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Space空间科学中最有争议的是space的译法。space在英文中有两种基本含义 :( 1)泛指在广义空间 (包括时间和空间 )中存在的范围或区域。它既可作为可数名词 ,也可作为不可数名词用。在一维空间中可译为“距离或间距”等 ,二维空间中可译为“面积” ,三维空间中可译为“空间” ,时间上可译为“之间” ;( 2 )特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 ,只能作为不可数名词用 ,经常被译为“太空”或“空间” ,有时也被译为“航天”。Space在空间科学中常常译为“空间” ,例如spacephysics译为空间物理。优点是与英文完全…  相似文献   

2.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 ,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 ,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 ,1978年版 )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 ,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 ,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  相似文献   

3.
"Space"一词的直译就是"空间",space science和space physics分别译为"空间科学"和"空间物理学".这种译法比较确切和广义,且不带有人为的色彩.假如把"space"译成"太空",它就仅限于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这就把空间科学中比较重要的诸如大气电离层的研究排除在外了.  相似文献   

4.
Space是个多义词。在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 ,诸如哲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计算科学、航天和宇航等等 ,都有space的身影 ,但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与之对应的汉语词 ,主要是“空间”和“太空”。有时二者同义 ,可以混用 ,有的则完全有别 ,不容混淆。在哲学领域 ,对应的汉语词是“空间”、“空”、“宇”等。例如 ,时空 (space time)、无限空间 (infinitespace)、空间本原 (thenatureoftime)。这里的space没有尺度大小的限制 ,对应的汉语词决不能用“太空”。在数学内 ,对应…  相似文献   

5.
关于space的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4年我在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的编写时 ,就深感space的译法值得深入研讨。 1997年我在参加《高技术辞典》的编写时 ,更觉得应该把space的译法通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将其规范下来 ,便于正确地使用。无疑 ,这样做 ,对我国航天技术和太空科学的发展 ,很有建设意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 ,将spaceflight译为航天 ,spacecraft译为航天器 ,spaceshuttle译为航天飞机 ,spacestation译为航天站 ,spaceremotesensing译为航天…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文献中 ,在论述地理现象时一般将space译作空间 ,论述地球大气层以外的事物和现象时则将space译作航天或太空。在名词委审定颁布的《地理学名词》中 ,与space有关的词共 9条 :空间经济spatialeconomy ,空间组织spatialorganization ,空间体系spa tialsystem ,空间结构spatialstructure ,空间差距spatialdisparity ,空间相互作用spatialin teraction ,空间主权spatialsovereignty ,空间数据库管理…  相似文献   

7.
怎样称呼“大气层外的领域”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ace这个词 ,按其本意 ,可以任指一维、二维、三维的一定的领域 ,甚至可以指一段时间间隔。它所指的领域或区间 ,可以是一定范围内的 ,也可以是无边无际的 (见牛津和韦氏英语辞典 )。在这个意义上 ,把space译为“空间” ,应该是恰当的 ,无疑义的。但是 ,在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人类的活动“空间”从地球大气层内发展到地球大气层外 ,相应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候 ,space这个词又被赋予了一个特定的含义 ,它可以专指“地球大气层外的领域 (theregionbeyondtheearth’satmosph…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关航天技术的汉文名词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有空间、太空、宇宙、航天、宇航等 ,是从西文space、cosmos、astronautics、cosmonautics等意译而来。我认为空间和太空是通俗应用的名词 ,而作为学科名词应为航天 ,是从航海 (navigation)、航空 (aeronau tics)发展而来的。但从我国现已习惯的用法 ,空间飞行器是指大气层外的飞行器 ,而航天飞行器是指从地面飞向空间的所有飞行器 ,这样 ,航天技术也就包含了空间技术。宇航这个名词应继续保留 ,因为有些单位如“中国宇航学会…  相似文献   

9.
Space译作空间是一般常用词的译法 ,但在空间技术专业范围内随名词的不同 ,具有特殊的含义。太空 (space)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也称空间或外层空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 ,为便于划分 ,可将太阳系内的宇宙空间称之为太空 ,太阳系外的宇宙空间称为宇空。有时人们把地球静止卫星轨道高度 (约3 .5 8万公里 )以下的空间称为近地空间 ,把大于地球至月球距离 (约 38.4万公里 )的空间称为深空。航天 (spaceflight)是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航行活动。而航空 (aviation)是指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  相似文献   

10.
