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科技名词定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阐述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应当继续加强审定科技名词原权威性和约束力,审定科技名词厅结合学科环境保护完整的系统性;审定科技名词 当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水平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产科技名词,农业部将《水产品加工基本术语》标准列入为第一批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专项计划,以期能消除和改善当前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混乱状况,做到水产品加工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本文对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几个意见较多、分歧较大的水产加工名词作一简单介绍。1.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fish and fishery product)关于“水产品”的定义,我国一直是“海淡水经济动植物及其加工品”,对应的英文为“aquatic product”。但由此却出现了很多混乱,即出现“水产品”的地方,让人搞不懂是“经济动植物”,还是“加工品”,还是二者俱有。因此,有必要将其分为“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两个名词。同时,这也是为了向国际靠拢。现在国际食品权威机构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大部分水产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都是将“水产品”和“水产加工品”分开定义。如CAC在《Code of Practice for Fish and Fishery Products》草案中对水产品所作的定义为:“fish: 指冷血的水生脊椎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不包括哺乳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美国联邦法规21CFR,Part123和1240“水产品加工与进口的安全卫生的程序”(1995年12月18日)中指出,水产品(fish)是指除鸟类和哺乳动物以外适合人类食用的淡水或海水的有鳍类、甲壳类和其他形式的水生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鳄鱼、蛙类、龟类、海蛰、海参、海胆及此类动物的卵)及所有软体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是指以水产品为主要组分的人类食品。在我国水产行业标准SC/T 3009-1999《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中也是将其分开定义。在此标准中,水产品(fish)指“海水或淡水的鱼类、甲壳类、藻类、软体动物以及除水鸟及哺乳动物以外的其他种类的水生动物。”水产加工品(fishery product)指“水产品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加工如加热、盐渍、脱水等,制成以水产品为主要特征配料的产品。包括水产罐头、预包装加工的方便水产食品、冷冻水产品、鱼糜制品和鱼粉或用作动物饲料的副产品等。”另外,水产品与水产加工品二者的英文说法在世界各地也不尽相同。如CAC和美国、加拿大等国为“fish”和“fishery product”;而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则为“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我国对“水产品”的叫法则一直是“aquatic product”。但根据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说法,aquatic product这个词一般不用。至于我们应该采用fish还是fishery product,现在意见还很不统一。有人认为应该向国际接轨(特别是权威机构CAC),称为fish。但也有人认为国外之所以将fish统称为水产品,是因为它们可以把“鱼”叫做“finfish”来加以区别,而汉语则不能如此区别,所以应该采用fishery product和processed product,以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甲壳胺(chitosan)关于“chitosan”中文注解的混乱,可以从“第五届海洋湖沼药物学术开发研讨会”上略见一斑。笔者略微统计了一下,各与会者所用的名称大体有“甲壳胺”、“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可溶性甲壳质”、“几丁聚糖”等几种,大大造成了交流上的困难。“chitosan”为“chitin”(甲壳质)脱乙酰后的产物,所以如称为“脱乙酰甲壳质”能说明其内在涵义,但不被一般人所理解,因此有人认为用“可溶性甲壳质”更通俗些。但不管是“脱乙酰甲壳质”还是“可溶性甲壳质”都存在有这样的问题:① 名称太长,不简洁;② 对于它们的衍生物不容易定名。笔者赞同“甲壳胺”的叫法。因为,“甲壳胺”一词比较直观,单从名称上就能让人知道其分子组成上带有氨基,是脱了乙酰基的;并且相对于“脱乙酰甲壳质”和“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更简明扼要,对其衍生物的定名也很容易,如“羧甲基甲壳胺”等。而对于“壳聚糖”一名,猜测可能刚开始定名时此物质只是从虾蟹等壳中提取而得名。但现在我们知道,chitosan 不光能从虾蟹壳中提取,还可从细胞的细胞壁中提取。因此,再叫此名不太合适。“几丁质聚糖”的得名是源于以前“甲壳质”也称“几丁质”而来的。随着“甲壳质”一名的规范化,现在学术界已不再或很少使用“几丁质”一词了。相应的,再叫“几丁质聚糖”也不合适了。3.冷藏(cold storage)目前关于“冷藏”的英文解释也很混乱,主要有“cold storage”、“cooling storage”、“chilling storage”、“refrigerated storage”等几种。根据“冷藏”的定义“在低于常温,不低于食品冰点温度的条件下贮藏食品的过程”。可以看出,冷藏的“冷”指的是一种低温的状态。所以cooling和chilling两个都不太合适,因为它们的含义都侧重于“将食品温度降到其冰点”这样一个过程。refrigerated的含义则侧重于“人工制冷”,而我们知道“冷藏”不仅包括人工制冷下的保藏,利用天然冰等自然条件保藏食品也属于“冷藏”的范畴。因此,“冷藏”的英文注释推荐为“cold storage”。4.模拟蟹肉(simulated crab meat)模拟蟹肉是指以鱼糜为主要原料,加入蟹提取物和香精,制成风味和外观类似蟹腿肉的海味食品。对于模拟蟹肉的定名,我国北方地区习惯上将其称为“蟹足棒”,南方地区称为“蟹柳”。但蟹足棒与蟹柳极有可能使消费者误解,但产品实际上往往是以鱼糜作为主要原料,而非真正的“蟹足”。另外,笔者发现有的模拟蟹肉产品的外包装上将其标示为“斯瑞敏”,即“surimi”。但“surimi”的意思是“鱼糜”,而模拟蟹肉只是鱼糜制品的一种,因此这种标示实际上是不严密的。