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麦根际联合固氮增产新技术是一项具有国际性的重大突破,本文扼要地阐述了生物固氮的四个体系,着重论述了联合固氮体系及其增产作用的原理和效果;介绍了该领域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源对结瘤小麦植株生长及其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itro苜蓿根瘤菌(Medicagosp.)诱导小麦结瘤并研究不同氮源对植株生长和结瘤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O3-和NH4+均能促进植株生长和类根瘤的形成,植株干重的增加与培养基中NO3-的减少量呈正相关,该种类根瘤具有一定的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4.
覆麦秸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麦秸和深埋麦秸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并使其单株鲜重、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旗叶干重、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Na^+/K^+比降低,最终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地麦覆麦秸和深埋麦秸使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对照,使前两者的每公顷产量分别达4422.45kg、3769.95kg,而对照的只有2850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地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赤霉素(GA)混合处理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抗旱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VA和GA混合处理可以加快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促进幼苗的生长,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李平华  王宝山 《山东科学》2000,13(4):32-34,38
施用复合微肥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使其单株鲜重、株高、亩穗数、穗粒数和旗叶面积、鲜重、含水量、K^+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同时,使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只施基肥的对照,使前者的亩产量达357.73kg,而后者只有296.45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播种时补施复合微肥是盐碱地小麦丰产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栽培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1999年,在罗江县丘陵旱地和广汉市平原稻茬麦田进行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结果表明:(1)丘陵旱地膜际栽培有显著的抗旱保墒作用,其产增收效果显著,增产1551.0kg/hm^2,增幅达38.4%,纯收益达1556.0hm^2。平原稻茬麦田膜覆盖栽培同样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万以膜际栽培效果最好。(2)地膜覆盖栽培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株增高,叶面积扩大,干物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两种固氮菌肥与氮肥配合施用,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各种肥料配比对白肋烟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肋烟每株施氮15g,肥力高牌菌肥2g,肥老大牌菌肥1g时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9.
氮磷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农四师66团氮、磷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建立了氮、磷肥施用量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效应函数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产中氮肥对穗数、穗粒数、产量的影响高于磷肥;氮肥(N)的适宜用量为137~407kg·hm-2,此时可获得小麦最佳经济产量为7413—11071kg·hm-2。小麦产量对土壤养分的平均依存率为63%。  相似文献   

10.
对结论“空间X为Lindeloef空间的充要条件为任给X的子集4,若|A|≥ω1,则A有完全聚点.”的必要性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1.
探讨Sp1调控转录因子FoxM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FoxM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Spearman'rho秩相关分析Sp1与FoxM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Sp1对FoxM1的调控作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验证Sp1对FoxM1的调控作用。FoxM1在大于60%的卵巢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阳性率33/42≈79%),并且与Sp1的表达显著相关(r=0.809,P0.01);Sp1可以结合并激活Foxm1启动子(P0.05);上调Sp1表达可以激活FoxM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P0.05),而干扰Sp1后可以下调FoxM1的表达(P0.05)。Sp1参与调控增殖相关转录因子FoxM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以王家河特大桥为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原位试验,分析了分丝管管径对索塔锚固区各构件的应力情况的影响,提出了分丝管索塔锚固强弱分区模型。通过建立分丝管锚固和交叉锚固有限元模型,对比了两种锚固方式的构件应力情况。结果表明相同外部条件下采用分丝管锚固时拉索应力仅为交叉锚固的51.4%左右,整体来看分丝管锚固的应力情况要优于交叉锚固;采用拓扑优化得到了分丝管锚固区的传力路径,提出了分丝管出入口周围混凝土的强弱锚固分区通用优化构型。通用优化区上边长约为0.55 倍分丝管外径,混凝土破坏角约为56°,并校核了不利截面的混凝土强度。强弱锚固分区模型可为同类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对吸附分离所用吸附剂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浓度梯度洗脱分离葛根素的柱层析工艺路线。实验表明,高径比为10:1的层析柱在30℃时以2.0mL/min的流速洗脱,其效果最佳,葛根素的收率达93.75%。实验中以薄层层析法为定性分析手段,以紫外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为定量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以丙二酸单乙酯、3-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合成2,4-哌啶二酮,再与N-甲基-2-苯肼反应生成目标分子2,3,4,5-四氢-5-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和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方法,总收率为30.2%.此方法反应速率快、产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通风廊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andsat 8 OLI_TIRS卫星数字产品,借鉴NOAA-AVHRR反演地表温度的劈窗算法对南京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利用南京城市地表温度的分析结果,采用基于局地环流的德国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理论,分析了南京市通风廊道的作用空间与补偿空间;随后对空气引导通道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同时考虑到南京市的主导风向和南京都市区绿地系统规划,由此构建了"四横一纵"五条通风廊道,以增加城市空气的流动性,减缓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雾霾天气污染。  相似文献   

17.
胡安平  陶以彬  庄俊  瞿科  胡畔  丁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415-12422
暂降源定位对于查找暂降源、划分暂降责任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暂降源的上下游位置,本文从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入手,通过分析故障过程中电气特征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扰动无功功率变化特征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当发生三相对称故障时,如果监测点的正序扰动无功功率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电压暂降源在上游,反之则在下游;当发生不对称故障时,如果监测点的负序扰动无功功率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电压暂降源在下游,反之则在上游。大量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本文方法不受暂降持续时间影响,能够实现电压暂降源的上下游定位,具有较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的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 ,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 ,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 :PP333和 6 -BA综合效果较理想 ;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金果 《河南科学》2013,(11):1891-1896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