一、空间和太空无论是英文还是中文 ,“空间”(space)一词都是含义十分丰富的 ,其中都包括了“宇宙空间”的意义。用“空间”来表达“宇宙空间”、“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都是可以的 ,特别是在英文中 ,没有另外一个专用名词来表达这一具体的含义 ,space一词并无争议。但是在中文里 ,却另有一词 :“太空” ,它自古以来就是专门用来表述“宇宙空间”这一层意义的(尽管当时人们对“太空”的理解和现代人们的理解相去甚远 )。《辞源》( 1915年版 ) :太空 ,谓天也。指包围地球之空间而言。天本积气。望之无际。故曰太空。空间 ,常与…  相似文献   

11.
今年 2月 1日 ,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 ,美国的Columbia(哥伦比亚号 )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 ,7名航天员遇难 ,这一震惊世界的悲剧 ,引起了世人对航天飞机的密切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一下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往返于地面和太空轨道之间运转旅客、给养或设备的飞行器。在上世纪6 0年代Apollo(阿波罗 )登月工程接近完成时 ,美国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 )就寻求美国航天计划的未来发展。当时把航天员和设备送上太空的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的。于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即“航天飞机”(spaceshuttle)的概念想法就提出了。 1 …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来,航天名词的规范和统一,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继续努力解决。一、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不是海洋,也不是大气层,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3种:1.太空《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分册、国家军用标准《卫星术语》等均采用这个词,同时说明,又称“外层空间”或“空间”。“太空”是汉语固有的词汇,指“极高的天空”(见《现代汉语词典》)。现在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认识的深化,给“太空”以科学的定义,用它表示“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是顺理成章的事,具有汉语的特色,民族的特点。“太空”一词在科普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中使用较普遍。国内科技界,包括航天界自己使用尚不普遍,可能认为“太空”一词,不够专业,不够学术。2.外层空间、外空(outer space)联合国设有一个专门协商和推进各国航天活动的机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简称“外空委”,它的常设执行机构叫“外空司”。该委员会颁发的文件、资料常使用“外层空间”或“外空”。为了与联合国的文字、语言接轨,我国外交系统、外事部门等习惯用“外层空间”或“外空”。常用的组合词有:外空条约、外空法、外空武器、外空军备竞赛等。3.空间“空间”一词是英语space的直译,在国内科技界,特别是空间科学界用得较多。“空间”一词前面不加任何限定语,单独使用,容易同“空间”一词的本义——“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相混淆,引起误解。几年前,就曾有一位教授在接受某权威性报纸记者的专题采访时,把充分利用高度,发展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以节约平面面积的方法,也叫做“空间技术”。通常,在“空间”之前加上限定语以后,含义比较明确,不至于产生歧义,例如:外层空间、近地空间、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深空间等。“太空”、“外空”或“空间”是航天学科中最基本的术语,使用频率非常高,应力求统一。为此,建议将“太空”作为名正言顺的科技术语推广使用,让“太空”堂而皇之地步入科学的殿堂;表示“大气层以外”时,不再单独使用“空间”,只在其前有限定语或修饰语时才用,例如,外层空间、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等。2000年10月,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理事扩大会上,部分院士和专家强烈呼吁将“空间”改为“太空”,例如将“空间物理学”、“空间科学”改为“太空物理学”、“太空科学”等。二、关于“航天”、“空间”作为限定语与其他名词的组合20世纪60~70年代,在钱学森教授的建议和倡导下,将先前常用的“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星际航行”、“宇航”等名词统一为“航天”,同时将作限定语用的英语单词space基本上译成“航天”,而不用“空间”,例如:用“航天活动”代替“空间活动”(space activity);用“航天技术”代替“空间技术”(space technology);用“航天飞行”代替“空间飞行”、“太空飞行”(space flight);用“航天器”代替“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spacecraft);用“航天站”代替“空间站”(space station)、“轨道站”(orbital station);用“航天员”代替“宇宙航行员”、“宇航员”(astronaut);用“航天服”代替“宇宙服”、“宇航服”(space suit)等。