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对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及其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表明,火山群现有地衣苔藓群落,地衣草类群落等11种基本类型,近年来由于养蚕毁林,垦田毁林、毁草、乱砍乱伐等盲目性开发,使火山群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保护五大连池火山群落植被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法对四川省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本掌握其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小寨子沟-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5个植被型组,11种植被类型,17个群系组以及25种群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其生长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情况,并结合相关环境数据对影响梵净山的植被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与气温、降水、海拔、坡度和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坡度是影响梵净山植被类型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并得出了梵净山各植被类型的最优发育环境区间,通过揭示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将有助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植被保护。  相似文献   

4.
叶铎  吴溪玭  罗应华  吴庆标  严理  温远光 《广西科学》2014,21(5):514-524,533
【目的】全面了解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空缺,为制定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策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收集广西植被资源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和空缺分析,揭示植被资源保护现状及受威胁原因。【结果】植被保护成效显著:建立了较完善的植被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8个,面积达145.90万hm2,占广西国土面积的6.17%;这些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广西40大片原生性最好的天然阔叶林,保护了广西90%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80%以上的森林植被类型,保护了全区19.8%的自然湿地和70%的重要湿地。植被保护现状:天然植被退化的严重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特有、珍稀植被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天然植被保护的约束压力加大,天然植被缩小、人工植被扩大,植被的生态功能下降。植被受威胁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快增长、城市化和土地开发、森林火灾、病虫害、气候灾害、桉树人工林的无序发展、湿地开垦与污染等。植被保护空缺仍然较大,有66种森林、17种竹林、72种灌丛、45种草丛、120种水生植被尚未得到有效保护。提出了广西植被资源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保护类型。【结论】广西植被资源基本得到保护,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尖锐,构筑国土生态屏障和经营优质生态资产的任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腹地主峰分水岭的主段,植物种类丰富,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298种,572属、141科。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现象明显。区系成分以温带为主,兼为温带和热带,亚热带的双重性质。植被类型多样,该区自然植被主要有5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4个群系。  相似文献   

6.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植被构成以森林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将该区植被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36个群系。该区植被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和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样方法对广东英德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滑水山片的植被类型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具7种植被型和11种植被亚型,地带性植被是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金缕梅科等组成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山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群落结构较简单。滑水山具有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和顶极群落,体现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和植被多样性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特有种、植物区系、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物种以及其他特色的保护对象,指出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多样,是重要古老木本蕨类桫椤的重要种源库。同时物种和生境的多样性,使得植物群落类型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根据群落发生的不同以及“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的划分标准,将该保护区自然植被划分为 5个植被型,人工植被划分为 6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旅游资源由森林、灌丛、草原、荒漠、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和部分特色植物种群及物种组成。贺兰山是内蒙古植物旅游资源最丰富、最有特色的山体,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植物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重点对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境条件、生态系列与演替规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具体分析,并对该地区的主要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提出利用和保护的意见,是建设该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典型样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本文研究了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水文特征、土壤化学性质以及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等,为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区的管理、规划、保护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卧龙自然保护区1987年和1997年两个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植被制图,并与DEM模型数据进行叠图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在各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及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使林地的分布格局受到强烈干扰,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2) 研究时段内的生产性育林活动、保护性育林活动和自然植被恢复过程,对森林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保护区目前仍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人为干扰现象,针叶林及阔叶林比重的减少和灌丛数量的相应增加,反映出保护区目前人为干扰活动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应当引起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610,斑块面积约56990hm^2.其中,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亚高山针叶林、流石滩稀疏植被、干旱河谷灌丛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的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亚高山、高山草甸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最少,边界最为简单,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四川百里峡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现状,对保护区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50科,682属,1 429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44属,74种;裸子植物8科,17属,24种;被子植物120科,625属,1 319种.维管植物科数占四川省的64.66%,全国的41.21%;属数占四川省的42.32%,全国的20.20%;种数占四川省的15.32%,全国的4.88%.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3种,此外还有现被列为世界级极危植物—崖柏.种子植物区系共有15个类型和18个变型.植物区系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也占一定的比例,具有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保护区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4个群系.  相似文献   

15.
结合蟒河保护区二期工程的实施,于2009年到2011年对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知该区森林植被良好、植物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古老成分较多、区系成分复杂,植被类型主要有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丛三类.  相似文献   

16.
对舜皇山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该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2目51科99种,其中以爬行动物种类最丰富,为3目8科28种,其种数占我国爬行动物总数的7.4%。以鱼类的种数最少,仅3目7科13种,其种类仅占我国鱼类总种数的0.46%。研究表明,物种的多样性与该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有关。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及有计划地改造植被是提高保护区内脊椎动物多种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