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鳍Hu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
东海银鲳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东海银鲳个体生殖力的分布以及个体生殖力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银鲳的个体绝对生殖力r、相对生殖力r/L(绝对生殖力/体长)、r/w(绝对生殖力/体重)均服从正态分布。个体绝对生殖力r和相对生殖力r/L与各度量指标均为幂函数关系,与各称量指标则为线性相关,而个体相对生殖力r/w除了与性腺重、成熟系数相关外,与其它体征指标均不相关。本文还进一步给出了个体生殖力r、r/L、r/w均值的95%置信区间及个体生殖力r与各指标的多元回纳方程。  相似文献   

4.
银鲃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原产于东南亚的鲤科鱼类银的绝对怀卵量为28215~252500粒,相对怀卵量为263.7~999.8粒/克体重.并用统计回归分析法讨论了银 的体长与体重以及绝对怀卵量与体长、体重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江黄尾鲴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北江流域黄尾鲴的个体生殖力及其与性成熟雌性个体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尾鲴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35 707(粒)~191 917(粒)之间,平均为 101 038(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在1 962~7 719(粒cm-1)之间,平均为4379 (粒cm-1);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在270~891(粒g-1)之间,平均为479(粒g-1);其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体长相对生殖力(FL)均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成熟系数、性腺重和年龄等呈显著相关,而二者与肥满度的相关性不大;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成熟系数、性腺重和年龄呈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学指标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和2016年5月份在烟威渔场采集了320尾和248尾小黄鱼标本,研究了小黄鱼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体长组成、体重组成、性比和绝对繁殖力.结果表明:2011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106~230 mm,体重13~114 g,绝对繁殖力F3 211~23543粒,平均(12 636±1 210)粒/尾;2016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102~207 mm,体重12~110 g,绝对繁殖力F4 960~19 697粒,平均(10 705±855)粒/尾.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小黄鱼的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浙江沿海棘头梅童鱼的个体生殖力以及个体生殖力与和各体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个体生殖力为3504-22258(粒);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纯重的关系式分别为r=1.97979×10-4L3.715、r=351.9778W-561.4454;个体生殖力与(体长×纯重)及(√体长×纯重)的关系式分别是r=2.353967L.W+609.3478、r=294.6466√L.W-8315.229。此,还对相对生殖力r/L、r/W与体长、纯重的关系,绝对生殖力与年龄、肥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广东北江上游南方拟(鳌)个体生殖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4月和2009年5月,在北江上游采集成熟度为Ⅳ期的南方拟(鳌)雌性样本52尾,用质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F),计算出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并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拟(鳌)样本的个体绝对生殖力在1 636~8 579粒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矛尾复(鱼叚)虎鱼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结果表明 :个体绝对生殖力为 3 052~ 67 896粒,个体相对生殖力 Fl 为 234.0~ 1 867.0粒 /cm, Fw为 16.8~ 1 260.1粒 /g.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净体重、卵巢重呈直线相关,与肥满度负相关,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显著;个体相对生殖力 Fl除了与成熟系数相关关系不显著,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 Fw除了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呈正相关外,其余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