该建议得到了国内航天界学者、专家和国家权威部门的赞同和响应,使大量有关航天和空间的组合名词在以“航天”为限定语的基础上逐渐统一,其成果体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分册、国家军用标准《卫星术语》等权威性出版物的编撰;国务院将第七机械工业部更名为航天工业部;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完成了第一批航天学科名词的审定。但是,近年来,代表同一事物的“航天××”和“空间××”频频同时出现,例如,“航天技术”与“空间技术”、“航天局”与“空间局”、“航天工业”与“空间工业”、“航天时代”与“空间时代”、“航天遥感”与“空间遥感”、“航天合作”与“空间合作”等等。名词不同易导致人们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或不同的含义。这不仅会使业外人士产生误解,也使业内人员在写文著书时,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就空间遥感、航天通信等航天技术开展国际空间合作”这样的词句,一会儿“航天”,一会儿“空间”,其实,本是一回事。无论从科学概念,还是从实践需要来说,“航天”不可能覆盖,也不应该代替space的全部含义。space有时必须译成“空间”或“太空”,例如:“空间探测(space exploration)”、“空间辐射(space radiation)”、“空间物理学(space physics)”、“空间天文学(space astronomy)”等,就不能分别译成“航天探测”、“航天辐射”、“航天物理学”、“航天天文学”等;又如“航天环境”与“空间环境”、“航天系统”与“空间系统”的含义是不同的,不能互换;“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碎片”等词已约定俗成,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也不宜改为“航天科学”、“航天应用”、“航天碎片”。当前迫切需要的是,讨论和制定一个准则,使“航天”和“空间”两词作为限定语时有所分工,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航天”,什么情况下用“空间”。本人建议:当一个名词表示出入太空,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活动及与航天器有关的事物时,用“航天”;当一个名词表示太空这一特定场所、位置,太空中的自然事物与固有特点及有关它们的描述与研究时,用“太空”或“空间”。至于“外空”和“宇航”二词,不能废除,但只限于特定情况下使用。“外空”一词,如前所述,主要用于与联合国外空委及国际裁军谈判对口的文件或文章及有outer space的译名;“宇航”一词,只在需要与“astronautics”对应时才用,目前已很少使用,大概只有“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和《宇航学报》等专有名词中还保留。至于“astronaut”则应规范地译为“航天员”,不用“宇航员”。但多年来,由于新闻界(主要是新华社)坚持用“宇航员”,所以一直改不过来。航天与空间科学两大学科关系极为密切,有许多科技术语是两个学科共用的。这些术语需要进行协调以取得一致。中国宇航学会负责航天名词的统一工作,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负责空间科学名词的统一。建议打破学会的界限,组织航天和空间科学两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与航天及空间科学都有关的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三、关于“航天”概念和释义的变异和扩展“航天”和“航天技术”的定义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等权威辞书和国家军用标准中均有准确的表述。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革,原有名词所对应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相继出现一些与原定义不一致的概念或释义:1.将航天划分为“大航天”与“小航天”“大航天”除“航天(技术)”的本义外,还包括导弹(技术);“小航天”才是原定义下的“航天”。由于“大”、“小”航天不是科技语言,为了有所区别,航天科技工作者有时不得不把“大航天”(技术)叫“航天技术”,而把“小航天”(技术)叫做“空间技术”。2.将航天(活动)概括为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项(活动)组成“航天活动”与“空间活动”、“航天技术”与“空间技术”本是同义词,这样一来,将空间技术(活动)降格为从属于航天技术(活动)的一部分,与航天技术原定义不一致。此外,还出现“航天科技”、“航天空间科技”等新词。这些词与“航天技术”、“空间技术”有何区别,需要给出准确的释义。3.将有一段飞行路线经过外层空间的弹道式反导导弹划入太空武器根据原来的定义,太空武器,或外空武器,是指以太空为基地(在太空部署、使用或发射)和以空间系统(航天器)为攻击目标的武器。太空武器是不包含弹道式导弹的。上述这些关于航天概念的变异、扩展及最新出现的与原有定义不一致的名词,都需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认真研究、讨论,以便实现航天名词的规范、协调和统一。四、关于外国航天器名称的翻译航天器名称虽然不是基本词,但是一种常见词,常出常新。国外新的航天器不断出现,航天器名称的翻译工作也不会终止。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对航天器名称的翻译基本上采用意译,只是在没有对应的、合适的汉语词汇情况下,才采用音译。但也不尽然,例如,早期的“阿波罗”(Apollo)月球飞船,就没有按其意义译成“太阳神”。