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常听到这样的提问:台湾把计算机(computer)称为"电脑",不是很好吗,而且在社会上,很多人把计算机称为电脑,我们为什么不定为电脑,偏要定为"计算机"呢?这说明,很多人十分关心名词的定名,同时又可能不大了解大陆和台湾对计算机定名的实际情况.现就这个问题作一点说明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摘要 为了了解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的程度和性质,探讨缩小差别的途径,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通过对名词异同情况的分析,确定将名词的异同分为四类:A类——完全相同,B类——基本相同,C类——基本不同,D类——完全不同。本文给出了量化的结果,提出了缩小差异的途径和建议。
引言随着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以下简称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商贸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感到海峡两岸计算机名词(以下简称两岸名词)的差异,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障碍,影响着正常的业务工作。因此,人们越来越感到,在两岸计算机名词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名词的定名工作,探寻缩小两岸名词差异的途径或方法,势在必行。关于两岸名词的异同众说纷纭,有的说两岸名词差别甚大,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词不同;也有的说,约有六七成不同。为了了解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差异性质和程度,并从中寻找一点规律及解决办法,本人对两岸计算机名词的异同,做了较为系统的定量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常用的基本名词及少量固定搭配的复合词,而未抽选松散搭配的复合词。这是因为常用的基本名词是术语体系的基础,是构成大量复合词的源词。也就是说,只要基本名词的异同情况摸清楚了,那么由基本名词构成的大量复合名词的异同情况也就基本清楚了。关于取材方面,尽量选用两岸已正式公布的,或权威性的计算机名词或词典。在大陆方面,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4年颁布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为蓝本,参考已经完成审定工作的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稿)。在台湾方面,采用台湾“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国立编译馆”出版的《电子计算机名词》,“中央图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英汉计算机百科词典》及其他有关两岸名词的资料。在分析研究时,采用的办法是,首先抽取400条核心名词,即最基本的、常用的名词,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它们的异同情况及差异的性质,决定把两岸名词分为四类,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和完全不同名词。其次是,抽取几个英文字头的基本名词,以便进一步验证分类原则及各类名词的数量。通过分析,得出了各类名词的数量及其比例关系:完全相同名词占总数58.25%,基本相同名词占总数20%,基本不同名词占总数10.25%,完全不同名词占总数11.5%。一、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1.在两岸隔绝长达三十余年的期间,人们无法进行科技交流,无法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技术,各自处于自行发展阶段。2.这段期间正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产业、计算机应用飞速发展的时期。各方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产业是在相互无关,相互隔离的情况下快速成长起来的。各方的计算机名词是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定名的,因此,产生差别是十分自然的。3.自从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岸四地的科技交流,海外华人的科技交流,逐渐多起来,名词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此后,两岸名词的差异开始逐渐缩小。二、名词差异的影响1.影响科技交流及商贸活动。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大普及的时代,由于各方名词(或术语)存在差别,汉字编码和中文信息处理不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中文平台互不兼容,大大妨碍了信息或资讯直接交流,影响了产品销售市场。2.影响思想沟通,两岸之间的交流必须借助中间语言。同是炎黄子孙,但是由于两岸专业名词存在差异,人们口语交流时不得不借助英语作为中间语言,才能达到相互理解。即使是在只有华人进行交流的场合,大家也得用英语来沟通,才能取得共识。这常常会引起双方尴尬。在双方交谈时,由于名词的差异,讲话常易被误解。往往需要反复几次补充说明,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造成了时间、感情、精力的浪费。不妨讲个事例。十年前,台湾同仁来访,他们说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软体开发和程式规划,为台北做了很多很好的程式规划。由于“程式规划”的发音与“城市规划”完全相同,又由于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打断对方,我们一直认为他们是为城市规划开发软体的。他们讲完,当我们问到做城市规划如何与交通、道路、水电、通信、建筑部门合作时,他们顿时感到疑惑不解,互相交头接耳。然后,当一位先生用英语说:“我们的工作是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program design”时,引起了我方恍然的笑声。(注:台湾在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把“程式规划”定名为“程式设计”)3.妨碍文字交流。两岸四地的科技工作者和海外华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大家使用的都是汉语,书写的都是汉字,但是在书写合同、协议书、备忘录时,常常由于名词的差异,不得不加注释或写两个名词。