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导苔状鸭毛藻(symphyocladia marchantioides)的切段再生,分别对藻体的顶端、中部、基部进行了切段的培养,研究了切段的离体培养、细胞分裂、再生以及形态发生等等。从多次试验中发现:切段后,藻体的不同细胞,再生形式不同,脉细胞长出无色的假根丝,而一般的营养细胞长出小芽。初生的小芽由小的园形细胞组成,随着小芽的不断长大,才逐渐形成和大藻体一样的构造。切段后藻体细胞分裂极为旺盛,再生的新藻体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厚网藻Pachydictyon coriaccum(Holm)Okam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研究。藻体被切段进行离体培养时,顶端细胞能不断分裂,直接长出新藻体。一个顶端细胞能纵裂成二个或三个细胞,然后每个细胞单独长成新藻体。皮层细胞在离体培养的过程中,能形成新的生长点细胞,长出新枝。髓部细胞暴露在光照下,也能不断分裂长成新藻体。皮层细胞除了能产生新枝以外,还能长出假根。假根末端呈放射状,借此附着在器皿上。切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生长旺盛。在0.3厘米×0.5厘米大小的切段上长出四十多个新枝。这一点和自然海区生长的厚网藻大不相同.说明了切段离体培养促进了细胞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分别把鸡毛菜(PterocladiatenuisOkam)藻体的顶部、中部、基部切成长2~3mm的切段,在室温下置培养皿中培养,结果表明,顶部切段的顶端细胞能继续生长,并直接长出新枝;顶部切段的两侧,中部、基部切段的上、下断面及两侧均能长出数量不等的芽体并继而长成新枝,下断面还能长出无色透明的假根丝。光照强度与切段再生的关系密切,在适宜范围内呈正相关,适宜光强为2000~3000Lx,黑暗条件下切段不能成活。  相似文献   

4.
在大石花菜切段悬浮培养的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石花菜切段育苗技术,本文研究了温度和辐照度对切段苗种培育的影响,包括切段的再生、再生芽生长、匍匐体的形成与生长。培育初期可选择较低辐照度,适宜的条件是辐照度40μEm ̄(-2)s ̄(-1)和20.0℃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报导线形杉藻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研究,分别把新鲜线形杉藻体主茎的顶端、中部、基部切成长4-7mm的小段,置于为10L:14D,光强1500Lx,温度18 ̄24℃,实验重复多次,结果线形杉藻具有很强的离体再生能力,培养3天后在切段上断面的皮层及表皮即出现数量不等的细胞突起,10天后即可长成幼芽,40天后可长成长约10nm且有分枝的幼体,下断面则产生棉球状细胞团粘附于培养皿上。  相似文献   

6.
舌状蜈蚣藻切段离体再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舌状蜈蚣藻藻体的固着器、基部、中部、顶端部为材料分别横切成长0.5-5mm的切段,放入加有N、P元素营养液的培养皿中,在14-29℃室温下培养,结果表明:藻体固着器、基部、中部切段的上断面均能在10d左右陆续长出数量不等的牙,切段的侧面也有少量幼发生,而下断则极少生长出幼芽。培养60d后,这些幼芽可长成长达1.0-1.5cm的叶片状小苗,,除固着器能长出假根外,其余切段均未见有假根产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比试验结果,阐明了大石花菜切段再生以及切段再生附着形成匍匐体与环境条件、切段生理状态的关系,论述了大石花菜切段再生的机理。对切段育苗的附着基和切段撒播的密度进行了筛选,进而提出了大石花菜切段育苗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秋水仙碱与EMS处理坛紫菜离体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碱与EMS(甲基磺酸乙酯)处理坛紫菜离体细胞,对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分裂和发育再生情况进行观察的结果。试验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可显著抑制高体细胞分裂,促进再生藻体生长假根、增加有根苗比例,延缓再生藻体发育成熟与衰亡:浓度≥5×10-3时对离体细胞产生显著地致死和致再生藻体畸形作用。EMS处理也有一定的促进离体细胞再生苗生长假根作用,对细胞分裂抑制作用不明显,也未观察到明显的致畸变或致突变作用。较高浓度EMS处理(2×10-3处理2小时或4×10-3处理1小时)引起细胞急性中毒和严重死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海藻的组织培养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重视,连续报导了不同种海藻的切段再生以及成功诱导产生了完整的具有亲本植株正常形态的藻体。本文作者自85年以来对石花菜 G.pacificum 的离体组织培养进行研究,已对其切段再生的机制、再生的条件以及再生芽早期生长与环境、切段生理状态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观察。在此基础上,为了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并针对石花菜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继对石花菜 G.pacificum 切段再生育苗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就再生切段附着的可能性、附着后直立幼苗的产生以及附着机制等研究结果进行报导。  相似文献   