航天器名称在意译中经常存在不统一的问题,例如,2000年7月俄罗斯为建造国际空间站发射的Звезда(相当于英语star)服务舱,就有“星辰”、“恒星”、“星”等不同译法,引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质疑;又如欧空局发射的“Cluster”卫星,汉语名称开始用一个字,译成“团”或“簇”,但一个字,读起来不顺口,航天器名称至少由两个汉字组成为好。“Cluster”后改译成“团星”或“星团”,而以后者为好,因为“团星”对应的英语易理解成“Cluster Star”。有的航天器名称是英文(或法文)多个单词的缩写词,而不是一个单词。如把它当作一个单词,译成汉语有时反而不顺。例如,POSEIDON实际上是法语Project d'Observatoire de Surveillance et d'Etudes Integrees de la Dynamique des Oceans.的缩写词,却根据英汉字典译成“海神”,是否有点画蛇添足了,不如像“SPOT”(也是法语多单词的缩写)卫星那样音译成“斯波特”。美国航天飞机上曾携带一种廉价的试验装置,取名为Getaway Special。如按字面意译很难准确表达,后根据该装置的实际特点,译为“小型自主装置”,就收到较好的效果。总之,航天器名称如何翻译得确切、通顺,又符合汉语的习惯,也是值得研究讨论的。我们不可能“一器一议”,但是不妨集思广益,提出几条翻译规则,以便指导和协调外国航天器名称的翻译,促进航天器译名的规范和统一。五、扩大参与航天名词统一讨论的专家范围最后,航天名词的统一工作,还应有香港、台湾的航天和空间科学界的学者、专家的参与,使确定的航天名词具有更广泛的统一性和实用性。几年前两岸有关学者曾对空间科学名词进行过交流与探讨,而航天名词似尚未作过专题交流。建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牵头,空间科学学会参办,召开有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航天专家和空间科学家参加的全国性航天科技名词研讨会,研究、处理航天名词统一中存在的问题,更广泛地推动汉语航天名词的交流与统一。* 朱毅麟研究员是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3.
“空间”     
Space的意思是“空间” ,这个名词除了有科学上的意义外 ,也经常在日常生活里使用。国际科学界常常故意采用一些生僻的单词 ,甚至从古拉丁文或者希腊文里找字来构成科学名词 ,就是为了意义明确 ,免得同日常生活里的意思混淆。我国也有这个好传统。例如 ,在物理学里把parity译为“宇称” ,这简明的称呼本身含有“空间 (反演 )对称性”的意思 ,又不易同“空间”一词的多种常见用法相混。在今天的日常用语里 ,除了“宇宙”和“楼宇”这两个词组之外 ,“宇”字已经很少使用 ,拿来组成同空间概念相关的科学名词 ,的确是很合适的。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一、在天文学领域space应译作“太空”Space的中文译法目前有“空间”、“太空”、“外空”、“宇宙”和“航天”等多种。汉语中“空间”一词通常指任何具有长、宽和高的三维场所。它可以指整个宇宙大空间,也可以是房间里的小空间。在汉语中“太空”一词的固有含义为“极高的天空”,与space的原意“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见Longman英文词典,1978年版)相当接近。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完全可以把“极高的天空”具体化为“地球大气层外的空间领域”,从而把space与“太空”对应。把space译作“外空”比译作“空间”要好,因为它具有把地球上人们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空”排除在外的含义,但仍不如“太空”确切。“宇宙”通常指整个宇宙大空间及其中的所有物质,与space强调指场所和位置不完全等同。至于“航天”,通常指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航行,它是一种行为,而非单指场所,与space强调的场所是两码事。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物体(称为天体),也就是太空中的物体,通常不涉及地球大气层和地面空间领域。因此在天文学中,把space译作“太空”是非常合适的。例如,提到“太空的物质分布”和“太空中发生的物理过程”,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天文学的研究课题。而“空间的物质分布”和“空间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就不知道是指何处。“彗星在太空中运行”也比“彗星在空间运行”更确切和生动。至于有些人认为“太空”是通俗名词,不像科技术语,这似乎是一种偏见。笔者与台湾同行一起开会时,听见他们讲“太空物理学”和“太空天文学”,并无通俗用词的感觉。其实只要用惯了,都会认同它是科学术语。二、在某些场合space可以译作“空间”如上所述,“空间”作为多义词,容易引起误解。但若对space加上限定词,其意思就很明确,可以译作空间,例如近地空间(space near the Earth)、行星际空间(interplanetary space)和星际空间(interstellar space)等。而当space本身作为限定词时,如space physics、space astronomy、space flight和space exploration等,照理也应分别译作太空物理学、太空天文学、太空飞行和太空探测。但目前国内普遍译为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空间飞行和空间探测,因此保留原译或者二者并存,也是可以接受的。三、不赞成把space译作“航天”把space译作“航天”是难以理解的。正如本文第一节所述,space是指场所和位置,而航天是一种行为,二者属不同词类。当用space作限定词时,尽管在许多场合把它译作“航天”能行得通,例如把space technology和space shuttle分别译作航天技术和航天飞机(其实译为太空技术和太空飞机也未尝不可)都过得去。