例如,我们有一次与香港电脑学会在名词合作方面曾写过一个协议书,为了做到表述准确和互相尊重,不得不用括号方式注明对方名词。现摘抄一段作为示例:“双方愿意在计算机(电脑)名词审定方面进行合作,甲方负责完成程序设计(程式规划),建立术语数据库(资料库),最后将磁盘(磁碟)交给乙方。”短短一句话中,竟加了四个注释,造成了文字、时间及精力的浪费。后来,由于大家已经熟悉了,在交换文件时名词的使用也就随意多了。三、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分类基于对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情况(包括词形和词意等)及差异的程度或性质的分析,笔者认为将名词按异同分为四类是比较合适的,即:完全相同名词,基本相同名词,基本不同名词,完全不同名词。A类:完全相同名词,即名词的用词、构词、字序等完全一致,例如:计算机 电脑 代码 二进制 指令 命令处理器 算法 字长 预处理 编码 通道中断 链接 编译语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B类:基本相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相同,只是用词、构词或字序有所不同(大陆—台湾,下同),例如:网络—网路 地址—位址 存储器—储存器软件—软体 硬件—硬体 框图—方块图奇偶检验—奇偶检查 人工智能—人工智慧外围设备—周边设备 接口,界面—界面C类:基本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基本不同,用词、构词或字序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别较大,例如:字符—字元(character) 适配器—配接器(adapter)消息—讯息(message) 打印机—列印机(printer)数字—数位(digit)D类:完全不同名词,即名词的表面词意,用词、构词和字序等都不一致,易引起歧义,例如:信息—资讯(information) 位,比特—位元,比(bit)数据—资料(data) 字节—位元组,拜(byte)作业—工件(job) 假脱机—排存(spooling)汇编—组合(assembly) 流水线—管线(pipeline)转储—倾印;倒出(dump)四、两岸计算机名词异同的数量从400个核心名词,近1000个基本名词以及随机抽取名词的异同情况分析,得到基本相似的结果。在400个核心名词中,完全相同的名词有233个,基本相同的名词有80个,基本不同的名词有41个,完全不同的名词有46个。1.完全相同名词,即A类名词,有233个,占总数的58.25%。2.基本相同名词,即B类名词,有80个,占总数的20%。3.基本不同名词,即C类名词,有41个,占总数的10.25%。4.完全不同名词,即D类名词,有46个,占总数的11.5%。上述四类名词的比例关系分别是:完全相同名词与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B+C+D)=58.25%∶41.75%完全相同名词与完全不同名词的比例关系为:A∶D=58.25%∶11.5%因为基本相同名词只是词序或构词略有差别,所以对名词不做任何修改,都可理解其意义,不会影响使用。而且通过交流与合作,取得共识,达到统一的可能性很大。五、结论从上面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3点结论:1.两岸完全相同名词占58.25%,有很好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2.两岸不同名词(其中20%的B类词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占41.75%,有逐渐减少的可能;3.近几年来,随着两岸来往和交流的增加,差异名词出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有了可喜的变化。例如,在台湾1998年公布的名词中,“程式规划”(program design)改为“程式设计”;“定标程式”(benchmark program)改为“基准程式”;“资料通讯”(data communication)改为“数据通讯”;“滑鼠”(mouse)一词增加了“鼠标器”;“再新”(refreshing)增加了“刷新”等。在大陆方面已建议将“光盘”正式定名为“光碟”,建议将“调试”(debug )一词增加“除错”之称谓等。大陆和台湾在计算机名词定名方面都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因此大家只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就可以达成共识,并且能大大提高名词的质量与水平。大陆方面在定名时注重从名词的内涵或概念出发,用适当的汉字加以定名,如:menu定为“选单”(台湾定为“选项单”),dump定为“转储”,Internet定为“因特网”。台湾方面在定名时尽可能做到精简,例如:把scheduling定为“排程”,把routing定为“选路”,把write-protection定为“防写”等。再如,台湾方面力求用表意的汉字定名,而少用或不用外来语定名,例如:把copy定为“复制”和“副本”,而不用“拷贝”。难度较大的名词,是那些最基本的,常用的,互相牵连的不同名词。这些名词一经改动会影响全局,如程序—程式,数据—资料,信息—资讯,位—位元,汇编—组合,过程—程序等。对于这类名词,乍看上去,是很难协调一致的。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要想使各方都能容易理解和便于交流,解决的办法还是应该能找到的。比如说,把两岸不同名词按其概念,适当地分分类或分分层次,编一个不同名词转换表或对应表。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六、几点建议1.尽快编撰一本权威性的“两岸计算机名词对照”,以利于海内外华人参照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计算机名词分委员会非常愿意同两岸四地的同仁及海外华人携手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2.我们无论是居住在何处,工作在哪里,同是炎黄子孙。我们应在华人范围的各种活动中,尽可能使用汉语,不用或少用英语作为中间语言,以求在汉语环境中互相了解和熟悉。3.在新名词的审定方面,加强两岸四地的合作,建立一个常设的名词审定小组,通过各种便利手段,如因特网(Internet),经常交流新名词,讨论新名词的定名,使得新名词的定名取得共识,争取不再出现新的差异。结束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程度或性质上,两岸计算机名词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但是两岸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的日益增加,带动了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对名词(或术语)的重视和交流。反过来,为了推动科技交流和商贸活动,两岸四地科技人员及海外华人有义务积极开展名词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逐步缩小两岸名词差异作出努力。只要我们炎黄子孙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消除不同名词的障碍指日可待。附录:海峡两岸部分计算机名词差异对应表  相似文献   

