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斐  耿信笃 《科学通报》2010,55(11):992-995
提出了一个用无孔色谱填料实现高分离度、高速和高样品负载(三高)分离整体蛋白的新方法. 把颗粒直径1.0 μm 无孔填料装填在直径远大于其厚度的色谱饼中, 用该色谱饼完全分离 1.0 和40 μg 的7 种标准蛋白, 还基本上完全分离了总量为0.5 mg 的这7 种蛋白, 同时达到了该 “三高”目标. 这项研究极大地扩展了用无孔填料分离整体蛋白的应用范围. 如果减小色谱饼体积, 使用粒径更小的无孔色谱填料, 那么预计会取得更好的“三高”效果和在蛋白质组学中整体蛋白的分离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分离无机阴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是以C_8或C_(13)键合担体为固定相、甲醇/水或乙腈/水中加入含有烷基和离子基团的离子对试剂作为流动相的色谱系统中实现的。反相离子对色谱不仅保持了反相色谱法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等所固有的优点,而且能同时分离离子和中性分子的混合物。最近有人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间接紫外检测分离无机阴离子。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电色谱梯度洗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微柱色谱电分离模式。这种模式中,流动相依靠电渗流来振动,因此与液相色说相比电色谱分离可以达到更高柱效,分析速度也大为提高。复杂样品的分离需要发展的应的梯度电色谱洗脱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高效、高灵敏度、范围广、流动相选择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化学、药物及食品卫生领域广泛应用,是现代分离测定的重要手段.文章针对液相色谱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反相离子对色谱中保留值变化规律式中系数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汉法 《科学通报》1991,36(6):433-433
反相离子对色谱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检测和染料合成中间体等样品的分离分析.为了进行反相离子对色谱保留机理的研究和分离条件的选择,冲洗剂组成的优化,已有一些色谱工作者提出相应的关系式,预测冲洗剂参数对保留值的影响,我们应用统计热  相似文献   

6.
周建威 《科学通报》1989,34(10):746-746
作者曾报道用柱色谱或高压液相色谱对反应体系中多种自由基加合物进行分离,然后用ESR方法逐一鉴定其结构,这种不联机操作方法,需对所有组分都进行分离、收集和浓缩,步骤比较繁琐。为此,本文发展了高压液相色谱与ESR谱仪直接联机分离和鉴定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膜色谱模型建立及其生物亲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广德  贺浪冲  边晓丽  赵良 《科学通报》2005,50(16):1709-1713
建立胰岛β-细胞膜色谱模型, 以硅胶为载体, 将兔胰腺b-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制备成胰岛β-细胞膜固定相. 用lowry法测定膜蛋白含量, 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分析技术, 对固定相表面特性进行分析, 并测定其K+, Na+-ATP酶活性. 胰岛β-细胞膜色谱柱(10 mm × 2 mm, I.D.)在(37 ± 0.5)℃条件下, 以25 mmo1·L-1硫酸铵缓冲液(pH 7.4)为流动相, 流速为0.2 mL·min-1, 在不同检测波长分析了4种磺酰脲类降血糖药物格列喹酮、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和格列奇特的保留特性, 用药物容量因子的对数值(logk′)表示其亲合作用强度. 并与药物对小鼠正常血糖的活性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高效离子色谱技术自1975年由Small[1]创立以来,已成为测定ppm_ppb级无机阴离子(包括一些有机阴离子)的主要分析方法.然而,长期以来,离子色谱仪只能直接用于自来水、雨水和河水等清洁水体样品的分析.对于象环境污水等含有机物的样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有机物前处理,否则就会污染价值昂贵的色谱柱.这是由于色谱柱中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固定相不能用有机溶剂进行去污处理,超过10%的甲醇水溶液就会引起柱床的破坏,这一缺陷一度制约了色谱柱使用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和分析仪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9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离子色谱仪生产厂商…  相似文献   

