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9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外科治疗,介绍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方法,强调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不是手术治疗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2.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在围手术期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落实,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手术后存活77例,成活率为90%.对77例存活者术后1个月行所疗效评定,其中临床基本治愈21例,显著进步34例,进步12例,无进步10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加强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00例,CT检查121次,共检出血肿103个。本组病例临床初诊符合率仅71%,而CT则不但可直接显示脑内血肿,并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及有无破入脑室,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辅助检查。通过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的CT检查及/或连续的CT动态观察,了解到血肿液化、吸收、囊变各阶段及血肿引起脑水肿的变化过程,从而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其中30例脑室积血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分析,发现本病合并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其病死率远高于无脑室积血者,其死因与血肿破入脑室的途径及脑室内积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人脑出血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来治疗.通过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106例外科治疗分析,发现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以发作24 h内为好;另外,常用的有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穿刺血肿法、直接血肿清除术、双极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结合中西医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115例颅内血肿患者,应用“三维立体微创法”行电动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注入尿激酶液化再引流,CT复查决定拔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并结合中医药治疗。结果除死亡14例(3例死于术后再出血、7例放弃治疗而死亡、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余均康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1~15d,平均12d出院。日常能力(ADL)评分:Ⅰ级19例,Ⅱ级40例,Ⅲ级22例,Ⅳ级11例,Ⅴ级7例,恢复良好率70.43%。结论合适的条件下,微创手术结合中西医治疗颅内血肿不适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6岁,入院时所有患者舒张压均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入院时意识障碍50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一侧瞳孔散大35例,治疗前合并肺部感染5例,再出血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改变,按CT分析,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大脑皮层出血15例,破入脑室者21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少40ml,最大血肿量150m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人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GCS评分等选择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116例进行治疗,并分析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116例脑出血中死亡27例,存活89例。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组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最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最低。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5.6岁,入院时所有患者舒张压均大于90mmHg,收缩压大于140mmHg,入院时意识障碍50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一侧瞳孔散大35例,治疗前合并肺部感染5例,再出血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改变,按CT分析,基底节出血31例,丘脑出血8例,大脑皮层出血15例,破入脑室者21例,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最少40ml,最大血肿量150ml。[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8%).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L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简称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小骨窗组与立体定向组血肿抽吸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没有明显差别(P〉0.05);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相比,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及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研究HIE的MRI,探讨临床分度及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HIE患者,行常规MRI、DWI、1H-MRS、SWI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半局限性脑水肿;2例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地信号;1例脑室出血半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2)28例患者初次检查,DWI全部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22例病变位于颞叶、额叶、顶叶;8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3)5例NAA峰显著降低;8例Lac峰明显增高;GLx-a峰明显增高。(4)3例室管膜下斑点状低信号;6例脑室内条状低信号;1例皮层下点状低信号;5例侧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5)随访2周,25例全部病变显示低信号,6个月和15个月持续性低信号。结论利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能够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的HIE,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指导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7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急诊科开展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01例。对其时效性、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从入院到手术间隔时间为(68.6±38.3)min。出血部位在基底节51例,脑叶27例,丘脑9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出血量20~130ml,平均(53.3±36.8)ml。手术时机为发病7h以内36例,7~72h43例,超过72h22例。手术时机越早,其疗效越好,并发症越少(P<0.001)。同时血肿量越大,疗效越差(P<0.001)。结论急诊科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时效性、整体性和微创性统一,扩大了手术指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我院于2001年1月-2007年2月收治的壳核或以壳核为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6例,均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入路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血肿完全清除231例(93.9%),近全清除15例(6.1%).术后无一例血肿复发.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本手术方法不受出血时间的限制;不受血肿量大小的限制;能充分利用脑组织正常间隙及非重要功能区进行操作,脑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手术的创伤;能够清晰看清出血点,更准确有效地止血,降低了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血肿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患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45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的54例患者分两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统计结果 有显著差异.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技术操作简单,损伤轻,能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病变的恶性循环,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临床治疗脑出血比较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动脉径路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不同压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共8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硬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观察组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和麻木、发绀、闭塞、肿胀、皮肤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术后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穿刺处止血效果好、直观、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7.
报导11例经CT扫描证实发生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的同一部位的再出血,其中丘脑5例,基底节区6例,占3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2.8%。病情变化间隔时间平均为55h(5 ̄143h),格拉斯哥昏迷计分平均下降4.8分,再出血时的出血量平均为入院时的3倍。所有病人住院期间均有高血压。8例手术存活5例,3例未手术全部死亡。因此,妥善控制血压,防止病人烦躁和用力。及时CT复查和尽早手术可能是预防和治疗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合理的评估和预后策略.方法随机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尿液白蛋白(m Alb)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随机分组:对照组(n=60例,m Alb20 mg/24 h;80 m L/minCCr120 m L/min)和观察组(n=60,20 mg/24 hm Alb200 mg/24 h;CCr80 m L/min).依据美国国立卫生员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Barthel生活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于脑梗死后12,24月再次测定BI和m RS评分,同时随访2 a,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在入院时及脑梗死后12,24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同脑梗死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相比病情更重,且预后较差,病情复发率更高.尿液中m ALb水平和CCr数值可作为梗死病情诊断、干预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措施在脑出血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总结37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37例患者,根据脑出血日常生理神经预后标准评分(ADL),Ⅰ级4例,Ⅱ级15例,Ⅲ级14例,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结论: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减少了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