例(占15%),优良率85%.并发症主要有坐骨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和异位骨化.结论 手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而术前正确诊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是改善复位质量及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踝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开放复位,外踝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用多枚空心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18例、良6例、较好2例、差0例。结论:三踝骨折后充分术前准备及精准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后,再辅以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5例,术后进行了8个月~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结果:根据李氏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46例,良5例,可4例.结论:外侧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容易、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不需特别设备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新鲜肩锁关节Ⅲ度脱位的新技术,并探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TossyHI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28例Tossym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的功能。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4~51岁,平均(33.6±11.2)岁;采用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手术时间在伤后1~7d,平均(3.5±2.3)d,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练。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定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18月,平均6.4月,脱位全部复位,无再脱位。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级2l例,B级7例。结论改良双Endobutton技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方便,是TossylH型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WO技术)经前方微创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室运用MIPO技术治疗17例粉碎肱骨骨折(AO分型:B型10例C型7例),所有病例均采取闭合牵引复位,经肱骨前方肌肉隧道置入LCP板,C臂机透视力线满意后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月,平均21月,骨折4-6月均一期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10周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钢板位置较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症,物理治疗后好转。按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运用MIPO技术经前方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供破坏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无需暴露桡神经,这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以临床疗效和X线片表征为指标,按照Jaki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分.结果评定为优21例,良9例,优良率为93.8%.说明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对一组21例经手术复位固定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折,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1例,肩胛颈部骨折10例,手术入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4例,肩胛骨后方入路7例.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4年。根据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5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不穗2例,肩胛上神经卡压1例.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穗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在局麻和C臂X线监视下手法复位,采用5枚斯氏针经皮穿刺体外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手术时间平均40 min.结果表明:48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骨折均愈合,优良率达93.7%.该手术方式创伤小,时间短,安全可靠,患肢功能恢复快,是治疗高龄尤其身体条件差的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探讨皮下内置外架(Internal Fixator,INFIX)系统微创治疗Tile C1、C2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应用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新鲜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螺钉固定,根据骨盆前环固定方式分为INFIX组和钢板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前环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表明:INFIX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术后2 d、1周、1个月INFIX组VAS明显低于钢板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疼痛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估INFIX组优良率高于钢板组(P<0.05);末次随访骨盆Majeed功能评分INFIX组优良率与钢板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INFIX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均良好,但INFIX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少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利用膝关节镜铺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了解膝关节腔骨结构损伤情况,并行镜下治疗,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0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1月,共完成24例手术.关节镜下清除关节内积血及凝血块,检查滑膜、半月板、十字韧带、髁间棘有无损伤,并行镜下治疗,在钝穿刺锥协助下行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O胫骨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骨缺损同时予以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7.5%.结论:利用关节镜检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腔内损伤结构,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内固定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术中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耳部损伤急诊期的诊断和整复--附43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期耳部损伤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431例耳部损伤患者的病情等资料分析,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428例痊愈,3例不佳。结论:为明确诊断:①除局部征象外应注意全身的症状与体征;②耳部CT应列为常规检查;③注意鼻部、眶底和颅脑等以及并发的其它严重损伤。治疗建议按耳部受伤情况分型及处理。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塑料冠暂时固定纵折后牙的疗效 ,采用自凝塑料冠固定纵折后牙 ,牙合面钻孔行根管治疗后铸造金属全冠修复 .结果表明 :2 8颗患牙中有 2 6颗经治疗后铸造全冠修复 ,成功2 4例 ,成功率达 85.71% .塑料冠固定纵折后牙比单纯金属丝固定效果好 ,且制作简便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踝部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手术复位,内固定外踝、内踝或后踝,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可选长螺钉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 a以上,均获得骨性愈合,优30例,良14例.结论解剖复位腓骨中下1/3及外踝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1981年4月至1988年11月,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病人9例,除1例术后第6天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外,余8例术后效果良好。因髂内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男11对,女10对),所以结扎双侧髂内动脉不会导致骨盆本身及四周脏器的缺血。本组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其方法皆经腹腔内进行,为便于探查及处理内脏损伤,术中应迅速剖解确认髂内动脉及牢靠的结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手术适应症为Trunkey Ⅰ型碾碎性骨盆骨折大出血并休克、早期补液输血无效、双侧腹穿有血、持续腹痛腹胀及后腹膜血肿迅速增大。本组经2年3个月到8年9个月的远期随访结果,8例均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2例,优良率为90.9%,并发症为4.5%;非手术治疗34例,优良率为41.2%,并发症为41.2%,比较表明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析可以降低并症和减少肢体畸形,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根螺纹针闭式穿针,呈类桁架型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46例,结果:2例发生骨不连,(4.3%);4例出现股骨头坏死(8.7%).参照潘世界等人提出的方法分类,优23例,良19例,差4例,优良率91.3%.用本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可靠,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能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认为此方法是治疗股骨颈经颈型骨折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