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历史背景以及《新修本草》、《玄奘传》等史料的分析,推断出:唐太宗时期只引进印度饼块糖石蜜制法;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请来印度制糖专家,才引进印度沙糖制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东亚的本草学策源地,亦是世界上本草学最早发生的国家之一,从《神农本草经》成书,流传以来,至少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源远流长,实为世界各国所罕见。通过历代本草学家不断的总结,继《神农本草经》之后而作的,无论出于国家主持,或者私人独立修编,沿着《神农本草经》的体系,写成药典性质的书,不下六、七种之多,而流传到今天的,计有:(一) 《神农本草经》,原书已佚,现时所见的祗是明、清人与日本人的辑本;(二)《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四)《本草品汇精要》;(五)《本草纲目》。第一种来历不明,但可断言,不是出于国  相似文献   

3.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所写的一部科学巨著。全书共52卷,190万字,记载有1892种各类药物,列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共六十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附图1160幅,搜集药方有11,096条。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  相似文献   

4.
《天工开物》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著作,它与李时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同被誉为明末三大科学著作。作者宋应星于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写成此书,总結了距今三百多年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經驗和科学技术成就,反映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創造精神。全书共分三卷十八篇,涉及五谷种植、蚕絲、紡織、染色、粮食加工、制盐、制糖、榨油、酿酒、陶瓷、冶鑄、矿冶、工具制造、車船、造紙、  相似文献   

5.
中药十九畏,不如十八反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着对药性理论的深入探讨,中药十九畏实验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中药十九畏据高晓山等考证:最早记载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刊于公元1622年,从明初的一些方书、本草中均不见十九畏歌诀。川乌和官桂始见于南宋的《本事方》、《局方》看来十九畏最早也不会早于南宋。可以断定:十九畏的形成不会早于公元12世纪。是一组  相似文献   

6.
公元265~960年(两晋~五代),由魏晋到隋唐,是祖国医学全面发展时期。如出现了《新修本草》、《千金要方》等一些著名的本草著作和方书,且南北朝时期,我国已有了初步的医学教育,唐代更加完善,唐"太医署"成为世界医学史上较早的医学学校。在此期间,河北医药学也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涌现出许多名医和医学家族是其显著特点。现将河北著名医学家族与著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阅微草堂笔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学者纪昀晚年追录见闻的笔记小说,全书分《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二十四卷。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死于公元1805年(嘉庆十年)。  相似文献   

8.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一部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的重要著作,起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迄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作者李心传(公元1166年——1243年),字微之,号秀岩,是南宋著名的编年体史学家,著作宏富,有十余种之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要录》)是他的代表作,全书二百卷,上承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使南宋初年史事与北宋一以贯之地承接起来,与《长编》堪称姊妹篇,为历代史家所推崇,“在宋人诸野史中,最足以资考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中国本草学发展史》(资料)第五部分之二,专论《证类本草》该书主要从《嘉佑本草》为底本,附入《嘉佑本草》成书以后至宋哲宗之诸医药书有关药物的论述,医方及民间验方,增加并扩大其内容,使之益为完备,更为实用。元代以后,《唐本草》、《蜀图经本草》以至《嘉佑本草》相继失传,仅有相当部分被保存于《证类本草》一书中,供本草学家研讨及修复原书之用。作者即本此意而写成本篇。全文先从《证类本草》保存各种本草之作用立论,依次及于《嘉佑本草》撰修的时代前景、撰修人、撰修经过以至此书之基本内容。因为《嘉佑本草》包含有十六种具体的医药书籍,散见于各药目之下,而成为各个药物完备之注释。后代本草学家所说之某某种书,全指各药目相应之注文,而非原书。竟成见木而不见林之象。故作者特列为一节,将收入《嘉佑本草》之十六种本草书,一一分疏,各举若干条文,略存原书之本来面目,以供日后学者从事修复之参考。有关唐陈藏器之《本草拾遗》,宋苏颂之《图经木草》等书均未列入,俟于三论中叙述之。  相似文献   

10.
<正>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开一代风气的史学大师。他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欧阳修一生著述很多,在史学方面有《新唐书》(与宋祁合著)、《新五代史》、《集古录》等,其中尤以《新五代史》最著名,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隋书·刘焯传》:“大业六年卒,时年六十七。”(卷75,1719页,中华书局校点本,1977年出版)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290页刘焯传写道:“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东魏武定二年(公元544年)生;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卒。”由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  相似文献   

