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第十四届中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初定于2009年8月中旬在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主办,福建农林大学承办。大会主题为“农业生态健康与农业生态安全”,下设9个专题: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及健康食品生产;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过程;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与区域农业生态安全;农业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农业土地合理流转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根据“生态位”及“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的理论,并遵循生态-经济相结合等原则,初步建立了湟水流域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李乐宝 《华东科技》2002,(12):20-21
寿光因蔬菜名扬四海、世界因蔬菜了解寿光。 近年来,寿光蔬菜加大与国际及地区间的融合,先后有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蔬菜品种落户寿光,并形成产业化生产,有10多个国家在寿光设立了经销公司、各类基地或办事处。寿光,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产联合国”、“世界一号菜园子”。 寿光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蔬菜国际博览会,并在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在昌吉科技馆闭幕。 会议期间,兵团展团共签约项目24个,其中师市展团签约8个项目,占兵团签约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签约项目涉及到生物技术、农业技术装备、生态技术、新能源、化工类、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项目分别为:新疆天业集团和浙江大学签定的“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系统优化及产物分离与利用技术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6.
对“科技下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却不够令人满意。有些报刊对此也有议论。究竟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科技下乡”的方向要坚持;“科技下乡”的方法要改进;“科技下乡”的目标要明确。 一、“科技下乡”的方向要坚持 我省连续3年的“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很受农民欢迎。“科技下乡”顺应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促进了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一些地区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使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逐步提高,使农业不断地向着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方向迈进。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安徽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生产优势明显,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业发展迅速,发展步伐不  相似文献   

7.
东日 《东莞科技》2004,(1):28-28
我市民营科技企业——东莞市亿正生微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最近开发生产了“双旗军”系列的特种活性微生物健康食品,因其具有通过改善人体微生态内环境,进而起到防治疾病和增强体质的显著功效,从而引起了广大关心健康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06,(11):13
企业简介: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简称:市食品所)创建于1963年,是我国成立较早、实力较强、具有较高声誉的综合性食品研发机构。主要业务有:研究与技术开发、食品监督检验和食品配料生产等。四十多年来共完成国家和市级科研课题400余项,共获得国家及部市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为企业开展各类技术服务已有近800余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酸豆乳生产技术”1981年被转让到日本,成为我国第一个输出到国外的食品加工技术项目。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主线。研究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特征和趋势,对于制定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揭示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基础上,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借助3个“倒u型”理论对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演变阶段开展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未来趋势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一是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引领工程。以星火计划和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为载体,重点实施农业生物技术与产生化、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农业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等重大农业科技专项。  相似文献   

11.
张文学 《国际学术动态》2005,(5):48-48,F0003
“四川——九州中日酿造技术与食品”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四川大学与日本熊本大学共同发起和组织、两年一次轮换举办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到本届为止,己召开了3届。本届研讨会由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承办,四川食品发酵学会、四川绿色食品协会、日本熊本大学、日本生物工学会九州支部会等共同参与筹备。研讨会2日,企业考察3日。  相似文献   

12.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在“三农”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对“三农”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打赢脱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既要面临国际不确定要素增加、国内农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多重挑战,又将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建议重点在生物育种、耕地保育、农机装备与智能化、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绿色生态、新型食品制造、重大风险与灾害防控等8大领域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中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会”在镇江开幕。此次会议由镇江市政府与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及镇江市有关部门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推进镇江与日本农业科技合作。会议当天共签订5项合作协议;开展空气凤梨栽培技术、零日龄放鸭技术及优质高效葡萄栽培等三项技术合作;在句容共同设立中日农业交流中心,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日本现代农业专业。中日专家还就7个合作项目进行现场对接洽谈,并现场接受农民咨询。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三农”问题已构成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既需要从实践层面也需要从学术层面对其进行学理的分析。从科技与农业、科技与农民两个维度审视了“三农”问题,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些有借鉴作用的建议和对策,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是引领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产业,未来10 到20 年是我国畜牧业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在取得了系列成就的同时,我国畜牧业也面临诸如资源环境束缚、外部竞争压力、质量生态安全等系列严峻问题.本文针对中长期我国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重大瓶颈和对科技的重大需求,在本土资源利用与品种“国产化”、畜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保障、饲料资源与草原生产力重建、动物健康养殖与减排用废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确立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大战略,为浙江的未来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农业新的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和中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5月17-19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英、澳、德、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与国内学者近70人相聚一堂,围绕“环境与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绿叶》杂志社、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的相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为3个大的专题,即生态社会主义与环境政治理论、国外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学术动态》2006,(3):26-28
由国际植物营养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浙江大学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植物修复与生态健康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9月10~13日在杭州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荷兰、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捷克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5省市共计200多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促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在植物修复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协作为宗旨,以“植物修复与生态健康”为主题,把农业、环境、生态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集在一起,研讨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科学理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的科技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管理研究》2016,(4):76-79
我国农业产量与产值在科技发展的支撑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结合欧美和日本经验,提出农业环境治理的科技创新路径改变农业增长方式和促进农业环境改善,例如创新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创新农业环境管理宏观制度。  相似文献   

20.
陈国权 《华东科技》2000,(10):19-20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在现代社会,农业对人类生活领域的影响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农业的发展也在深化。今天,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也显露了这是一项具有潜力的未来新兴产业。 一、发展与环境协调是未来中国农业的主题 当今世界范围,在生产力高速促进物质文明向前发展的同时,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食品品质下降、生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