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利用及选择是人们了解相对较少的生态过程之一,由于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Small Solitary Forest Ruminant,SSFR)具有相对孤居、行踪隐蔽、警惕性高及栖息地郁闭度较大而难以被目击等特点,对SSFR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研究更加困难.由于栖息地保护是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种群恢复的最根本途径,野生动物栖息地利用及生境选择成为世界各国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简要概述了小型林间独栖反刍动物的特点,阐述了不同尺度水平的SSFR栖息地选择研究的现状,强调了多尺度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栖息地片断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马鹿(Cervuselaphus)、狍(Capreoluspygargus)、野猪(Susscrofa)3种有蹄类动物的同域共存机制,采用红外相机法和大样方法对黄泥河林业局所属林区3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重叠度较高,但活动高峰彼此错开,马鹿和狍为晨昏类型动物,野猪为昼行性动物;在黄泥河林区内,三者栖息地重叠面积较大,马鹿和狍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648和0.865,马鹿和野猪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601和0.809,狍和野猪地理分布重叠度的D值和I值分别为0.701和0.912;3种有蹄类动物在海拔、人为干扰因素下实现空间生态位分离. 相似文献
3.
2006年3-9月,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系统搜索法对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遥测时间超过4个月的3只雌性个体的研究表明:白腹锦鸡雌鸟的繁殖期活动区面积为(31.16±26.02) hm2,核心区面积为(10.06±8.47) hm2;繁殖鸟的活动区在产卵前后有明显变化,算术中心距离超过300 m,未繁殖鸟不明显.白腹锦鸡雌鸟主要选择较稀疏、稍矮、盖度较大、倒木数少的乔木环境和较密而盖度较大的灌木、草本植物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格华箐对一群数量约为50只的野生猕猴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初步调查.根据记录的猕猴活动位点,设置60个20m×20m的样方,测定了14个生态因子(郁闭度、地形特征、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植被类型、水源距离、人为干扰、乔木数、死树情况、砍伐情况、乔木胸径、地面果实数).主成分分析表明,格华箐猕猴冬季偏好在坡度20°~40°、郁闭度在60%~100%的山坡坡面活动;活动区间一般在海拔2 500~3 200m;比较喜欢常绿阔叶林,喜欢的乔木平均胸径>20cm;喜欢远离人群(>500m)的生境;较为偏好离水源较近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5.
西藏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择进行了描述。把当雄县羊八井镇的羊间温泉作为野外观测点,对温泉蛇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文章认为温泉蛇在石堆的出现概率最高,它的活动高峰期是下午15∶00,活动频率与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比较荒漠沙蜥利用生境和潜在可利用生境的9个生态因子,目的是调查其栖息地选择的地理和季节变异.研究表明荒漠沙蜥栖息地选择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地理差异.多数种群在繁殖前均选择植被盖度较低的、日晒条件好的生境,而繁殖后选择草本盖度较高、食物条件较好的生境.对照样方季节变异不明显,表明该差异主要由沙蜥的主动选择引起.繁殖前温度相对较低,沙蜥为了获得较高体温、保证生殖腺发育而选择低盖度生境;繁殖后期为了避免高温、快速积累越冬所需脂肪而选择高草本盖度生境.无论对照样方还是选择样方均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且参数的变异模式相同,表明栖息地的地理差异与生境的差异有一定关系.此外,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沙蜥也会权衡逃避敌害和取食的利害,而做出有利于其存活和繁殖的选择.如在灌丛盖度较高逃避捕食较容易的生境会较多地考虑日晒和取食,而在植被盖度较低食物不利时侧重取食. 相似文献
7.
