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5种不同阻燃剂(FR-A、FR-B、FR-C、FR-D、FR-E)、阻燃剂添加量(6%、8%、10%、12%)以及2种不同木质原料(木材刨花和工业大麻秆)对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对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板材的氧指数增加,烟密度等级变小; 工业大麻秆刨花板的氧指数和烟密度等级均小于木材刨花板。试验表明,阻燃剂FR-A和FR-B适合用于制备工业大麻秆阻燃刨花板,阻燃剂FR-C、FR-D和FR-E适合用于制备木材阻燃刨花板,即木质原料的物理结构以及阻燃剂化学成分对刨花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废料粉煤灰为组成,氨基树脂为载体的磷——氮——铝的复合阻燃体系的依据、原理和工艺而研制出的阻燃剂用来制造的阻燃刨花板的阻燃和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木材阻燃剂、阻燃处理工艺及环境特性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木材阻燃处理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木材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是研制高效膨胀型木材阻燃剂,木材阻燃处理工艺的重点在于增强阻燃剂在木材中的渗透性,木材阻燃处理的环境特性主要针对生产阻燃木材过程中废弃物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国内需求的木材阻燃技术,为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国内木材资源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纺织品阻燃整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阻燃理论的研究是整个阻燃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一方面要研究各类纤维、织物的燃烧理论,还要研究阻燃剂在纤维上的阻燃机理。随着测试技术手段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已成为可能。燃烧及阻燃理论研究可为寻找新型阻燃剂、确定阻燃方法、提高阻燃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EP)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树脂之一,而无卤阻燃剂中的磷系阻燃剂又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了解磷系阻燃剂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情况,笔者梳理了近5年来国内关于含磷阻燃剂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同时针对无机和有机含磷阻燃剂对环氧树脂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将无卤阻燃剂中的磷系阻燃剂复配其他阻燃剂或者其他助剂,有利于在新的阻燃系统中发挥协同阻燃效果;阻燃剂的发展应趋向于多功能化、绿色和环保;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的阻燃剂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环保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无卤阻燃剂主要品种的特点、阻燃机理和应用,阐述了含卤阻燃材料在工业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研制和开发高效、低毒、低烟、无环境污染、热稳定性好的环保型阻燃剂和阻燃材料,它是今后阻燃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无机阻燃添加剂在无卤阻燃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阻燃剂是高分子材料助剂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阻燃材料的环境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卤系阻燃剂不具备环境安全性,而无机阻燃剂作为卤系阻燃剂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简单概述了无机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氢氧化物阻燃剂和有机磷系阻燃剂对沥青的阻燃效果。采用热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表征两种阻燃剂的阻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都能促进沥青表面生成具有阻燃效果的致密氧化层,从而起到阻燃作用。阻燃沥青热解产物中C―O和O=C特征峰强度比纯沥青的大。无机阻燃剂质量分数为8%、有机阻燃剂质量分数为10%时,阻燃效果较好,并且有机阻燃剂的效果要优于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在热解前期就可以减少一部分芳香分和饱和分的挥发,同时,由于阻燃剂的黏连效果,氧化阻燃层较无机阻燃剂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卤系阻燃剂阻燃效果较好,但是阻燃过程中发烟量大,并且会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相比较而言,无卤阻燃剂由于发烟量小,无毒等优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综述了近年来聚乙烯塑料无卤阻燃技术的阻燃机理及应用进展,比较了各种无卤阻燃技术的优缺点,并综述了不同阻燃手段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未经阻燃处理的木材是一种可燃、易燃性材料,它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及室内装修用材,如不进行阻燃处理,其使用范围将受到限制,从而严重影响木材工业的发展和生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木材的阻燃技术应包括木材阻燃机理研究、适合于木材的阻燃剂研制、木材阻燃处理技术三方面。就木材阻燃处理技术而言,应包括阻燃剂侵注前的木材预处理、浸注阻燃剂、浸注阻燃剂后木材的再干燥这三个工序。如果阻燃剂不能很好地渗透到木材内部,则无论使用什么阻燃剂,均无法达到较好的阻燃效果。 利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设计,采用汽蒸的方式对马…  相似文献   

