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侧向位移法的沥青层流动性车辙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分析高速公路严重车辙路段流动性车辙形成的原因,建立了沥青路面3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以沥青层的侧向(横向)位移发展趋势分析法代替传统的竖向位移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沥青层横向位移发展趋势的车辙变形评价方法能够简单清楚地解释沥青路面流动性车辙形成的方式和原因,指出当沥青上中面层结构组合不协调时,沥青上面层极易出现侧向流动失稳变形.  相似文献   

2.
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车辙性能环道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常用的路面组合形式,通过足尺环道试验评价了不同路面组合的抗车辙性能,为江苏省高速公路的建设推荐了合理的结构组合和混合料类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致使车辙深度迅速增加;沥青的性质影响车辙剪切流变部分的大小,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可减少车辙;与半刚性基层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主要增加车辙的密实部分,而剪切流动部分几乎不变;上面层不同级配形式对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显著影响;采用高粘度沥青、聚酯纤维SMA可减少沥青路面的车辙.  相似文献   

3.
基于结构层贡献率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道试验及德国汉堡车辙试验方法,研究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对路面结构和组合结构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包括对结构层贡献率和对沥青层剪切流动变形的影响;探讨在中面层添加纤维对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能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抗车辙性能;使剪切流动变形由95.2%下降至84.4%;中面层变形贡献率达到60%以上,应该重视提高中面层的抗车辙能力;对于中面层采用普通沥青的结构,在中面层添加纤维可明显减少整个结构车辙深度,但对于中面层已采用改性沥青的结构,添加纤维减少车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车辙变形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表现为沿行车带出现横向高差,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另外,重载或超载车辆过多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车辙和推移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利用三维有限元计算工具,考虑沥青路面结构层不同的模量和厚度组合,结合实测的竖向轮胎-路面接地压力并考虑水平轮载,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层的车辙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层各层的车辙贡献率不同,并受模量和厚度组合情况的影响,尤其是模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横向力的大小对中面层剪应变车辙贡献率的影响较小,对每一层压应变车辙贡献率的影响也较小,但对上、下面层的剪应变车辙贡献率影响较明显;轻型货车对车辙的贡献十分突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既有沥青路面车辙状况下厂拌热再生路面的动态力学响应,本文通过现场获取不同车辙深度的路面芯样,并室内制备不同RAP掺量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动态模量试验评价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3D-Move Analysi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结构组合的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动态荷载作用下,再生路面各沥青面层均出现了拉压交互和应力集中的现象,再生路面结构随着车辙发展深度的加深出现拉裂破坏等病害的风险增加,但一定的车辙发展深度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承载能力。RAP掺量和既有路面车辙发展深度的改变将会使路面结构的模量组合发生变化,再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受这两种因素影响较大。为减少再生路面结构的永久变形并提高其耐久性,应充分考虑再生层和既有路面中面层的模量组合,从而改善再生路面结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7.
牟海泳  杨玉波 《科技信息》2010,(18):307-308
沥青稳定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否会出现严重车辙,为人们所担忧。理论计算分析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沥青层中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深度8cm处,且随着基层厚度的增加剪应力降低,故采用沥青稳定柔性基层不产生结构性车辙;当基层模量增大时,沥青层中下层剪应力反而增大;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高模量材料能有效降低剪切应变,而当采用复合基层时也有利于面层剪应力的减小。  相似文献   