但把space flight译作航天飞行就近于画蛇添足了,因为“航天”中已有飞行的含义。而若把space physics和space astronomy分别译作航天物理学和航天天文学,当然就更离谱了。因此,即使space作为限定词时,原则上也不能允许把它译作“航天”,至少应当规定在何种场合可以译作“航天”,何种场合译作“太空”或“空间”。* 林元章研究员是第6届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一词原系从“sepsis”翻译的。查“sepsis”的原意为“腐败之意(Gr.decay)”,“Posisoningwhichiscausedbytheproductsofaputrefactiveprocess”(摘自Dorland’sMed?..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术语研究》创刊号37—38页卢慧筠“几个物理学名词的定名问题”一文说:“crystallatice中既有由原子排列成的点阵,又有由化学键组成的格子”。要将“latice”定名为“晶格”而废弃“点阵”。本人不敢苟同。首先,卢文以为的latice...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气层以外空间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此领域的某些术语一直不统一,例如常见的“空间”、“太空”、“外空”等等,成为一些比较混乱的多学科常用词,给大家带来很多困扰,使用时无所适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认为应当适时地解决这个问题(包括相关的重要词)。本刊特辟专栏组织各方面专家开展书面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组织专门的研审会,力争确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统一的意见。此项工作得到许多专家热情的支持,在此谨向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谢意!这里我们先选登一部分稿件。欢迎读者来稿发表新的意见,以便科学地、民主地、全面地研究,做好定名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近45年的历程,参与这一事业的人们,对中国航天所经历的事与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对于航天等名词的理解和认识同样有异同。尤其是中国航天这个行业比俄、美及欧洲一些国家起步晚,涉及航天行业一些事与物的名词,由外文引进译出也是自然的。由于译者的知识、经历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同一外文的译法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又没有合适的机会组织各方面的人员进行系统的研究讨论,所以现在对同一事与物出现的“叫法”未能统一。由此造成出版书刊混乱,在国际交流中也带来诸多不便。时至今日,应该将这些名词的统一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制订一个计划,按照民主与科学的原则,逐步达到统一。在此仅就个人了解的一些情况及见解一并述及,同有关人员商榷。一、《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的主要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在编订《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时对“航天”这类名词就存在分歧,几经研究,采用了通融、通用的说法,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弥补了当时的争论和分歧。例如:航天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在航天这一条目中还写到:“有人把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宇。”在该书中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的条目中也指出:“苏联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在《航空航天》卷的开篇中也写到:“随着航天飞机和其他新型空间运输系统的使用,空间组装和检修技术的成熟,人类将有可能在太空建造各种大型空间系统。在近地空间建立起永久性航天站、太阳能电站和空间工厂,甚至可能建立空间城市和开展空间旅游,太空将成为人类频繁往来的新场所。”总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对航天、太空、空间、宇航等名词采用相容的办法,对航天、航天学、宇宙航行、星际航行、航天工程、空间技术等,都作了专门的诠释。但也可以看出,对“航天”、“太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将“宇宙航行”和“空间技术”都统一到了“航天”和“航天工程”的条目之中。二、钱老(学森)的有关论述及历史情况钱老当年提出“航空是航空气,航天是航天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热门的说法是星际航行或宇宙航行(似乎是日语译过来的);英国还设立了星际航行学会,还有《星际航行》杂志;美国最初是火箭(推进)协会,后来是Astronautical学会。中国科学院60年代曾组织过星际航行座谈会。1979年成立宇航学会时,钱老没有参与,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和坚持,所以按照最远阔的思想,取名为宇航学会。后来,钱老将“航天”界定为在太阳系内的航行,把“宇航”,即在宇宙航行界定为在太阳系外的航行。三、分歧出在“航天”和“空间”两个词;“航天”的含义已被各方面理解和接受空间一词出自于space。