2018年和2019年春季,借助于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浙江省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对红腹锦鸡逃逸种群的栖息地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倾向选择中坡位、坡度中等(31.57±2.78°)的阔叶林与针叶林栖息,其乔木盖度较低(50±7%)和倒木数量较少(每10 m2根数为4.71±0.86)而落叶盖度较大(90±4%),并具有优良的避风性和中等湿润度的土壤(p〈0.05或0.01);而海拔、乔木数量、乔木均高、坡向、灌木盖度和均高、草本盖度、离水源距离及干扰距离等生态因子对其栖息地选择的影响不显著(p〉0.05).分析表明,逃逸的红腹锦鸡种群主要在食物资源丰富、视野较为开阔的林地栖息繁衍和建群,其栖息地选择能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选择可塑性.综上所述,逃逸红腹锦鸡的栖息地选择可能受食物、隐蔽性、气候、地理条件和障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马鸡冬季群体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3年1-4和10-12月考察了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格瓦村、冉子村等地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群体的栖息地选择.采用样线法进行系统取样或随机取样调查,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判定遇见样方(有白马鸡出现)和未遇样方(无白马鸡出现)间呈显著差异的环境变量,对这些变量进行数据转换(同一类型的变量相互乘积)并以它们为自变量,以白马鸡的出现赋值为1或不出现赋值为0为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结果中保留相关显著的变量(t检验,P<0.05),从而得到白马鸡栖息地选择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距水源距离、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在遇见样方与未遇样方间呈显著差异(P<0.05),数据转换后引入的3个新变量亦呈显著差异(P<0.05);回归等式的决定系数较高且回归相关显著(r2=0.832,F=17.125,df=4,P=0.000),各自变量也相关显著(t检验,P<0.05),而灌木盖度、灌木高度、乔木盖度、乔木高度、乔木胸径和草本盖度等变量相关不显著(t检验,P>0.05).在3个乡的考察中对该经验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数据变换,以与经验模型相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最后根据得到的各变量系数利用经验公式对白马鸡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预测.以0.5为切断点将预测结果转化为0/1二态数据,利用成对样本t检验来验证经验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区域利用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等式均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并回归显著,各自变量均显著相关(t检验,P<0.05),成对样本t检验均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在河流生态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栖息地评估可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本文将河流生物栖息地评估方法分为水文水力学方法、河流地貌方法、栖息地模拟法和综合评估法4种类型,分别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环境的一种领域性森林鸟类.前期研究表明该鸟种实际利用的栖息地环境呈片段化分布,但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偏好尚不清楚.自2010至2019年,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郊区黑脸噪鹛种群及其栖息环境开展了连续十年的野外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林业小班为基本单元,对...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的评价方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分级标准的计算方法,并用可持续发展度模型来测度每一层次的现状发展程度及总体现状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2.
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生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境破碎化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综合论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成因和以景观生态学、异质种群学说、岛屿生物地理学组成的理论基础,并着重论述了生境破碎化对非人灵长类的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栖息地偏好对物种之间竞争结果的影响,从生物入侵的角度,建立了带有栖息地偏好的模拟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讨论了该模型的性质,并研究了一类新问题,得到某一类物种个体的固定概率与另外一类物种个体固定概率的比值与第一类物种对第一种植物的偏好、第二类物种对第二种植物的偏好、第一种植物占所有植物的比例,以及前两类物种总数的关系,并且推导出前两类物种的个体的后代占据整个种群的概率公式,进一步利用Moran过程讨论,给出相应的计算过程。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受栖息地偏好的影响,该结果对研究栖息地偏好在物种竞争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特征选择作为数据处理的预步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借鉴图的方法,可认为重要的特征应该具有使同类样本更加聚集在同类之中,而使非同类样本间的间隔应该尽可能大的特点.首先详细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基于图的特征选择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比较;接着给出了当前基于图的特征选择算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基于图的特征选择算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两物种竞争模型出发,提出了集合种群上3物种的食物网机制,构造了一个捕食者和两个猎物(似然竞争)受生境破坏影响的新模型;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数值模拟和网格模型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了生境破坏对集合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集合种群似然竞争模型系统对生境破坏非常敏感,生境破坏导致了更不稳定的动态,而且发现具有较小捕食者侵占率的猎物受生境破坏影响较大,进而表明了猎物对捕食者的敏感度与受生境破坏的影响之间存在负藕联关系;适当的生境破坏有利于劣势物种的生存;捕食者通过猎物受到生境破坏的间接影响,而且在生境破坏生态过程中捕食者是脆弱的.该研究结果为物种续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电解质基本单元选取的方法 ,并将相关电化学物理量的计算及相关重要公式的表现形式规范化。同时 ,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FANGYi-ping ZENGYong LIShi-ming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5,10(4):730-738
Starting from the pressure on habitat of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brought about by traveling activ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ch philosophy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is philosophy,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ssion of habitat protection, functional division, habitat maintenanc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study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lose rel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shared between nature reserve and resi-dents in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have set an exemplary example for other nature reserves.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微观角度出发,着重于城镇范围内,对户外广告牌的位置类型,影响其位置选择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户外广告牌位置选择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