3.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4.
摘要 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难的科技工作。我们在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例如收词原则、审定原则、名词生存周期、外来语应用、名词惟一性等。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个人的想法与体会。
由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第一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于1994年颁布后,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和用户的欢迎并且开始使用和推广,对于计算机术语的规范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更新换代时间日益缩短,计算机及其网络应用日益深入、广泛以及日益社会化,计算机名词术语大量涌现且与日俱增。社会上普遍反映第一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公布的名词数量太少(近3 000条),远不够使用。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社会各界的广泛需求,全国名词委决定进行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全国名词委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收选和审定了近7 000条名词。两批合起来,共有名词近1万条。下面就第二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收词原则、审定原则、名词生存周期、外来语应用、名词惟一性等,阐明个人的想法与体会。一、确定好收词原则是重要的初启环节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快,产品换代快,应用推广快,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普及快,在第一批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公布后,又出现了大量新名词。再加上厂家和商家竞相宣传或炒作,新名词数量暴涨且五花八门。要想跟上术语的发展速度,及时选准新名词,排除一般商业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为了做好名词的收选工作,我们首先讨论确定了收选名词的基本原则,规定必须收选哪些名词,不收哪些名词,最后确定“三收三不收”的原则。1.三收(1)重点收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名词,要涵盖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等整个学科,尤其是注意收集热点分支学科,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名词。又因为与计算机相交叉的学科很多,且相互之间的边缘难以界定,所以还应该适当收选与计算机学科密切相关的且经常使用的跨学科名词。(2)尽可能多地收选近几年出现的,概念或内涵比较明确的,相对稳定的新名词,特别是注重收集有关互联网技术、因特网及其应用的名词,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名词。但是,由于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十分迅猛,出现了许多冠以E,Web,net,digital字词的时髦名词。它们中不少名词还没有确定的概念,因此收集时要注意分析和筛选。(3)收选第一批遗漏的基本名词。第一批名词公布后发现有一些很常用的名词给漏掉了,如读出、写入、计算机字、字长、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由此我们体会到,往往越是很熟的名词,越是容易疏漏,因此要注意补充。关于名词的来源,我们强调要注意三个权威性:①取自权威性的工具书,如百科全书、标准、辞书等;②取自权威性的著作,如专著、会议录等;③取自权威单位出版的书籍、期刊及文献资料,如美国IEEE学会、ACM学会、IBM公司、微软公司等出版的书刊、辞书等。2.三不收(1)不收概念尚未确定或含混不清的名词。这类名词在新出现的计算机名词里,为数不少,例如:vaporware,vapourware(朦胧件,汽件,是指已在广告上推出,但还不能向顾客提供的软件),backdoor(后门),jellyware(柔件),nomad(流浪者),dogle(软件狗),fox message(狐狸消息)等。(2)不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或商品的名称、型号以及商品广告用语;不收厂家和商家的名称。因为很多计算机厂家和商家为了使自己名声大振,使自己的产品或商品易于招引客户,常把自己的名称及其产品或商品的名称或型号,起得很响亮,颇似术语;不收已经退役的或消亡的名词。在计算机名词中,这类词为数不少。(3)不收计算机病毒的名称,病毒名称已有4万余种,而且每周都会出现五六十种新病毒,例如:2000年5月4日开始肆虐世界的“爱虫”(I love you),很快就出现了23种变种。它们不属于术语范畴,所以不予以收选。但是要注意收选有关防治病毒方法和技术的名词。二、明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由于计算机名词产出快,来源杂,途径多,要想选准新名词,并及时地对其作出确切的科学的定名是十分困难的。计算机名词除具有术语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突出的特性,即名词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愈来愈被社会广泛使用,而且常常借用或沿用其他学科或普通生活方面的用语,这给定名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我们讨论通过了几个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1.认真执行全国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及其他国家法规;2.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新近公布的有关计算机的术语标准,尽可能与公布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术语保持一致;3.