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义  辛石狮 《河南科学》1996,14(3):321-326
  相似文献   

2.
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50株日本落叶松优势水平均树高--年龄资料,根据树高生长过程特性,在比较多个树高生长模型的基础上,选择Richards生长方程H=a(1-e^-bA)^c作为日本落叶松树高生长模型;通过优势木解析木资料分析,确定基准年龄为20年,立地指数级距为2m,在10-22m范围内划分7个指数级;用比例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应性强,能客观地评价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豫西伏牛山区104块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优势木平均树高作为研究材料,拟合三个数学模型,最后选定用模型IgH=0.0792 0.8880IgA编制地位指数表,基准年龄为26年,用变异系数导出16、18、20、22、24、26、28七条地位指数曲线.经相关系数检验表明:该地位指数表适用于豫西伏牛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长岭岗国营林场调查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24块标准地,并测定了单株平均木的各器官生物量,结果表明:应用W=a(D^2H)^b模型来估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随年龄变化符合理查德(Richards)生长方程;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在26a时达到顶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24a时达293.40t/hm^2,生产力为20.78t/(hm^2.a).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ibull分布拟合实际的林分直径分布,效果良好。在Weibull三参数及林分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参数预测模型和参数回收模型,经误差检验,参数回收模型优于参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8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胸径在1-6a差异不显著,10-14a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谋间存在显著差异,8-14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长生 《甘肃科技》2009,25(8):155-156
以54个人工林采伐作业的小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落叶松在两次作业中林分的生长状况进行对照,研究分析间伐对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抚育间伐的林分的胸径生长均大于同年龄林分胸径的生长,在幼龄林阶段,抚育间伐控制在总株数45%,总蓄积的15%~30%,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间伐降低了林分每公顷蓄积量。  相似文献   

8.
高见 《甘肃科技》2007,23(12):241-242,263
调查研究了日本落叶松退耕幼林的生长现状,采用数学模型拟合了林分直径生长进程,林分树高生长进程,预测了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开始期的选定,将直接影响其后期生长,通过对试验地调查并选取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日本落叶松进行了抚育间伐开始期的确定,分析不同起始期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合理起始期可以通过分析林木胸径连年生长量情况来确定;初植密度高,间伐合理起始期提前,反之,推迟;超过合理间伐起始期会抑制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胸径(D)、树高(H)、冠幅(C)和冠长(L)四个测树指标之间,测树指标与干、枝、叶生物量之间以及营养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应用测树指标对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了回归,建立了华北落叶松相对生长方程,根据相关系数r,选择最优模型,干为Wt=705.35D1.8105,地上部分为Wo=224.49(D2H)0.9489;枝为Wb=-0.31H2+7.1577H-32.378;叶为W1=-3.4601C2+18.531C-22.163;(3)晋西地区华北落叶松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41.9299t/na和1.6768t/na/y;(4)干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下部,而枝叶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中部。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日本落叶松生长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长岭岗林场设置的43块标准地的调查,获得了不同龄阶单株木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以龄阶为输入矢量,胸径、树高、材积为目标矢量,建立拓扑结构为1-3-1的二层BP网络,隐层传输函数为logsig,输出层为线性函数Purelin.采用Matlab中人工神经网络包中的trainlm函数进行训练,学习函数选择动量梯度下降学习函数Learngdm,可得胸径、树高、材积的数学模型表达式,对表达式求一阶导数即为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为拟合值除以生长年龄.经检验三模型没有系统偏差可用,仿真效果较理想.用预留的两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其平均预估精度分别为98.57%、98.56%、81.45%;由材积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可以发现,数量成熟龄为32年.  相似文献   

13.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10年生的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组织比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管胞比量差异极显著。日本落叶松组织比量的径向变异规律为:管胞比量由髓心向外,前期变化曲线呈“梯形”,后期变化曲线呈“V”型;木射线比量由髓心向外,开始迅速下降,到第2年轮后缓慢波动下降或上升;树脂道比量由髓心向外,开始缓慢下降,然后迅速上升达最大值后又迅速下降。木射线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双曲线和乘幂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均在0.7以上;树脂道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指数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为0.609;管胞比量与树木年轮间的变异模式(径向变异)以三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2为0.845。日本落叶松的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管胞比量与树高、形率、冠幅、皮厚、主枝粗、枝干比、主枝夹角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木射线比量与主枝长显著负相关;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与管胞比量之间的相关显著。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和管胞比量都受到中等水平的遗传控制,无性系重复力分别是:0.571、0.453和0.607。按照20%的选择率,日本落叶松木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的遗传增益为16.70%和207.72%。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5月在人工巢箱条件下,对河池学院校园的麻雀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的数据有麻雀的窝卵数、卵的特征值、雏鸟生长发育特征等。统计分析表明:麻雀4月初产卵,卵长径为18.85mm±0.98mm、短径为13.76 mm±0.54 mm、卵重为1.89 g±0.31 g、窝卵数3.33枚±1.00枚,育雏期15~18 d。雏鸟体重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可以用Logistic曲线方程很好地拟合,体重、翅长、跗跖、嘴峰长及18日龄前的尾长均呈"S"型。  相似文献   

15.
刘建敏 《广西科学》2011,18(3):294-297
以2009年忻城县集体林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数据库的小班为样本单元,分松类、杉类、速生桉、阔叶树4个优势树种组,应用Logistic和Richard曲线回归模型拟合小班林木年龄(a)与林分每公顷蓄积量(M)的生长模型,然后根据各生长模型计算忻城县集体林区、欧洞林场、桃源林场3个林区林分连年生长率、连年生长量和平均...  相似文献   

16.
17.
为进一步探索集成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适用性,以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为例,结合相关资料与野外调查圈定40处滑坡,通过地质类、水文类、人类工程活动类中选取12个影响因子构建逻辑回归树(logistic model tree, LMT)和旋转森林(rotation forest, ROF)模型,分别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采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进行模型精度验证与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受地形地貌、平面曲率与岩土体类型影响最大;两种模型预测率均较高,易发性等级分区结果与历史滑坡位置分布趋势基本一致;ROF模型的训练集正确率和验证集预测率分别为77.4%和93.1%,高于LMT模型的75.5%和84.0%;ROF模型滑坡极高易发区频率比为6.52,多于LMT模型(2.07),可见ROF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更加敏感,预测结果可靠度高;本文ROF模型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可为后期研究区防灾减灾与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光周期及摘除眼球致盲,探讨了光照对昆明地区野生树(Tupaiabelangerichinensis)繁殖的调控作用.非繁殖期人工长光照(14.6L(光):9.4D(暗))和人工长光照(14.6L:9.4D)并致盲,都使树生殖器官重量和血浆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除卵母细胞直径外的所有生殖器官形态学测量值极显著增加(P<0.01);繁殖期人工短光照(11.4L:12.6D)可使生殖器官重量明显降低(P<0.01或0.01<P<0.05),使睾酮和雌二醇含量以及除卵了孢腔直径外的所有生殖器官形态学测量值极显著降低(P<0.01);繁殖期人工短光照(11.4L:12.6D)并致盲可使所有指标都降低,但变化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环境光周期是昆明地区树季节性繁殖的信号因子,在饲养条件下,可通过人工长光照提高树年繁殖率。  相似文献   

19.
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在山西省的生活史及其生活习性作了介绍,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