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学发展的线索,模式和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发展的线索、模式和动力周金才一、数学发展的线索为了对数学的发展获得一个全面。客观而准确的整体观念,本文从以下五条线索来揭示数学发展的概貌。(1)历史线索。按时间顺序,把整个数学史划分为萌芽、常量、变量、近代、现代数学五个时期。这是把常量数学和变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数学在大多数西方学者心目中是最客观、最少受社会环境影响的一门科学,因此,尽管传统的通史与传记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数学发展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自觉探讨,却还是相当晚近的事情。追溯起来,西方学术界在这方面受到的一个强烈刺激,是来自对数学思想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苏联学者B.黑森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对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科学思想之社会经济根源的著名阐释,在西方学者中引起了持久的争论。之后便出现了D.J.斯特洛伊克、李约瑟等人的经典性著述。“数学的社会学,研究社会组织形式对数学概念、方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数学作为某一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一部分所起  相似文献   

3.
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深入地探讨了数学基础中直觉主义流派的先驱彭加勒的直觉主义数学观揭示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的确切涵义及其所由以提出的思想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彭加勒的数学直觉主义与康德的先验直觉理论以及布劳威尔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学学派是数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派研究为研究数学史提供了一种新的线索和角度。该文系统探讨了数学学派的起泊,定义,类型,它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功能与影响等,并对数学学派的衰落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数学学派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5.
罗吉尔·培根是13世纪英国杰出的学者,其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大著作》,其中《数学》部分集中体现了他的数学思想及其实践。培根的数学思想是中世纪盛期拉丁西方学界广泛吸收古典与阿拉伯科学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创新性思想。培根深深认识到了数学作为其他学科"门与钥匙"的作用和确定性,并将其数学思想付诸实践,包括论证"地球说"、计算地球赤道周长、修正历法、推导出开普勒第一定律。培根的数学思想和实践体现了中世纪盛期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方向,也预示着近代西方科学和思想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代逻辑学兴起于英国和德国,其核心特征是具有了数学和符号的形式,人们一般忽视了数学与哲学的联系。梳理英、德两国在逻辑学转向时期的文献,两国学者对于逻辑学变革的初衷并不相同,以布尔代数为特色的符号逻辑看似属于数学领域,实则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源。符号逻辑的发展体现了哲学和数学双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学不可知论是20世纪数学界说之一,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罗素来华使这一理论在民国学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促进了民国时期现代数学的发展,同时,它自身所体现出的"空洞无物"和"不辨真妄"也成为学界诘难的焦点,特别是持唯物辩证法立场的学者对数学不可知论进行了批驳。以数学不可知论在民国社会的传播为切入点,尤可管窥民国学界对数学基础探讨和研究之状况,也可得见民国数学思想与文化之概观。  相似文献   

8.
向量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对力学问题、位置几何以及复数的几何表示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向量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从向量理论产生的三条线索入手,通过对这个理论发展过程中众多数学物理学家的工作的考察,揭示了向量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黄勇  武杰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76-81,128
数学名词与日常用语相比,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数学一般以逻辑的形式呈现,常常掩盖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褪去这层外壳,数学名词的文化内涵就会呈现出来.本文以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张量分析和黎曼几何为线索,重点考察了张量概念的词源理解、形成过程和物理学隐喻,发现“球形宇宙”的隐喻原来蕴含在张量隐喻之中,希望以此表明,数学是文化进化的认知变异体和延伸,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0.
对齐尔塞尔论题的评判需要放到具体学科的发展史中考察。近代科学标志性成就——力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希腊以工具为研究对象的机械学;中世纪用数学和理想条件来解析各种"力"的"数学力学";近代完全靠公式、定律等来表达宇宙中各种"力"的"标准科学"。近代力学的发展进程也是工匠的经验知识与制造技能被学者逐步吸收与"内化"的过程,因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与贡献。  相似文献   