尊重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第一批计算机名词,只修订少数不妥的名词,多数名词原则上不变动;4.尊重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相关学科名词,凡是学科交叉的名词,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5.取得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特别是本专业人员的意见,注意征求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和使用者以及厂商的意见;6.对于一些重要词或疑难词,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多层次讨论的基础上予以定名,不能采取一般的表决方式。审定过程中,我们认真遵照定名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惟一性等原则,认真分析名词的实质,从其内涵或概念出发,进行定名。三、坚持可行的技术路线在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成和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即依靠计算机学会及其各专业委员会,与学术活动相结合,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力求名词定名准确。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多数委员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推荐产生的。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一个分支学科,有几十年实际工作经验,且热心于名词审定工作。名词委员中有些是学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或秘书长,他们能充分依靠各专业委员会,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在名词审定过程中,有些委员通过专业委员会向专家们征集名词,进而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术语命名问题。有些委员通过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会议上安排专门时间,请同行专家对分支学科名词进行初审。也就是说,一些分支学科名词的初审工作是依靠专业委员会进行的。同行们在一起讨论名词,兴趣很高,既热烈又深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次召开计算机名词委员会全体会议或分组会议,对名词进行多次复审。在形成初审稿和复审稿之后,再分送给几十位专家,请他们审稿。在完成上报稿后,又请权威专家给予复审。对于一些重点或难点名词,涉及面大的名词,我们组织几次专题讨论会,进行论证,例如,磁盘与光碟,语法与文法的专题讨论会。四、跟上术语的发展形势,与国际接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术语体系也在快速发展,术语所表达的概念有时会有潜移默化的变化。因此,我们应随时注意名词的发展变化,与国际接轨。以disk和disc两个词为例,很久以来,特别是在光碟未广泛应用以前,在国外和国内,这两个名词被看作是等同的,可以相互替换,因此磁盘和光碟均有两种英语写法,即magnetic disk,magnetic disc和optical disk,optical disc。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英等国出版的一些很有影响的、权威性的计算机及相关学科词典、科技期刊及专著,以及普通英语词典,已开始把disk和disc明鲜地区分开来,用disk专门表示磁盘,如magnetic disk,cartridge disk,floppy disk,hard disk,disk array; 而用disc专门表示光碟,如optical disc,laser disc(LD),compact disc(CD),digital video disc(DVD),disc array等。考虑到国际上disc与disk分别表示光碟与磁盘的发展变化,结合我国术语的发展并遵照术语表意惟一性的规定,我们决定与国际同步,用“盘”字对应于“disk”,专指磁盘,而用“碟”字对应于“disc”,专指光碟,从而把磁盘和光碟分开。这样,对于语言表述,技术交流,术语构成,文字简练,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因为每个名词的概念是单义的,透明的,表意清晰,可避免或防止出现歧义;可方便地构成复合词和缩短名词;可方便地省略magnetic或optical,而且不会引起混淆或误解。事实上,在英语词disk之前已很少冠以magnetic。对于汉语名词而言,也会收到同样的显著效果。这两个名词的区分和定名,是通过多次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后,才确定下来的。五、尊重相关学科的定名,与规范名词保持一致计算机学科是整个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学科,也是当前最活跃的学科,因此在审定计算机名词时,深感有责任在全国名词委的领导下,与各分委员会共同创建协调一致的科学技术术语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学科与许多相关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少计算机名词或者是直接使用或借用相关学科的名词,或者是使用相关学科的名词并赋予新义。对于这类名词,我们遵照全国名词委关于“名从主科”的原则,尽量与相关学科公布的名词保持一致。若因在本学科的内涵略有差别,或因已约定俗成,或因本学科已有同义词,实在不能统一的名词,我们则采取“又称”的办法,或另列一条的办法加以解决。例如,在程序设计语言和形式语言中使用的“文法”(grammar)、“语法”(syntax)两个名词与自然语言中的“语法”(grammar)、“句法”(syntax)不一致,常引起混淆。在第二批计算机名词审定过程中,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将人工语言中的“文法”改为“语法”,将“语法”改为“句法”,与自然语言保持一致。但形式语言中的文法已有特定意义,且使用范围有限,故不作改动。又如simulation一词,自动化学科定为“仿真”,而在这之前,计算机学科中的emulation已经定为“仿真”并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名词,不便改动,所以将simulation定为“模拟”。但是,考虑到自动化学科已定为仿真,我们在simulation一词之后加上又称“仿真”,例如,“并行模拟”parallel simulation,又称“并行仿真”。而且,有些复合词已定为“仿真”,例如:“仿真计算机”simulation computer。