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海松 《少儿科技》2011,(11):37-37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说不上是哪一年,也许是公元2300年,甚至是更远……反正,自我睁开眼从床上醒来,就发现自己有了新身份。在实验室,我是受人景仰的科学家;在水果公司,我是决策经营大计的经理;在医院,我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自由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作为自由对立面,限制总是被看作是消极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限制。限制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对学习自由的最好解释。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在学生的学习自由和限制之间力求一种平衡,在培养学生学习责任心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自由。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本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礼仪教育。一是幼儿礼仪教育要在环境中熏陶。二是幼儿礼仪教育要在早操中渗透。三是幼儿礼仪教育要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四是幼儿礼仪教育要在游戏中锤炼。五是幼儿礼仪教育要在家园同步中巩固。综合上述五点,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活动中加以引导,就能使孩子们学会以礼待人,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教学仍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书育人既然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书育人是教育行为的宗旨。针对独立学院这个新生事物,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尤其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在六个方面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总结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做好育人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有一个最有趣的学问,这就是关于“人”的学问。人是一个谜,过去是个谜,现在是个谜,未来还是个谜。对人的探讨,是哲学永恒的主题。管理学是与生命结合在一起,与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进步密切相关的特殊学科。世界管理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辈出不穷,可谓群星灿烂,标榜千古,遗泽后人。在郭爱民看来,哲学永远是在路上,人也永远是在路上。哲学、人生和管理,都在生生不息之途。  相似文献   

7.
李赞宗 《科技资讯》2010,(16):216-216
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其悦耳动听的歌声是建立在良好气息运用的基础上,而正确的歌唱气息是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因此,气息在歌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呼吸呼吸作为声乐训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训练的目的是直接运用到歌唱中去的。由此可见,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训练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声乐学习中取得成效的极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相对论的三个前题之一是:从甲系统观察乙系统在运动,自己是静止的;反过来,在乙系统中观察甲系统在运动,而自己是静止的。这种法是错误的,小学生坐在火车中,他不会认为:田野在运动,而火车是静止的。在他的推论中,凡是没有这奈前题影响的,都是正确的,如质能关系等;凡是用这条前题直接推导的,必然有问题的,如时间与空间是协变的,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形成的重要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需要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改革和建设的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持。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创新和新发展。弘扬延安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百年大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义不同。至今在我们教科书对教育的定义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它担任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各方面人才的任务。狭义的教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2.
胡淑贞 《科技信息》2013,(16):345-345
<正>我是带中职学生的班主任,但是带班时间不长,只在班主任工作中悟出了几点带班经验,现与大家共享。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管理班级这一点是我在处理班级打架问题上的体会。以前我在打架问题上的宗旨是无论被打或者打架者都是严厉批评,自从发生一件事后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这件事是我班与某班在晚自习时差点发生了群架,这是了不得的事,并且我班的学生将某班学生打伤,在医院接受治疗。第  相似文献   

13.
正每天用2个小时往返在深港之间的孩子已经接近万人,他们的未来在香港还是内地?我是香港人,我的太太是大陆人,我们全家居住在深圳。我在深圳从事理财投资工作,近几年接触了很多来自内地的朋友,他们有的是来香港生小孩,有的是投资移民来香港居住。这些内地的朋友向我咨询小孩在香港上学的事情,而在这些咨  相似文献   

14.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G.波利亚曾说过,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16.
规则公平是从公平观念中产生的概念,立足于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而产生的规则公平在当代中国,在内容上表现为:规则调整的对象和适用的条件是无差别的,规则设定的权利义务是无差别的,规则对权利义务的保护措施和保护力度是无差别的,规则是对个人不当诉求的约束;在形式上表现为:规则的建构程序是公平的、规则的结果对全民是一致的、规则公平是指时间维度上的公平。规则公平在当代中国实现的外部表征是:规则的制定是公开且平等的,规则的适用是公开且平等的,规则的评价是公开且平等的。在中国建立规则公平的时间是相对漫长的,建构的路径是先对现有利益分配的规则公平的建构,在此基础上逐渐对于预期利益分配的规则公平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徐水带 《科技资讯》2012,(23):216-21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到城市化的队伍中。我国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建设问题。尤其是在现在,我们中国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时刻记得环保这个主题。道路是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的生命线。道路植物造景不仅是道路工程的一部分,更是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同时也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的质量息息相关。在本文中,笔者将就城市道路的植物造景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在现代城市道路植物造景中的特点,接着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笔者个人的见解。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桥梁角色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19.
刘文浩 《科技信息》2013,(1):216-216,242
事物是四维的,在运动时它不仅是在空间运动而且也同时是在时间一维中运动,因而它不仅在空间有运动的轨迹而且也同时在时间一维中有运动的轨迹。这两者是相互垂直的,因此事物的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当然,只有在高速运动的条件下才会表现出来。时间前进的速度不仅是光速c,而是c^2。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2反映了这一规律。二维运动与洛伦兹变换公式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哦个凝聚,而公安文化,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新时期下,在公安队伍中形成文化管理的思想,大势所趋,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