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清池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0(1):58-64
本文运用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等手段研究了两种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着重讨论其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弥散强化效应最为显著,位错密度对钢的强度有重大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时效强化手段研制出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00Cr12Ni5Mn8Cu2TiRE钢,经1050℃、0.5h固溶处理+80%冷变形+410℃、2.5h时效处理后,其σ_b≥2100MPa,ψ≥35%,δ≥4%;其耐腐蚀性能良好。该钢具有ε和α′二种诱发马氏体,当变形量达75%以上时基体主要为α′马氏体组织。文中分析了该类钢中强度指标与形变量(ε)、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和α′马氏体体积分数(V_α′)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对马氏体时效不锈钢Custom455时效过程中发生的组织转变进行分析研究,在组织转变研究的基础上对Custom455时效处理后钢中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做出了理论上的解释。结果表明,560℃时效时该钢的机械性能最佳。从而确定了该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制作弹簧的最佳时效工艺为560—580℃2h时效处理。经此处理后,弹簧具有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TEM、LK02型高速淬火膨胀仪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在连续加热及等温过程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对逆转变奥氏体的等温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设想,并采用计算机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组织与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1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不同气体氛围下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研究了不同渗氮气体比例对渗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气与氩气气体比例为8∶1时,1Cr13不锈钢低温离子渗氮后得到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最好,此时表面硬度为1 100 HV1,为基体硬度的4倍,且具有良好的梯度硬度,渗层厚度为85.7μm。当氨气与氩气的气体比例从4∶1提高到8∶1时,渗氮层硬度与厚度均提高,而气体比例为12∶1与16∶1时,渗层厚度基本不变,但是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黑色物质使渗氮层表面硬度与渗层硬度出现不均匀性,当气体比例为16∶1时,中心硬度降低到625.0 HV1,与边缘硬度相差了450 HV1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真空冶炼工艺,分别研究了不同的CrE、NiE配比对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E/NiE比值越低时,钢淬回火后组织中马氏体越完全,铁素体数量越少,同时钢的综合性能指标越理想。针对CrE/NiE比值较高的情况,可以通过调整淬回火制度,来弥补性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Mn—Mo—Co马氏体时效钢是为节镍节钻而设计的一种新的马氏体时效钢,虽然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马氏体时效钢的水平,而韧性却低的多。其主要原因是时效前已有大量析出相沿晶界分布。为改善其性能,本文研究了液态激冷Mn、Mo、Co马氏体时效钢的组织结构,时效温度与部分机械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激冷带具有极细的晶粒和较大的固溶度。由于激冷带保留了液态的大量空位和位错,因此,形成了明显的胞状组织,激冷带的横断面分为上,下两层,在接近辊面的激冷层内,为直径小于1μm的细等轴晶,其上部为细柱状晶的组织。并发现激冷层为韧性断口,柱晶层为解理断口。经时效处理后,其硬度普遍高于相同成份的淬火钢的时效硬度。关于液态激冷钢铁微晶材料的机械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正火处理对高Cr马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900~970℃正火后,晶粒尺寸十分细小,在10μm以下.1060~1200℃正火晶粒尺寸迅速增长,1060℃正火晶粒尺寸约为33μm.经过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室温和60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35MPa和380MPa,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而1060℃长时间正火对力学性能并无明显影响.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得到破碎的晶粒细小回火马氏体组织,晶界上200~300nm M23C6和晶内5~50nm MX型弥散析出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进而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2Cr13不锈钢进行水淬实验,研究了淬火温度对2Cr13不锈钢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050℃淬火时,试样的硬度值基本达到了最高,其原因是因为碳化物大多被溶解,铁素体的含量已经非常低。在1050℃淬火时,奥氏体晶粒开始长大,不过晶粒长大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所以2Cr13不锈钢在1050-1070℃淬火时对于要求高硬度用钢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洛氏硬度计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4Cr13、7Cr17Mo马氏体不锈钢刀剪材料在980~1 110℃不同淬火温度下的组织、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4Cr13、7Cr17Mo的淬火组织均为马氏体、未溶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组织中碳化物含量均减少。相同淬火温度下,7Cr17Mo组织中未溶碳化物含量较多,硬度较高,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对固溶态的铸造2507双相不锈钢材料在750℃下分别时效2、6及10h,利用OM、SEM、拉伸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分析了时效时间对材料金属间相形貌及数量、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固溶后的材料经750℃时效处理,随时效时间延长,金属间相的数量逐渐增多,χ相先由颗粒状逐渐长大为块状,然后又细化;σ相则随时效时间的延长逐渐粗化. 析出的金属间相越多,材料抗拉强度、塑性及耐蚀性越低. 点蚀优先在铁素体内及铁素体/奥氏体晶界上萌生,并向铁素体扩展,并且时效后材料腐蚀电流密度与时效时间呈现J腐蚀r=0.69125t+1.432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地研究了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之后,发现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具有比冷变形处理更优的强化效果为了揭示其强化机制,本文对经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后及冷变形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仔细观察研究,认为动态应变时效的强化作用与动态应变时效的机理及其所引起的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高温、室温拉伸和硬度测试研究了实验室研发的改进310奥氏体不锈钢在700℃长期时效后的组织与性能.700℃时效1000 h后,实验钢在晶界和晶内析出了大量(Cr,Fe,Mo)23C6、(Cr,Fe)23C6、σ相和少量的χ相.析出相对实验钢的室温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强度增加,硬度升高20 Hv,同时延伸率仍保持在30%以上.高温下,析出强化效应减弱,延伸率轻微下降.通过断口表面和剖面观察发现,时效1000 h后,实验钢的高温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未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而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附近则观察到σ相中出现裂纹和孔洞.从σ相的脆-韧转变和实验钢基体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的不同,讨论了在室温拉伸过程中产生裂纹和孔洞的原因,以及时效对室温和高温力学行为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热处理对耐热马氏体不锈钢0Cr17Ni4Cu4Nb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Cr17Ni4Cu4Nb钢是一种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多用作既要求不锈性及耐腐蚀性又要求高强度的轴类等部件,为保证性能要求,对此钢种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合理控制化学成分及调整热处理制度,摸索出热加工性能良好及在480℃时效处理后强度最高等各种工艺参数及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性能水平,满足了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量B对NiAl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微量B对NiAl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非自耗电弧炉熔炼了四种不同B含量(0.005,0.02,0.05,0.15,质量分数,%)的NiAl-B合金.NiAl-B合金的铸态组织均由单相NiAl组成,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晶粒横向尺寸由约200μm减小到约50μm.B改善了NiAl合金的室温压缩塑性,四种合金的室温压缩塑性均达到6%左右.合金的硬度和压缩屈服强度随着B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压缩屈服强度由纯二元NiAl的249 MPa升高到B含量为0.15%时的491MPa.合金强度和硬度的升高起因于B的固溶强化和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微秒级高密度脉冲电流对Cu-3.2Ni-0.75Si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的电脉冲工艺对合金的显微硬度、电导率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脉冲可以实现Cu-3.2Ni-0.75Si合金的快速时效;并且在一定的电脉冲时效工艺下,合金形成类调幅组织,使合金的硬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合金元素沿电脉冲冲击方向的有序偏聚,使其电导率恢复,从而实现二者较理想的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