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及时了解和使用其他学科已经公布的或正在审定的规范名词,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引用,使得整个科技术语体系中的术语取得一致性。例如:engine一词,不是计算机的特有词。我们本想尊重相关学科的定名,是定“引擎”还是“发动机”,但遗憾的是未查到。在计算机名词中search engine常称为“搜索引擎”,引擎是音译,不一定合适。在其他一些复合名词中,对engine的处理,是根据其内涵定名的,例如,printer engine定为“打印机机心”,inference engine定为“推理机”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全国名词委制定相应措施,指导各分委员会,共创协调一致的术语体系。六、慎用外来语或外语缩略语定汉语名词在汉语名词中吸收了很多经过汉化的外来名词,丰富了我们的术语体系。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似乎有一种潮流,直接引入的外来语或缩略语日渐增多。就是在大众的、非专业的报纸上也常常使用外来语或缩略语,而且不加任何注释或说明。例如: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的一些文章中或标题中夹杂着CBD,MBO,EPO,CUBA,Shopping Mall,Watertower Place,CEO,CFO,CSO,WAP,FDA,WTO,MPA,HIV及其他一些外来语,而不加注汉字,有时很令人费解。在计算机名词里,流行着许多外来语或外语缩略语,用汉字对这类名词定名有时难度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若用汉字定名的话,要写很长一串汉字,显得很烦冗,眼下又想不出简明的汉语名词来取代;外来语简便,用惯了,有感情,舍不得放弃;用几个外来语或缩略语无所谓,其他行业人士慢慢会理解的。例如,“PMC表示”如果用汉字就是“进程存储开关表示”;“PCMCIA卡”,用汉字表示是“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卡”。事实上,每一个学科或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少惯用的外来语或外语缩略语。对于一个学科或一个行业而言,这些词的数量虽然不会很多,但是集合起来,就整个社会而言,数量就可能非常多。若不加以引导和限制,必然会泛滥成灾,后患无穷。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们中国也不得不像日本国那样,需要编辑出版一本厚厚的,不断扩充的外来语词典。到那时,就是阅读大众报纸杂志,也要经常查看外来语词典。这将给人们带来困难或不便,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众所周知,汉语具有大量的、非常丰富的表意文字,利用它们可以表示任意概念、任意事物、任意动作、任意现象。我们应该尽可能发挥汉字的优势,用汉字进行定名。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外来语或缩略语定汉语名词。这样,既便于国人及海外华人或使用汉字的外国人理解和使用,又可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因此,在计算机名词审定过程中,我们的原则是,开动脑筋,挖掘汉字潜力,尽可能从其概念或内涵出发,用汉字定名。当然,也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的名词是两个或三个人名的首字母的缩写而成,无法用汉字定名;有的名词是程序设计语言名称,是指令或命令的名称,译成汉字反到不便于使用,等等。对于这类名词的处理,有时很棘手,争论很激烈。建议全国名词委制定一个基本原则,对外来语及缩略语给出一些解决办法。七、掌握名词的生长规律,适时收选、定名及修订名词作为一种概念或事物,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它有诞生、发育、成长、衰老、消亡的过程,有自己的生存周期。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说,所谓名词的生存周期系指名词的诞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有些名词的生存周期很短,没有多长时间便衰老和消亡了。例如,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微波计算机,60年代初出现的多孔磁心存储器等。有些名词却有很长的生存周期,例如,电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磁盘等等。因此,我们应掌握名词的生长规律,适时地收选、定名、修订以及注销。从名词的生长规律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由于科学技术名词是不断地产生、成长、变化、衰老的,因此人们必须不停地对名词进行分析研究,对新名词应及时予以定名,对发展变化的名词要及时进行修订或再定名。所以说,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公益性的任务,是一项永不应间断的工作。2.对于新出生的名词,首先是要抓住出生的时机,尽快分析判断其生存周期,弄清它的概念,从其内涵予以定名,尽可能缩短出生与定名的时间差。但是,对于不成熟的名词,不能操之过急,待认清后予以定名。也就是说,新诞生的名词允许有一个认识过程,因为初次定的名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定得不是很好,一旦用起来,以后就难以更改。例如,在1993年审定第一批计算机名词时曾讨论过Internet,CD-ROM,disk/disc等名词。当时,因把握不准而未予以定名。而在审定第二批计算机名词时,这些名词的内涵或概念已经明确,且已经成熟,故定名就比较准确。然而,因为第二批计算机名词审定的时间与第一批名词间隔长了一些,使这些名词的出生与定名时间差显得过长。现在,正是计算机网络席卷全球的热潮时期,新词应运而生,很多名词之前常冠以E字成为时髦词,如e-bank,e-book,e-time,e-shop,e-home,e-stock,e-money,e-trade等多不胜举。但是很多名词的内涵或概念尚未确定,因此暂未定名。又如jellyware(柔件),vaporware,vapourware(朦胧件,汽件),nomad(流浪者),dogle(软件狗)等,也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3.要跟踪名词的发展,注意其变化,对于其内涵发生变化的名词,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修订或再定名。有关内容参见本文第四部分。4.对于确实已经退役或死亡的,而且又不能复苏的名词,应及时注销并加以说明。上面仅是一些肤浅看法,不妥之处,请给予指正。* 张伟研究员是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分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8.