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独设立一个“新诗单元”,这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辑上还是第一次,这大概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尤其是对新诗在观念上的一些变化。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与新诗(现代诗歌)其实是很隔膜的,甚至还有误解,以为新诗太“浅白”,不像古诗那样有味道,觉得没什么教头,也没什么学头。面对新诗单元的教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转变一下观念,调整好心态,否则,很难在新诗的海洋里徜徉起来。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诗渐渐被边缘化,这是学界、诗歌界的"共识"。新诗被边缘化的原因很复杂,外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散文化"现实以及一部分诗人力图将诗歌从社会中心分离,以献给"无限的少数人"[1]的自觉,都促使诗歌日益"窄化",走向"小圈子"。这种边缘化自然也成为新诗危机感的由来。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4.
鸥外鸥因其诗歌的"非诗"特质百年来沉潜于主流之外,成为文学史上的"失踪者",随着时代渐变和文学观念的更迭,鸥外鸥逐渐浮出历史地表,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从读者批评、文学史和选本三重向度去梳理鸥外鸥诗歌的传播接受史,发掘鸥外鸥被长期忽视的历史语境和局限,以此蠡测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审美嬗变与诗学轨迹.鸥外鸥从"失踪"到"浮现"的转变,是中国新诗在历经百年发展历程之后,走向更加开放、自信和包容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从1916年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开始新诗创作至今,中国新诗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新诗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成就斐然.新诗的形式风格、语言艺术、诗体建设都为21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作为东方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孔子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参与到"东学西渐"和"东化"的文化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8.
"建筑美"是闻一多新诗观念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从诗的分行、美学观念、诗的音乐性等角度展开论述"建筑美"的内涵,然后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反思其意义。闻一多"建筑美"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诗歌的视觉意义,而诗的分行的出现则进一步放大了"建筑美"的美学意义;同时,其内在精神也充满了中国律诗均齐美学与西方格律诗歌美学的调和;闻一多对诗形的追求与"五四"精神中所倡导的现代性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具体到诗歌实践,又可以看出从音尺数角度带来的均齐未必能促成音节的调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闻一多走入了囿于形式的窘境。  相似文献   

9.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少教多学"要求教师根据诗歌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少讲、精讲,根据支架教学理论搭建的教学支架与诗歌"少教多学"的要求契合。在教学中构建"宏观型"支架解决单元整体认知问题,"比较型""思维型"支架有助于诗歌文本深入解读,而"对照型"支架则有助于将拓展研究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支架教学",无疑是给学生提供了多级台阶,有利于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最初的喧嚣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1920年代初的“新诗”一度十分沉寂。面对这种情势,以徐志摩为代表的诗人意识到,必须在创作上有所作为,才能真正使“新诗”获得一种自立的地位。于是,一群诗歌观念相近的写作者集结于《晨报副镌.诗镌》,为“新诗”的美学合法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文化语境下 ,诗歌借鉴是进行艺术交流和推动诗歌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新诗就是在外国艺术尤其是外国诗歌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的。所谓诗歌借鉴 ,就是对外国诗歌的艺术观念、手法等有所借用 ,从而使本民族的诗歌具有更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歌借鉴主要包括直接借鉴、中介借鉴、间接借鉴等几种方式 ,它们各有特点 ,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试图从新诗对外国诗歌的借鉴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伊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现代派著名诗人,而且也是著名批评家和翻译家。他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开创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把中国诗歌传统带进了西方现代派文化之中,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他深信中国诗歌能为美国新诗"提供具有伟大的价值和实用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3.
从方言入诗的角度,梳理并回顾新诗史上与此相关的"读诗会"活动,将涉及到读诗会出现的原因、过程、呈现的方式、背后隐藏的声音等诸问题.在新诗白话化、口语化发展演变中,必然含纳从视觉艺术到听觉艺术转型的诗歌试验潮流.这一过程中有实质意义的一翼是异质性的不同声腔之和谐共存,它将在互动互补中继续推动新诗朝现实主义与口语化的方向缓缓流动.  相似文献   

14.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还原诗歌之美,品出诗歌之味。本文将从诗歌的韵味、意味、情味及未竟之余味四个方面来论述"诗之味",从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和结合意象分析,并对语言进行赏析,再结合想象来挖掘"诗之味",使诗歌教学更有诗味。  相似文献   

15.
"观念为本"物理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是以物理观念教学架构、物理观念建构的方式和途径、基于物理观念的物理教学单元设计、彰显物理观念的教学目标阐明等先期研究为前提的.以知识观转型、课程观转向、学习观转变等作为这种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全面而深入地阐述"物理观念"作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心地位的依据,阐明了"观念为本"物理教学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在纵览了国际上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成果和最新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所构建的"观念为本"物理教学设计新模式,同时对这一模式的主要构成元素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对模式的实质作出了简要的论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历来中国新诗被视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远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新体。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本文从本体角度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诸多影响,认为正是古典诗学的滋育和制约才造就了新诗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诗美流向。因此新诗变革的各种优劣现象都可以在古典诗学中找到其根源。  相似文献   

17.
《山居秋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诗歌单元的重要课文。传统授课迷信程序化教学设计,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目标。多维阐释教学契合诗歌意蕴,分别从美学视角和诗歌题眼建构课堂教学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拓展多维阐释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唐庚在宋代有"小东坡"之称.他重视诗歌的社会政治功能,这在北宋绍圣以后的诗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其在贬谪时期的诗作,不作"迁谪悲酸之态",深刻细致地抒发了蛮烟瘴雨之下的独特的人生感受,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诗歌艺术上,他追求自立,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迥然有别.学杜而能"得杜之正",意新语工,为陈与义、陆游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新诗理论产生在有现代性因素的中国土壤之中,其新诗主张包含着对相关传统的断裂.这些断裂表现在对诗人主体--反思建构性的自我的认定、诗歌内容--公众经验的探询、诗人情感认知方式--反思性私人经验的注重、以及对诗歌形式的现代化--欧化及民族性重构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诗人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朦胧诗的滋养,但更多的是反叛和背离,并进行反动性书写。"新生代"对"新诗潮"的反动性书写实际上标示了他们张扬个性、关注人的本质的一面。"新生代"诗歌在诗向个人回归的进程中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诗歌过于关注琐细的日常生活,导致了诗歌高远阔大意境的缺失,而诗歌回归日常生活本身也给诗歌染上了些许卑微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