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8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组共32例;对照组为高位直肠癌组共25例;两组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分离全直肠系膜,后用吻合器技术吻合切缘,术后采用徐忠法肛门功能标准检测肛门功能,并随访3年。结果:随访3年中实验组复发2例(6.25%),对照组复发1例(4.00%);大部分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控便功能差,优良率37.5%,与对照组优良率64.0%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7<0.05);但两组在术后3个月(P=0.076)、6个月(P=0.217)、12个月(P=0.856)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保肛手术指征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在近期与高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较存在差别,长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6年10月~1995年10月,收住低位直肠癌病人86例.其中对不愿作腹部造口术的患者,根据DUCKS分期及转移程度按治疗原则允许下,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术式进行保肛,如乙状结肠重建直肠瓣、肛直肠角再建、结肠半套叠、末端肠粘膜剥离后浆肌层袖状翻卷、股薄肌带蒂代替外括约肌在会阴部人工肛门成形术等,取得一定效果.但上述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笔者根据张东铭教授《肛肠外科解剖生理学》的有关论述,保留肛管齿线部括约肌与事先腹部组在前切除直肠段病灶足够末端,但仍可能保留肛管齿线,术中可待快速速冻切片对切缘段作病切达阴性,然后在前切除后的乙状结肠代替直肠段的距肛缘上作纵状3条缝合以代替重建直肠瓣,按骶曲重建直肠角.会阴组从扩开了的肛管中把拖下来的代直肠段与保留肛管作8针~12针间断内翻“U”字缝合术.并置盆底引流及冲洗管,肛管缝合(吻合口)用油纱裹肛门排气管压迫.我院在病史统计处理中对低位直肠癌患者86例中有12例选择性用此术式,随访6个月~5年,效果理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低位直肠是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传统的手术是腹会阴联合切除加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术。随着医学科学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对低位直肠癌要求在根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肛门功能。在诸多的保肛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是最理想的手术,能提高盆腔内低位吻合的成功率和降低深部操作的难度。本文总结自1988年 6月至1998年10月应用管状吻合器(GF- 1型 34 mm或 GW-1型 32mm)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82例,对其优点、适应症、禁忌症、常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门5 cm以下发生的直肠癌,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高,局部和远处复发的风险高于中上直肠癌,症状有便血、大便变细、便次增多等,在早期即可表现出来,因此更容易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警惕.目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很多,而本文主要针对多种低位直肠癌手术形式进行讨论,总结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分别介绍Miles手术、D...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1988年至2000年2月,应用该技术行肠癌保肛手术98例,其中低位吻合(吻合口位于复膜返折平面以下者)75例,占76.53%,内65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肛缘8cm以内),超低位吻合16例,占24.62%,结果: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4例(4.08%),吻合口狭窄3例(3.06%)吻合溃疡1例(1.02%),局部复发4例(4.08%)。结论: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意义.方法分析1995~1999年7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的低位直肠癌的资料.结果局部复发率低,仅有6.5%,72例(94.7%)患者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机能接近正常人,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 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妇科腹腔镜手术76例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76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时间(42.25±18.23)min,术中平均出血(50±30.5)ml;术后5~7h即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5.5±1)d,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等优点,在妇科疾病治疗上有广泛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术前对直肠癌分期准确率为89.5%,其中T分期准确率为87.8%;N分期准确率为92.6%。结论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下段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例下段食管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与食管胃镜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显示全部病例均有食管下段壁不规则增厚、层次消失、黏膜层凹凸不平、不同程度的僵硬感等,有4例患者浆膜层连续性中断,病灶向外直接浸润,7例患者食道下段食管胃交界区同时累及,3例发现肝转移,4例后腹膜间隙淋巴结肿大。结论超声检查能在食管癌诊断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食管胃镜检查难以进镜的食管癌,超声检查有其独到的优势,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耐心细致的操作就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退役运动员膝关节炎(KOA)的治疗具有特殊性。为比较膝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退役运动员中-重度KOA的疗效及预后,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关节镜组与保守治疗组2年随访时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关节镜组伸膝受限角度、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保守组,而其关节活动度、Lysholm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保守组,两组对疼痛改善程度未见差异。对于不适于行关节置换的退役运动员而言,关节镜手术的治疗中-重度KOA的中期疗效和预后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6.
46例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方法:分析经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335例,其中疗效欠佳或无效病例46例(67侧),总结失败的原因。结果:比较常见的经鼻内窥镜手术疗效不佳或失败的原因有术腔粘连14例(19侧)、术后随访和换药不及时13例(21侧)、术中病灶除不彻底8例(11侧)、相关病变没有处理9例(12侧)、原因不明2例(4侧)。结论:提高手术疗效的3个关键是①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病理机制和鼻腔、鼻窦解剖学理论来指导手术;②规范内的内窥镜围手术期处理;③鼻腔局部和全身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应激病人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26例普外科危重、大手术病人进行全肠外-部分肠外、部分肠内-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平均时间16.3d,其中全肠外营养(TPN)7.2d;肠内、有肠外营养(PN、EN)4.6d;全肠内营养(TEN)4.5d。并发症;置管并发症1例、代谢并发症2例、严重腹泻11例。结论: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模式是危重病人较合理的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的36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肿瘤内部可见分叶征18例、毛刺征19例、空泡征13例、血管聚集征8例、胸膜凹陷征5例.2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均匀强化,CT值增幅为20~80HU.结论: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的一些特征进行认知,采用CT扫描,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