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现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 1993年公布的《数学名词》(科学出版社 ,1994 )将条件命题p q的变形式 : p q ,q p , q p的汉文名及相应的英文词分别审定为 :否命题  negativeproposition逆命题  converseproposition逆否命题  converse negativeproposition但从相关的英文文献来看 ,上述英文名值得商榷。首先 ,笔者认为negativeproposition的汉文名应该是否定命题[1- 5] ,而不是否命题。如所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遵循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文章就所发现的医学类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学科间定名不同、规范名词与同义词相互又称、热点名词与语言类工具书的差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纳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台湾“国立编译馆”确立的共同编订科技名词对照计划,并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现将海峡两岸生态学名词对照进展情况作一简述,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1.
12.
被中外学者推崇的“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工作启动,并已于2001年5月完成审定,计619条,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在《医学名词7》(科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  相似文献   

13.
被中外学者推崇的“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工作启动,并已于2001年5月完成审定,计619条,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在《医学名词7》(科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  相似文献   

1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0年2月对第112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2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锊”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1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0年2月对第112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2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锊”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1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第111号元素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合成后,200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颁布了其名称: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并于2006年1月20日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科学家、语言学家和名词工作者共聚一堂,对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以及元素中文定名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在讨论意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决定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为“钅仑”。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准备在此基础上制定元素中文定名规范,作为今后新元素定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术语研究》2010,(6):37-38
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是为了适应测绘学科的发展,由中国测绘学会申请,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后改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同意,于1987年3月正式成立,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和中国测绘学会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承担测绘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具体负责搜集、审定、公布测绘学科的新名词。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原则,一些研究者陆续开展了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在海峡两岸的名词交流工作方面,大气科学名词的两岸交流工作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学科之一,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审定工作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在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交流工作中,应该把握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和从属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研究》2006,8(1):F0002-F0002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