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21世纪,"Interaction"成为设计各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空间设计应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论来建构其交互体验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认知科学、环境心理学为工具,分析人对空间的需求与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设计师以此为基础,分割和建构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创造不仅能够容纳人的行为而且能够与人的自我认同相契合的空间,从而让空间绽现人自身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Stein E;M.等人的方法和逆Abel变换等工具,研究了非紧致复Riemann对称空间上的振荡乘子,续集和Giulins S.等人关于一秩对称空间的结论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4.
外部空间是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是人们外部活动的载体、生活的容器;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而人的感知.行为也影响着环境。以人为本的外部环境设计才能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付刚  秦婷婷  綦亮 《科技信息》2008,(15):111-111
“设计”是处理人的生理、心理与环境关系的问题。室内空间设计是反映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创造的舞台。人的本质趋向于有选择地对待现实空间,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建筑空间的感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而同时作用于人的空间因素让人产生的反应则非常复杂。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精神影响因素;另一类为生理舒适因素。人类对空间最基本的需要是促进空间进化的原动力,空间是人类借助于对象化的力量而造就出来的一个目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形态中的人类行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空间的创造,为人类提供了一个优化的生活环境,人类的各种行为也同时塑造了城市空间,城市是建筑与文化的集成,建筑个性的多样化应融入城市环境的整体性之中,才能保证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和生活环境的认知,把握和使用,因此,只有加深对人的认识,将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人的行为模式统一起来加以研究,才能推动和完成城市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8.
数媒技术的发展不仅导致了社会的变化,而且使得人类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了相当的变化,数媒技术作为一种媒介是人和人产生了交互或者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特别是人类与环境(产品,信息,空间等)之间的接触,并且思想沟通的空间介面的距离的意思也渐渐变得模糊。这就产生了新的用语和概念,赋予了新的概念更新的意义。感性设计和交互设计是一直在研究的主题。随着数媒社会中的技术不断发展,慢慢向以人为中心过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向可能性的空间转变。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离乡背井的福建人在移居地兴建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宫馆空间最初往往合二为一。闽人在宫馆中进行祀神、议事等社会生活,帮助其完成身份认同,塑造族群共同体,更顺利地适应环境,谋求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的空间关系呈现出从合一走向分离的趋势,其文化传承的空间意义愈加凸显。从再造原乡到文化传承,妈祖宫庙与福建会馆不仅是地理的、物质的空间,也是社会文化的空间,既是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媒介、载体,又是凝聚“海丝”沿线全体闽人及至华人的纽带、桥梁。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城市规划解决的是上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觉感受尺度为准组合而成的城市空,而建筑设计则解决诸因素中建筑个体功能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研究城市空间,必然要对其分解,以期得到它的构成要素.既然城市空间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必然得从人的知觉、心理、行为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完备度量空间与紧度量空间上的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Kada等人在度量空间中引入了w-距离、在完备度量空间和紧度量空间上引入了w-距离,从而得到了两个新的不动点定,这些定理推广了Kannan不动点定理以及Jeng-sheok Ume and Kada等人的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环境设计中忽视小环境、小空间的局面,从现状中加以分析,提出人是城市环境空间的主体,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必须关注人的尺寸与感受,并最终反映、包含和支持人的活动,回答环境空间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筑空间的内外之分,是建筑自身发展的过程,并成为人辨识在空间之中的位置的依据,从而使空间变成了人存在的部分。建筑不仅为人提供一遮风避雨的场所,还与人的居住相关。与的传统观点不同,海德格尔基于基础存在论,揭示了建筑与居住的深切关联。此种关切对于分析当代建筑带来了启示,指出当代建筑乃虚无化、技术化和欲望化。  相似文献   

14.
贾军红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5):66-68,92
借助于心理空间的相关理论,指示映射现象可以阐释为: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断构建心理空间,由于语用目的的不同和指示词的使用。说话人的位置可以转移到听话人所在的空间,于是指示中心就从说话人转移到听话人(或其他参加者)身上;通过使用移情指示词this和that,说话人似乎是在现实之中或之外建立了另外一个空间,并且往往把自己喜爱的人或物放在自己所处的空间(或距离自己近的地方),把不喜欢的人或物放在另外一个空间(或在心理上距离自己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指出Banach空间X的两个可补子空间之和未必再是X的可补子空间,但当P和Q都是X上连续线性投影算子且PQ是严格奇异算子时,PX+QX是可补的。进而推出有限人两两不可比的可补子空间之和是可补的。  相似文献   

16.
谷白鸯 《科技信息》2008,(15):316-316
住宅是人类生活环境中典型的、集中的、优化的、活跃的构成要素,是满足人类需求必不可少的环境构建,是繁忙的现代人温暖舒适的避风港,因而营造一个好的家居环境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日益改善,居民们除了选购美观实用的家具摆设外,更多的是注重室内装饰的整体效果,因此室内设计的色彩就显得较为关键了,它让居室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7.
空间利用权的内涵界定及其在物权法上的规范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行土地公有制的我国,无需强调空间所有权问题,空间权的核心仅在于空间利用权。空间利用权是指在土地使用权及其效力所及空间之外,对地表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所享有的排他使用权。其权利人是土地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其客体是各种土地使用权及其效力所及必要空间范围之外的特定空间;空间利用权只能从土地所有权人或其他空间利用权人处取得,而不能从土地使用权人处取得。空间利用权除其客体为可以“视为物”的空间之外,并无其他更多的特殊性,因此对其不应也无须作为独立的用益物权类型来认识和规定,关于其客体必须特定、设立必须登记以及效力的排他和所受限制等问题,均得准用不动产用益物权的相应规定。物权法草案四次审议稿中的规定可资赞同,但仍有完善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绘画者除了研究壁画自身元素之外,更多的是应当探索人与壁画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和人的接受状况,使公众真正接受与喜欢壁画,使壁画真正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崔萍 《科技资讯》2006,(19):231-232
人类的本质是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使环境更加符合人类生存的需要。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大多数人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室内环境中渡过,人类创造环境,同时环境影响人。在竞争激烈,生活相对紧张的现代社会,一个完美的空间环境,应该是除了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和精神功能。只有这样,环境空间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又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应用艺术,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有高度的艺术审美趣味,这是它存在的最基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校绿色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打造绿色图书馆的实践出发,论述了图书馆与校园的关系、图书馆与人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