在Webster词典中释space,第5条:The region beyond the earth atmosphere or beyond the solar system(地球大气层外或太阳系外的区域)。在1979年修订版的《辞源》中对“宇”和“宇宙”有相类似的解释。《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天”的释语中,天是地面的上空,与“地”相对,“天空”——无际空阔,“天穹”——天空高远。“空间”一词的释义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由此看来,space一词译为空间容易和物理的空间相混淆,显得不够确切,译成外层空间倒还好些。对这些名词如何使用,我的意见是将名词的含义,指的是何事何物搞清楚。遇到外文只要词能达意即可,不必拘泥于哪个英文必须对哪个汉字。时间久了,自然会统一的。正是由于将space直译成空间,1968年成立的从事卫星等研制工作的新研究院取名为“空间技术研究院”(后为七机部五院)。1978年,为了便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建议英文的名称为: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简称CAST。现在习惯上将卫星、飞船涉及的技术,包括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如通信载荷、遥感等涉及的技术统称“空间技术”。如果按专业技术分工讲,空间技术称为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或卫星平台更符合实际。而通信、遥感、摄像技术是卫星的有效载荷,属于其他的技术领域。1982年,第七机械工业部改为航天工业部之后,“航天”这个词使用得越来越普遍,现在航天已包括我国所有导弹、运载火箭、卫星、飞船、测控、发射场及各协作单位的工作、任务和产品。尔后,航天政策、航天规划、航天队伍、国家航天局等复合名词接踵而至,全国上下很容易理解航天所指的内容。“航天”是动宾结构的名词,“空间”是位置范围的名词,用“航天”可以取代大多数“空间”这个词,如当前所指空间技术,就可以由航天技术覆盖。又如航天医学比空间医学更反映实际,因为要研究发射时和下降时人对过载的承受能力,而空间医学则不能反映这方面的问题。至于shuttle译成“航天飞机”时,并不确切,实质上是火箭飞机,外形像飞机,内部是火箭。等到spaceplane研制时,只好译成空天飞机,很勉强。如理解带翼的飞行器,包括用火箭动力、用火箭-吸气式复合动力、核动力和其他动力,只要是在外层空间飞行的,统称为“航天飞机”,可能更合适些。当然有的复合名词为其他学科所惯用,如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等,这些位置特征显著的词不必强求用航天代替。四、“太空”这个词是好词,比“空间”更能描述大气层外的空域“太空”的释义是极高的天空。当年台湾先将space译成太空,后来我们没有采用。现在看来,我赞成用“太空”描述大气层外的空域,比“空间”更合适、更准确,比“天”、比“宇”、比“空间”更形象。总之,我建议将航天作为我们这一行业与技术领域的基本词,能用航天取代的都用航天取代;宇航(航宇)、太空这两个词及由此衍生的复合词,视需要给予保留,如太空工厂、太空站等;不再使用“空间”这个词;有些专用名词,如宇航学会、美国宇航局(NASA)、欧洲空间局(ESA)等,人们都已习惯,不再改动;空间这个词基本被“航天”和“太空”两个词取代,个别由空间衍生出的复合名词,特别是有些机构已长期使用,可作为专用名词保留,如空间法、外空委、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  相似文献   

18.
空间环境是航天活动的特有条件,空间辐射环境及其效应的研究是航天器和航天员在轨安全的保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坤及其研究团队结合我国航天重大工程、重大装备和空间科学研究的紧迫需求,组织实施了"航天空间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项目.项目针对航天空间辐射领域中关键计量问题,研究服务于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科学研究等航天...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时常看到报纸 (例如北京晚报 2 0 0 0年 6月 2 7日 )上有广告称某某营养液“不含激素和化学物质”。这使我想起美国化学会几年前对美国文科大学新生作的一次问卷调查 ,内容之一是 :Whatarechemicals?调查的结果表明 ,大多数人心目中的Chemicals就是有毒物质或者有害物质。然而 ,事实上Chemicals这个词的词义早就扩大了 ,是指所有的“化学物质” ,例如 ,《世界百科全书》(WorldBook)给出的定义是 :“Chemicalisanyofthemanysubstancesthatmakeup…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各界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 ,CPN (customerpremisesnetwork)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之一 ,目前常见的译名为“用户驻地网”或“用户宅内网” ,与之相伴的名词有CPE (customerpremisesequipment,常见的译名为“用户驻地设备”或“用户宅内设备”) ,但以上译名却不够恰当。 (如原邮电部技术规定《接入网技术体制》、《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名词术语》以及信息产业部最近下发的《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等文件。)首先 ,Premises的释义为财产、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