11.
以五氧化二磷(P2O5)、季戊四醇(PT)和三聚氰胺(M)为原料制得膨胀型阻燃剂,将其用于制备氯化橡胶防火涂料,实验证明:膨胀型阻燃剂的膨胀度与阻燃剂的组成有关,最佳配比为n(P2O5):n(PT):n(M)=1.0~2.0:1.0:1.7~2.7;膨胀型阻燃涂料的阻燃隔热性与阻燃剂的组成有关,阻燃剂组成为n(P2O5):n(PT):n(M)=2:1:2.5时效果最好;膨胀型阻燃涂料的阻燃隔热性与阻燃剂的添加量有关,添加量达一定量后,阻燃剂用量增加阻燃效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目前常用的防火涂料普遍存在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超标的现象,开发一种新型无卤、低烟、无毒、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配方设计.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加入了矿渣的生态型防火涂料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和理化性质,并且达到VOC零排放.该涂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木结构、钢结构及混凝土基材.  相似文献   

1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三种磷酸盐类阻燃剂(磷酸二氢胺MAP、磷酸氢二铵DAP和聚磷酸铵APP)对脲醛树脂胶粘剂(UF)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反应速度以及最终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APP和MAP可以降低阻燃胶粘剂的pH值,而DAP则使pH值升高;(2)APP和MAP可以降低UF胶固化反应活化能,使固化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开始,但相应的阻燃UF胶最终固化程度低于不加阻燃剂的UF胶;(3)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防火涂料的局部破损对钢柱抗火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防火涂料局部破损的钢柱进行了温度分布研究。研究表明:火灾下防火涂料破损段温度可以按照无防火保护的构件进行升温计算;在防火涂料破损的交界面附近,温度分布有较短的(约300mm)过渡区域,过渡区域之后钢柱的温度分布又趋于均匀,防火涂料未破损段可以按照有防火保护的构件进行升温计算;腹板防火涂料是否破损对端部翼缘破损的钢柱温度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抗静电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薄(CB)型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UFRC)在燃烧过程中可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选用氨基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树脂,以多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为膨胀阻燃体系,以氢氧化铝(AH)为协效剂,制备了抗静电膨胀型防火涂料(AUFRC)。用红外(FTIR)、XRD等方法对防火涂料及其燃烧残渣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阻燃机理。当基体树脂(wt(氨基树脂)∶wt(丙烯酸树脂)=1∶2)为80份,APP为25份,PER为15份,MEL为10份,AH为5份时,制备的防火涂料阻燃、抗静电等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新型无卤可膨胀石墨防火涂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一种新型的物理膨胀型阻燃剂-可膨胀石墨为主,制取了一种无卤,环保,并具有优良防火性能的物理膨胀防火涂料,采用热重分析,小室燃烧法和模拟大板燃烧法等技术手段对化学膨胀型和物理膨胀型责两种防火涂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化学膨胀型防火涂料相比,可膨胀石墨防火涂料在热降解,阻燃性,耐老化性,耐候性能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不同阻燃剂处理过的红松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单组分阻燃剂处理的木材试样中,聚磷酸铵和硼酸锌处理的木材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性能;氢氧化铝和三聚氰胺对木材热解影响不明显,阻燃效果不好。而经多组分阻燃剂处理的木材试样中,混合阻燃剂对木材的热解影响显著,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阻燃能力要明显好于单组分的。其中聚磷酸铵三聚氰胺硼酸锌组合的阻燃效果最好,把木材的失重时间从31min推迟到55min,最大失重速率从2.76mg/min降到0.75mg/min,失重率从97.19%减少到76.30%。  相似文献   

18.
王霁  杨永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100-14109
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抵抗被引燃和火焰蔓延的能力,降低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减小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危害。但是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并不是万全之策,在较高的热辐射或环境温度下,阻燃材料仍然能够发生燃烧,同时由于阻燃剂的填加,会引入一些毒性元素,加之阻燃剂的燃烧抑制作用和燃烧时环境氧浓度相对较低,使材料燃烧不完全,因此阻燃材料燃烧时毒性气体的产量可能比非阻燃材料高,给火灾中未能及时疏散的人员带来更大的生命危险。本文综合分析了常见材料的阻燃技术及应用领域,综述了阻燃材料火灾烟气毒性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典型阻燃材料火灾毒性烟气释放规律研究方面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可行的方法。以期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1986年至1988年以7个亲本为材料在4个试验点的研究得知:1、在幼穗分化第5或6期施用PP333可延缓水稻抽穗期;2、不育系对PP333的反应较恢复系敏感,3、在0—200ppm浓度范围之内,pp333浓度越高,延缓效果越显著;4、一次施用200ppmpp333可使不育系齐穗期延迟5天,效果比较好,又省药物和人力;5、pp333对千粒重无不良影响,但增加包颈率、减少饱粒数;6、50—100ppm赤霉酸可逆转pp333的延缓效应;7、在生产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赤霉酸和pp333,使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