9.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是20世纪90年代商品化的仪器, 具有峰容量大、分辨率及灵敏度高等特点, 但利用该仪器解决石油地质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才刚刚起步. 通过对柱系统的选择以及对升温程序、调制周期、热吹时间、载气流速、采集频率、数据处理等实验参数的优化,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石油样品中芳烃组分的分析方法. 芳烃组分中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在二维谱图上呈区带分布, 每一区带中同系物根据取代基个数的不同呈瓦片状排列, 根据其二维图谱特征和各化合物的质谱谱图, 对各化合物进行了定性鉴定, 化合物依据极性大小和环数多少在同一谱图上的不同空间展布, 直观反映芳烃中各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一些在普通色谱-质谱图谱上重叠的化合物峰在二维谱图上被完全分开, 有利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一些含量很低的杂环原子芳香族化合物由于其极性的差异可以与干扰的芳烃化合物分开, 利用该方法可以很清晰地被识别和鉴定. 该方法的建立和图谱识别为石油地质实验工作者提供了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开展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惯性微流原理的微流控芯片用于血浆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炜东  张何  徐涛  李卓荣  周雷激  杨梦甦 《科学通报》2011,56(21):1711-1719
血浆是临床生化检验中一类广泛使用的样品, 从全血中分离血浆是生命医学研究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惯性微流(inertial microfluidics)原理的主要特点是无需施加任何外力如电磁力等, 仅依靠液体流动就可以在微通道内实现一定尺寸的微粒或细胞的聚焦流动. 本研究基于惯性微流原理, 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弯管结构通道的微流控芯片. 采用制备的荧光微球作为模型样品考察了装置的性能, 发现尺寸越大的微球保持惯性聚集流动的流速范围也越大. 在此基础上, 利用发展的芯片平台成功实现从稀释的血液样品中将血浆分离. 使用芯片对样品进行两次分离, 即二级分离后, 血液中血红细胞的分离效率超过90%. 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等特点, 不仅可以快速分离血浆, 而且对血细胞基本无损, 易于作为功能模块与现有的一些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 LOC)系统集成结合.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对复杂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分离和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法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小、设备简单、投资小、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并结合水资源特点讨论了气相色谱在水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82,27(19):1175-1175
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来调节色谱柱的选择性,以适应广泛分析的特殊要求,是液相色谱本质上的优点。为此,必须研究流动相的组成在全浓度范围内改变时,保留值变化的系统数据以及能描述这种变化的关系式,但至今能描述全浓度范围内保留值变化的统一关系式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13.
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HPCZE)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迅速成为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又一个新型的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影响HPCZE迁移行为的因素很多,如缓冲液条件、柱子类型及大小,柱温、操作电流或电压,样品本身的电荷及大小也对迁移行为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以一组结构上只分别相差一个甘氨酸基团的小肽样品为对象,分别考察了高效毛细管电泳中操作电流和柱温对迁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立改  杨更亮  雷环  王洋  闫翠红 《科学通报》2012,(31):2942-2947
以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二元单体,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聚(乙烯基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整体柱.红外光谱测得聚合物表面功能基团,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聚合物的内部形态,压汞法考察了聚合物的孔径分布等参数.将该整体柱用作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不仅对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成功分离,并对α-淀粉酶、溶菌酶、蜗牛酶和木瓜酶的混合物进行了成功分离.结果表明,通过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得到的整体柱具有结构均匀、通透性好、易于实现聚合物功能化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方便、高效、廉价的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玉奎 《科学通报》1994,39(24):2241-2241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鉴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因而大大加速了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年,毛细管区带电泳和飞行时间质谱在分离和鉴定生物大分子方面显示了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本文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和飞行时间质谱,对常压色谱分离得到的蛇毒蛋白中的某些活性组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讨论了三种技术在分离蛇毒蛋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吴宁生 《科学通报》1980,25(21):982-982
最近,Kaiser提出“ABT概念”和色谱柱的实际塔板数n_实,认为用n_实评价色谱柱的质量,比用理论塔板数n和有效塔板数n_(有效)来评价色谱柱优越。综合Kaiser的观点(包括所作的补充),可将“ABT概念”归纳如下。用一组结构相似的物质,在恒温和恒压条件下,正确地操作(即快速进样、进样量对柱不超载、正确检测和记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次提出了中药复方全成分黑箱分析的基本思路,指出了智能多模式多柱色谱系统(IMMC)及其联用技术是解决中药复方黑箱分析的方法基础,液相色谱统一方法是其突破口,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提出了对中药复方进行从非水反相(异丙醇-甲醇)到纯水反相进行系统分离摸索,将未知样品转化为已知样品的方法,并对黄芪66个化学成分,当归78个化学成分和当归补血汤71个化学成分进行了a,c指数和紫外光谱的测定。发展了复杂样品的  相似文献   

18.
陈农 《科学通报》1993,38(1):37-37
尽管高效液相色谱在高效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色谱峰定性方面却遇到了很多困难;目前对于色谱工作者来说,可以利用的定性依据仍然是溶质的保留值,通常的方法是,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将未知峰的保留值与标准物的保留值作比较来进行定性,所以如何准确的预测溶质的保留值就成了色谱定性的主要研究内容。我们在考察反相液相色谱不同C_(18)柱上的保留行为时提出了作用指数的概念,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采用作用指数预测保留值  相似文献   

19.
赵毅 《科学通报》1990,35(3):195-195
关于多种配体与相应金属形成螯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已有专门综述,但金属-2-(5-溴-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螯合物的HPLC研究报道不多。现有文献中通过一次分离来检测多金属离子的报道较少,特别是在色谱流动相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氯化钠时探讨金属螯合物的色谱保留行为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磷脂单分子层相状态与分子畴结构的AFM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敏 《科学通报》1994,39(16):1526-1526
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是一种受到人们广泛重视的分子有序化和定向化方法.利用该技术可在液面获得二维紧密排列的单分子层,并可将其转移至固体表面实现多层组装以构成各类分子器件.液界面上单分子层的结晶过程和相行为,包括相分离、相转变等已被Mohawld等人用荧光显微镜和Mobius等人用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过.然而,对它们转移至固体表面上状况的研究却几乎未见报道.特别是用这两种分析手段根本无法观察到单分子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