11.
理想概念是现代抽象代数学特别是交换环理论最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研究代数数论学科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由于这个概念抽象而复杂,一直难为人们所掌握,它由萌发到成熟经历了120多年的历程。本文以数学结构思想的产生为线索,通过几位关键历史人物的工作评述,全面、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前理想概念的演变过程,这对于现代代数学史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结构数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1月10日是中国科学哲学和逻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百余位中外科学哲学、逻辑学与科学史,以及相关科学领域,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著名学者,相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共同见证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他们在数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他们第一次把数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著名的哲学信条;数为万物的本原。这种数本说对数学和哲学产生过重要影响。许多学者已经从哲学方面对这个学派进行过大量研究,本文侧重从数学哲学角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 0 4年2月2 5至2 7日,来自五大洲的30多位外国组合数学家聚集南开园,一次国际组合数学界的盛会在南开大学举行。与会的许多著名学者都对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的迅速发展深表感慨。德国著名数学家AndreasDress教授表示:“南开的组合数学中心已经很强了”,意大利ElenaBarcucci教授认为“南开的组合数学中心己经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组合数学中心”,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计算机模拟研究部主任ChrisBarrett博士认为“南开已经是组合数学研究的一个世界中心”。  事实上,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自1 997年1 1月成立起,就受到国际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贾公彦、孔颖达、甄鸾、李淳风等对于《仪礼·丧服》"去五分一以为带"的注疏、注释,揭示出诸家对于礼数的数理解释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一、贾、孔等遵循注疏儒家经典的做法,把数学知识作为儒经的一部分,他们对于礼数的理解是依据汉字结构,其算法实施不需要筹算;二、甄、李等则重新组织儒家经典以适应当时数学著作的体例,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礼数,其算法有一个筹算过程。从历史语境来看,这发生在甄鸾扩展数学应用范围,以及唐代政府注疏儒经和注释算经活动的背景下。本文认为我们需要拓展中国古代数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数学与儒学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据《周礼》所载,周代九数是周礼的一部分;之后,九数发展为以《九章筭术》为代表的相对独立于儒学的数学体系;另一方面,至唐代,学者们通过注疏儒经也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数学体系。因此,诸家对于礼数的不同注解反映出:儒经数学是儒学天然的一部分,算经数学则是相对独立于儒学的知识体系,尽管甄鸾、李淳风等通过《五经筭术》试图重建数学与儒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数学教育家和数学史家史密斯(D.E.Smith,1860-1944)集多种非凡才能于一身,学问宏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他是杰出的收藏家和旅行家;他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写了150余部数学教材;他在美国率先开设了数学史课程和中学数学教师培训课程;他创建了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点;他创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他为数学教育点燃七支理想之烛。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创立了科学史学会,推动了美国的科学人文主义运动;他的《数学史》、《数学原典》和《算术珍本》是数学史的经典之作;他是最早研究东方数学的美国学者,是中美数学交流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理想与信念是西方数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数学信念的确立、维护、纠正和再立的过程,是西方数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数学理想与信念,从古希腊的"万物皆数",到中世纪至近代的"上帝按照数学设计了世界",再到现代的"数学内在的协调与逻辑美",展示了数学发展中理想与信念的强大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9):72-72
公元前16-前4世纪,古希腊自然科学已有很大发展,尤其在数学、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地图学等领域出现一批学者。当时已发现地球是个椭球体,并划分出经、纬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符号代数的传入与中西会通的结果,认为清代学者的反应与古代的知识传统有关。并指出,中国古代最出色的一些数学成果归功于自然之理,但是自然之理未能通向形式定义。由于无法中学为体,晚清学者拒绝了纯粹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20.
汉斯·弗赖登塔尔是20世纪荷兰一位在数学和数学教育领域均有深入研究的全能学者。在纯数学上,他的研究兴趣为拓扑学、代数学、几何学等;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创办了《数学教育研究》期刊,组织了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等,他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在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他在数学史领域也有涉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