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分型认识以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经病理证实的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x线平片、CT和MR资料进行观察分析。根据病变的范围和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探讨其各自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单骨局灶型病变4例,均发生于股骨上段,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且伴有硬化边的囊状病变,病灶内密度高于肌肉,可见斑片状、条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单骨广泛型和多骨广泛型病变分别为6例和14例,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毛玻璃样密度,累及范围广泛,边界不清,无硬化边,在MRI上T1WI以等信号为主,脂肪抑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较明显强化;多骨广泛型病变合并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等临床表现即Albright综合症3例。结论不同类型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但均以病灶内出现条絮状骨化呈毛玻璃样密度为影像学诊断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含纤维异样增殖症的诊断及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比分析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3例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钙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数目,囊变、平扫晕环征、增强后实性部分的密度、结节边缘情况、甲状腺包膜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急性中毒性脑病18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脑水肿18例,脑实质密度减低,脑室及脑池受压变小,严重者全脑密度呈均一性减低;蛛网膜下隙出血14例,表现为后纵裂池及天幕等处条片状高密度影;脑内出血2例,呈斑片状高密度影.结论CT能够反映中毒性脑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及时正确诊治,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2例肝血管瘤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7例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手段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27例肺隔离症病人,其中叶内型25例,叶外型2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23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6例行磁共振成像删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结果:胸部平片表现为肺内结节、团块状影(21例)及囊性病变(6例)。CT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5例。螺旋CT对异常供血血管显示率(83%)高于普通CT检查(59%)。MRI中4例为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例为含气囊肿,3例显示出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肺隔离症的发现及定位有价值,CT(尤其是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可取代血管造影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且对肺部病变的评价具有优越性,是肺隔离症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轻、中度均质增强16例,溃疡形成后增强不均匀2例。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见肠梗阻征象与肠腔内迷走结石(异位结石),4例有胆系积气,3例可见胆囊变形,胆囊周边脂肪模糊,2例有少量腹水。结论:根据CT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作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张荃 《甘肃科技》2010,26(21):169-170
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回顾性分析36例螺旋CT扫描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水肿性胰腺炎27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9例。其中2例死亡。按CT Balthazar分级:A级4例;B级11例;C级12例;D级5例;E级4例。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和预后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SCT表现,探讨SC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腮腺肿瘤的SCT表现。结果4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3例,恶性肿瘤16例,S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100%,SCT能清晰显示腮腺肿瘤的位置、边缘、密度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和颈部淋巴结情况。结论S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MM)和骨转移瘤的影像学(X线,GT)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骨髓涂片或局部病灶活检病理证实的MM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肿瘤并骨重破坏者71例;骨破坏灶穿刺病理为骨转移瘤5例。将上述两组病例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颅骨病变发生率MMO 85%,骨转移瘤为21.43%,两者比较P〈0.005;下颌骨破坏MMO 50%,骨转移瘤为7.14%,两  相似文献   

15.
122例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深对外伤性急性硬膜下积液(ATSH)的认识和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ATSH的CT表现、演变过程及其转归情况。CT扫描均用轴位平扫。结果:本组ATSH122例186处,少量积液89例;迟发性积液145处;积液位于额颞部或(和)大脑镰旁前上部114例;复合性积液10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脑挫裂伤61例);10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3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5例经手术治愈;早期漏诊25例。结论:大脑镰旁前上部是ATSH的好发部位之一;少量的ATSH早期可漏诊,积液不在损伤相关的部位及扫描未包全额顶部层面是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CT对224例围产期窒息儿进行脑CT扫描.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184例,阳性率为82.1%。结果:对于HIE及其分期的判定,CT比临床更具有客观性:脑损伤程度与窒息程度有一定关系,窒息越严重,脑损伤越严重:HIE损伤越严重,并发颅内出血的机会越多:HIE损伤越严重,预后相对较差。结论:CT对HI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尘肺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临床床诊为尘肺的患者17例进行CT检查后,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尘肺的CT表现主要为:①肺内小结节;②块状纤维化;③肺间质纤维化;④胸膜改变;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改变;⑥肺气肿。结论:多发肺内小结节及块状纤维化对于尘肺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江波 《科技信息》2009,(14):334-334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对比剂团注示踪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36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探讨形成高质量冠脉图像的最佳成像方法。结果:36例共108支冠状动脉中,图像质量优者84支(77.7%),良21支(19.4%),差3支(2.9%)。结论:心率的快慢与稳定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各种后处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清晰、直观、立体地显示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后多层面重建技术对脊柱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56例外伤后临床及X线检查后怀疑脊柱有骨折的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后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分别进行VR及多方位MPR重建.结果 常规横断位扫描发现骨折41例47处;VR只能显示形态改变,均为可疑,无法确定骨折线;MPR共发现49例81处骨折.结论 MPR技术的运用,在脊柱骨折的诊断中具明显优势,尤其在判断新近骨折更具价值,能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蒲竞  王玉斌  崔兰兰 《甘肃科技》2011,27(17):171-174
胃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在迅速增长.MSCT是临床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分期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存在局限性,也难以准确判断有无远处转移灶,而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