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9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两年来,在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具体指导和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乘"三化"建设的东风,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切实加强领导,多方组织投入,突出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功能优势开始显现,辐射作用日益增强,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农民"致富的加油站"、"奔小康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山东省莒县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机制,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为纽带,充分调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民办科技机构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进一步壮大了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拓宽了农业科技推广渠道,有力改变了"官办"农科力量不足的局面,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推进了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强了全县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遇到了新矛盾,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面对这一新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共识,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紧密合作,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星火、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中试与示范等科技基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部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湖南省于2003年承担启动了国家"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专项".根据科技部的部署,我们先后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年度计划,并围绕稻米等5大积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了10个项目(其中国家项目5个).项目实施一年来,全省以稻米积聚产业的发展为核心,围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工企业、稻米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五大主体,产学研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基本形成了稻米等优势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时带动了湖南省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省级科技专家大院 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提高.同时,通过加强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在大院的集成以及市、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实行上下联动,加强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农业技术市场(以下简称石家庄农技市场)是河北省首家常设农业技术市场,以石家庄市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几年来,市场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奔小康为己任,把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为发展宗旨,在加快石家庄市的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常设农业技术市场的3大功能: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展示展销功能;农业技术信息的聚散发布功能;农业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中介的"四技"服务功能;并先后建立了11个分市场;共引进省内外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业生产企业等500家,共计实现交易额14亿元;定期或不定期为农民组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000余次,累计培训达2万余人次;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科技大篷车"下乡服务活动,遍及11个县市的100余个乡村,咨询人数达6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农业技术资料达40万余份.为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全球性的农业科技革命已经形成,农业生物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信息技术、核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把握世纪之交的机遇和挑战,按照"创新、创业、创环境"的科技发展思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尤其是农业生物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湖南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提升和改造,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一、园区概况 辽宁阜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01年9月3日由科技部确定的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园区座落在阜新市东出口,紧邻市区,全区总面积16.25平方公里(2.44万亩),耕地面积1.28万亩,园区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00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山东省龙口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其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201项,争取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30种;申请专利2434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1项;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3%.曾先后被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全国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相似文献   

10.
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湘西的资源优势和吉首大学的科技优势,采用"公司+大学+协会+农户"产业化模式,在湘西实施猕猴桃产业化建设,通过5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猕猴桃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湘西经济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三化"建设和山区退耕还林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5,(19):16-18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农业科技工作面向"三农"主战场,动员和团结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投入得到大幅度加强,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育科技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就业增收为目的,通过"863"、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效提升了农民科技创新与储备能力,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石门县坚持以科技兴农为重点,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促进特色农业壮大,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45%.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单位"、"湖南农村技术市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就是生产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国家"金农工程"和相关科技计划的带动下,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略显滞后,"数字鸿沟"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一道"门槛".推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协调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兴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而落实科技兴农战略的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约为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部将2003年定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又把农业和农村作为重中之重,无疑是抓住了我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瓶颈问题,倘若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抓下去,对加快我国农村小康建设乃至农业现代化建设,定将产生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针对灌溉水源缺乏的东北半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问题,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开发研制了解决季节性干旱的暗式注水点播机,中耕作物补水施肥机;通过国家水利部"948"计划引进日本川边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经消化、吸收、创新后,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已成形系列化机械.这些成果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实用型技术证书和发明奖.在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发展质量效益型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新技术.将上述技术以"移动式注水灌溉系列机具成果转化"、"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成果转化"两个专题申报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双双中标并获得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基础研究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技术进步的源泉,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十多年来,国家在加强和推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例如:将农业列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重点领域,实施了"农作物基因资源工程"重大科学工程,建设了北京、青海种质资源库等一批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同时,加快了农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农业科研院所的改革,加强了对人才队伍的投入,农业基础研究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特征.山东省邹平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世纪之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几年来成效显著.目前,该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入历史最好发展阶段,其中,较高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大幅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推动该县提前三年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攸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南端,全县辖0个乡镇,农业人口64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已形成粮食、牲猪、水果、茶叶、蔬菜、林木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近年来,攸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跨入湖南省第一批小康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位居全省12位.1999年、2001年、2003年连续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24日,湖南省永兴县渔场会议室里欢声阵阵,县科技局、县渔场分别与5个乡镇16户农民签订了400亩混养、15亩精养的鳜鱼养殖合同,并成立了便江鳜鱼养殖协会.由县科技局垫付种苗资金,县渔场提供鱼苗,养殖协会负责技术推广服务、信息交流、产品销售.保底收购每公斤达26元,仅此一项将为农民增收达80万元以上,这样不仅为鳜鱼人工规模繁育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平台,而且为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