10.
日本牵牛组织离体培养的器官分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牵牛(Phartis nil),花形大,色泽艳丽,是一种重要的极具观赏价值的园艺花卉。一方面由于日本牵牛结实率低,用种子大量繁殖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牵牛属植物是研究开花机理的绝好材料,因此对牵牛属植物进行组织培养意义极其重大。由于这种植物离体再生困难,组织培养基础差,用其子叶、茎尖、幼叶和胚轴离体培养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和球形及心形胚较容易,却难以进一步发育成熟。以日本牵牛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以期通过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11.
松科树种的离体培养技术相关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不断的突破.笔者综述了松科树种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对松科树种在直接器官发生、间接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等不同离体培养方式所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外植体、培养基、激素等影响离体培养的因素和条件,对松科树种离体培养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的机理性研究、成年母树营养器官离体培养技术、褐化问题、诱导生根和再生植株移栽技术、商业化生产应用、离体材料的超低温保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的固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固体培养法培养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试验的结果。试验表明,坛紫菜叶状体细胞可以在半固态至固态琼脂培养基上良好地存活、分裂和再生,因此用固体培养法进行其细胞培养的有关研究是可行的。细胞在半固态培养基中的分裂再生情况与在液培中完全一致。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情况亦基本相似,单离细胞分裂与再生形成的产物亦有正常苗、畸形苗、细胞团、丝状体等,但产生的细胞团较多,无精子囊器形成;再生苗可在培养基上持续缓慢地生长,丝状体可正常地快速生长并发育成熟;观察到部分细胞团经培养发展成愈伤组织,后者可分化长出叶状体;个别单离细胞经培养直接萌发成壳孢子囊枝。本研究还观察了Ca ̄(++)浓度对细胞再生与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Ca ̄(++)浓度低的培养基上长出的叶状体多、丝状体少、并且生长差、发育慢。  相似文献   

13.
人参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人参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人参组织和器官的离体培养、胚状体的诱导、毛状根的培养、花药的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培养、细胞的工业化生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Ceramitim fenerrimtlm(Marf)Okan和Polgsiphonia japonica Harv两种红藻切断的再生。前者中轴细胞只能产生皮层细胞与假根,由皮层细胞再生新枝或假根。后者由中轴细胞再生生长点,然后由它生成新枝,围轴细胞只能产生假根与无色毛。藻体基部的小皮层细胞可以产生生长成新枝的生长点。两种红藻都表现了切断细胞的明显分工与再生的极性。无论仙莱或多管藻的切断都是近上端部份产生新枝,近切断下端产生假根,未见到上下颠倒的现象。产生假根的细胞在切断的任何部位均可;假根末端多成多分枝,用以附着于基质上(Subsfrafum)。假根末端分枝初期的形状在同一属不同种间表现有所不同。研究证明利用切断再生比利用孢子萌发长成的藻体要快。可以考虑利用这一特点在人工条件下一年多次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海藻。  相似文献   

15.
离体条件下成功地诱导植物各种生殖器官的直接再生,在器官分化的机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机理研究上,生殖器官直接再生的成功突破了组织培养70多年来只能诱导营养器官直接再生的禁区,表明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直接分化形成。从这些器官诱导再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中找到的规律有可能揭示  相似文献   

16.
不同外植体和激素对哈密瓜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哈密瓜离体培养的研究越来越多 ,已用子叶、离体胚、花药和原生质体诱导出了再生植株。一般情况下 ,哈密瓜的不定芽多以高浓度的 6 BA诱导外植或原生质体产生愈伤组织 ,然后通过继代培养产生不定芽 ,但诱导率很低 ,且畸形和玻璃化苗多 ,难以获得再生植株。在诱导生根方面 ,多采用在生根培养基上使用低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 ,如IAA、IBA和 2 ,4 D等。但在外植体和激素对哈密瓜再生植株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我们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不同浓度的 2 ,4 D和 6 BA(MS + 2 ,4 D 0 .5 ,MS + 6 BA 0 .2 ,MS +…  相似文献   

17.
蓝猪耳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培养条件过程中多种物理化学因素对蓝猪耳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而筛选出了离体培养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中,对华农本地早柑橘成熟果实中未发育胚珠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获得了32株再生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这些再生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发现有1株三倍体植株,并得到染色体计数确认,其三倍体发生频率为3.12%.这是柑橘成熟果实未发育胚珠离体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cum Okam。切段再生育苗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不同附着基对石花菜Gelidlum。切段的再生、再生芽和匍匐体的生长、海上直立苗的产生与生长的影响,进而筛选适宜的育苗附着基。结果表明,各种附着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预处理的竹片、维尼纶绳和布、混凝土块和贝壳可以作为切段苗种培育的附着基。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 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 个主要问题,即具有稳定表现的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有限,再生性状相关主效基因发掘不足,已鉴定的再生相关基因功能不明显。提出应加强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选育,为发掘、控制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关键基因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推动植物再生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