8.
橡胶颗粒防冻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不同层位与ATB、AC结构组合下沥青路面的防冻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冰层的受力过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下的荷载响应效果.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时具有较好的防冻性能;作为中面层时可明显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但破冰性能降低.最后,建议采用ATB作下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沥青混合料横向流动变形,设计了基于光纤光栅(FBG)技术的车辙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表面轮迹外侧横向应变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利用FBG研究沥青混合料车辙横向流动变形是可行的.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试件表面各点横向应变逐渐增大,各位置横向应变的发展趋势相同,但应变变化率不同.废胶粉掺量为15%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横向流动变形比掺量为18%和0%的沥青混合料发展更为缓慢; AC-13C废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横向流动变形能力较AC-13F优越;在废胶粉和抗车辙剂的共同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内部横向流动得到了极大缓解.横向应变发展规律可反映沥青混合料内部抵抗轮载间接传递的能力和集料在高温下的流动状态,并解释了沥青路面流动性车辙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反光沥青路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隧道沥青路面亮度,利用玻璃珠的回复反光特性,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中掺加高强度玻璃珠;分析了不同掺加比例及不同粒径玻璃珠的5种组合方案对OGFC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佳的掺加方案.结果表明:在OGFC中掺入玻璃珠会使马歇尔稳定度略有下降,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抗滑、降噪和反光性能与玻璃珠在沥青混合料表面的覆盖率有关;在OGFC-13混合料面层中掺加10%~15%、粒径为2~3 mm的玻璃珠可以满足路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温条件下不同水泥面板界面处理及黏结剂组合方式对复合式路面滑移特性的影响,采用酸洗、抛丸、刻槽等不同层间处理措施和橡胶沥青和AF-I溶剂型两种黏结材料的复合试件板进行双侧无约束汉堡车辙试验,评价复合式路面层间高温滑移特性。结果表明:层间处理措施对层间高温滑移特性影响明显,当界面具有较好的构造深度时,整体抗变形能力明显提高。采用构造深度相对较高、纹理更密的十字刻槽以及刻槽间距较小的密刻槽效果较好,对防止层间高温滑移特性病害较为有效。相对于层间黏结使用橡胶沥青作为黏结剂的试件,使用AF-I溶剂型黏结剂的试件抵抗层间高温滑移特性效果更好。双侧无约束复合板式试件滑移特性试验中,随着构造深度的增大,滑移变形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即抵抗滑移变形能力呈增大趋势。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层间接触条件,对提高复合式路面层间高温滑移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胶粉掺量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本文通过在70#A级基质沥青中掺加不同质量胶粉,利用沥青激光回弹试验、沥青接触角试验分析了沥青PG等级以及沥青胶结料与集料之间的粘附特征,确定了橡胶沥青路面结构上、中、下面层的最佳胶粉掺量(即上面层SMA-13添加30%,中面层AC-20添加40%,下面层AC-25添加50%);通过对不同胶粉掺量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汉堡车辙试验、低温弯曲抗裂试验及直接剪切试验等力学性能研究得到了:胶粉的掺入可增强沥青胶结料与集料间的内聚力,使沥青混合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变强,有效改善了橡胶沥青混合料不同结构层的水稳定性和高温抗车辙能力,提高了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结合工程实例,借用三维雷达检测系统,评价了现场橡胶混合料沥青路面结构层摊铺的整体性和材料厚的均匀性等道路内部状况;通过现场路面取芯后CT扫描,获取了现场路面结构的集料-空隙三维空间分布情况,得到了胶粉的加入能促进沥青胶结料与集料间的分子运动,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孔隙分布情况,使路面内部材料更加均匀分布,充分发挥橡胶沥青路面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车辙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研究表明传统的线弹性层状体系可以作为模拟车辙的分析模型.选作沥青基层顶层压应变作为力学响应指标.采用均匀分析方法,合理设计计算次数,有效地获得力学响应,分析层厚和模量对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模拟了基质沥青路面和高模量沥青路面在高温温度场下的蠕变,借助有限元软件(COMSOL)引入温度场和受温度诱导的蠕变模型,对基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HMAC(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热辐射和固体力学耦合作用,分析对比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研究外界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和车轮荷载等因素对路面车辙变形发展的影响,能够对路面车辙深度进行精确地预估,研究分析车辙产生的蠕变变形,针对路面车辙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小路面永久变形,为路面的材料选择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价值,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室内车辙试验试件、加速加载(ALF)车辙试验路芯样,以及沥青路面现场芯样的空隙率与高度变化,证实了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层的隆起变形与松胀现象,探讨了沥青层隆起部位松胀现象的产生机理与影响因素.以隆起系数表征隆起变形在总车辙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分析了隆起系数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给出隆起系数的建议值范围为0~0.52,当道路宽度较窄时,隆起系数取上限;当道路宽度较大时,隆起系数取下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比较突出的现象,为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的早期破坏,提高耐久性,以沥青混凝土AC-20为基础,通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抗永久变形能力更强的紧密骨架密实结构;选取BMF(北美孚)和浙江石金GBF两种玄武岩纤维,分别采用掺量0.2%、0.3%和0.4%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SAC粗集料断级配是一种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很强的矿料级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得到提高,当纤维掺量在0.2%~0.3%时增长率比较快,掺量超过0.3%时增长率开始下降;AC_20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BMF最佳掺量为0.35%,GBF最佳掺量为0.31%。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损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和车辙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半经验一半理论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了预估模型参数,对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有效防止车辙损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