12.
笔者参与李迪主编《蒙古学百科全书·科技卷》编撰工作,其中有“大元本草”一词条,遂搜寻相关史料文章,并曾向牛亚华寻求帮助,得以完成条目.2010年国庆节后,在研究院资料室得见《中国科技史杂志》2010年第3期彭少辉《元代官修<大元本草>确有其事》[1](下简称“彭文”)一文,彭文对《大元本草》的研究,确有新进.  相似文献   

13.
永嘉四灵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灵生卒迄无确考,今将可考知者略述于此。 (一)徐照。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载《徐道晖墓志铭》,内云,墓志作于宋宁宗“嘉定四年闰月二十三日,距卒四十五日。”按:是年闰二月,故知徐照仍卒于是年,即公元1211年。生年无考。 (二)徐玑。《水心文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云:“嘉定七年十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三。”即卒于公元1214年,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永嘉县志》本传亦作“年五十三”。然清初吴之振等编《宋诗钞初集》,所撰徐玑《二薇亭诗钞》小传,及《四库提要》卷一百六十二徐玑《二薇亭集》提要引《宋元诗会》,皆作“年五十九”,  相似文献   

14.
《渊公碑》是云南著名的古碑,此碑全称是《大理国渊公塔之碑铭并序》,原在祥云县水目山。水目山是云南古代佛教胜地。据今存该处的明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镜州婆罗门杨华严寿撰书的《水目寺铭》称:水目寺系宋代段氏大理国段正兴龙兴四年(公元1158年)普济大师开山。(碑文把普济说为唐宪宗元和时南诏劝龙晟的龙兴人。此误。)检清康熙  相似文献   

15.
在《聊斋志异》大行于世、饮誉百年之后,纪昀却能独具机杼,模拟六朝志怪的文笔,写成一部与《聊斋》风格迥异的文言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从而一时扭转了文言小说家争相效法《聊斋》的局面。纪昀主要生活在乾隆年间,以博学著称于世,官至礼部尚书,做了10多年《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晚年却致力于稗史小说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是他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的,包括《滦阳消夏录》六  相似文献   

16.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著。王念孙,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开始致力于《广雅》的疏证,每天疏证三字,寒暑无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冬,完成前九卷(第十卷用儿子引之的稿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写成自序,作为疏证《广雅》的小结。《广雅疏证》是王念孙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他毕生学术思想的体现。学者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段玉载誉之为“不朽之作”。《清史稿·儒林传》:“(念孙)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相似文献   

17.
女子足球起源于我国的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河南省嵩山的中岳三阚里,少金阚和启母阚上就绘有女子踢足球的生动壁面,动作清晰,形象逼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关于女子足球已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据康骈著的《剧录谈》记载,唐代有一女子,当军中少年在街上蹴鞠(古代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兰经》(又译《可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系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诵读”。公元七世纪上半叶,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世界第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它是当时阿拉伯社会各阶层要求统一各部落、解决社会经济危机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它的创立人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反对多神崇拜,把麦加的古莱氏部落供奉的主神安拉奉为唯一的神。他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从公元610年至632年,穆罕默德为创建和巩固伊斯兰教到处奔走,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王丽珠的《巍山南诏遗址》一文。 一千多年前,存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南诏政权,从始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23年即位(公元649年),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大长和国建立,历时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世。其中,在皮逻间兼并五诏,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县太和村)以前的八十九年,南诏都在今云南巍山回族自治县境内。这段时间,南诏生产力逐渐发展,领土不断扩张,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天文学家李淳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淳风是公元六、七世纪时,我国唐代的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算家。他多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淳风的祖籍为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县南部,即为淳风的故乡。淳风的父亲叫李播,在隋朝担任过官职,在天文学、文学方面很有些成就,曾经写过不少著作,淳风深受家父的影响,青少年时期读了不少书,对天文学和数学尤为感兴趣。唐朝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天文学家傅仁均编造的《戊寅元历》,对日月食的测报多次出现误差。年青的淳风因而上书驳傅仁均之历。他提出的18条意见,经过辩论和检验,其中有7条被采纳了。由此,他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随后即授予将士郎,担任了执掌天文历算等职事的太史局太史令。显庆元年(公元656年),他又因修订国史有功,被封为昌乐县男(爵位)。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淳风又被改授为书阁郎中。咸亨(公元670年—673年)初,他的官职复旧,又回到太史局仍为太史令。淳风的生卒年月已无从查考,从史书的记载仅知他活了6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