关于水产加工品中有争议的名词术语还有很多,要想彻底解决水产品加工术语的混乱状况,还要借助于水产界的广大专家、学者和名词工作者对易引起混淆的名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形成百家争鸣之势,共同推进水产名词术语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摘要 简要阐述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讨论了应当继续加强审定科技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审定科技名词要结合学科环境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审定科技名词应当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水平等几个问题。科技名词,或称科技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科技专业概念的约定性语言符号。科技名词作为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其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如何,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先进程度,而且对科技新概念的引入、新学科的创建、新理论的开拓,以及促进国际科技信息的交流、学科与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科技文献及辞书的编纂出版等,至关重要。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工作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科技名词的使用一直比较混乱。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名词大多来自外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遣词用字习惯不同,造成了一个概念多种名称。因此,准确审定科技名词,实现科技名词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我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有关这方面的几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一、继续加强规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科技名词都是“舶来品”,先有洋名,再有汉译。所以对中文名词命名,实质上是个转译风格和技术问题。这中间自然存在着高下之分,文野之分。有的翻译得好,真正做到了“信达雅”。如Windows译成“视窗”,gene译成“基因”,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选其英文字首缩合词“AIDS”,按音定名为“艾滋病”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但是也有不少很不得体甚至闹出笑话的。所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首先要对现有的以及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译名进行核查,随后进行审定、公布,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科技名词一经该委员会公布,就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人民都应当遵照使用,特别是新闻出版单位应当带头使用。目前全国名词委共组建了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50多个,共有18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名词审定工作,可见其工程之浩大。通过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消除了一批粗制滥造与混乱的名词,对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对已公布的科技名词要加强宣传力度,以增强其约束力。正如过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汉字《简化字总表》那样,全国名词委也应在《中国科学报》与《科技日报》上分期分批发布科技新词,让全体科技工作者都知道,以便遵照使用,不能只在小范围内公布。如“克隆”这个名词,全国名词委1989年就公布在名词书上了,但一般人哪个知道?直到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一只绵羊之后,“克隆”一词才被舆论炒上了天,有关这个词的争论也随之而生。看来这一桩公案,实由全国名词委宣传力度不够所致。如同在报刊上继续随便使用繁体字以错别字论处那样,国家应把是否使用全国名词委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报刊质量的标准之一。要有这种权威性。而且,要像公布法定计量单位,同时也把过去使用的那些非法定的量附在后面那样,把应该废除的名词也一并附上,广而告之,使大家一看便知,日后再继续使用就是错误。第三,“不搞争论”。眼下是科技“信息爆炸”时代,科技新词出现速度快,数量大,流行速度也快。坐而论道是不行的,而且这种争论的价值不大,应该求同存异。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新词,是由科学家和语言文字专家共同敲定的,“质量”应该说是有保证的,用不着“试用”,直接投入使用好了。若反复试用,反复修改,反而会造成混乱。记得1977年推出的一期汉字简化表,其中若干简化字形象太差,公布不久又宣布作废。但是事实上一纸宣布作废的公文是不能奏效的,那些已宣布作废的“简化字”时下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全国名词委要以此为鉴。二、审定科技名词要结合学科环境,保持完整的系统性科技名词不是孤立的、随意的,应该置身于该词产生的具体的学科环境之中,或者说这些词的释义应局限于一定的专业范围之内。所以在转译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它的概念体系,即重视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又要弄清它与相邻学科的区别与联系,以便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当然,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学科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命名,这也是允许的,应视情况而论,或统一,或分别定名,并列共存。如electric potential在物理学中定名为“电势”,而在电子学中则定名为“电位”,这是不错的。但如probability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为“几率”,在数学中定名为“概率”,现在则统归于“概率”,这自然是无可无不可的事。但是与此相应的“最可几的”转名为“最概然的”(most probable),我则看不出它有什么优点。“概然”是什么?别扭已极,更不用说“最概然的”了。这如同人要穿衣服一样,各行各业的标志服应该不同,使人一看就知道着装的人干的是什么行当。对于不同的学科系统,也不可削足适履,强求一律,因为物理学中的概念与数学中的抽象涵义是不同的。我们在审定科技名词时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三、审定科技名词应当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专一性原则 科技名词应是单义的、专用的、无歧义的。即一词一义、一义一词。对于一词多义的外文词,应该按其在不同学科中的涵义分别定名。统一性原则 对于同一学科中的一义多词者,应该统一规范。如orbital space stations一词,指的是人类在外层空间某一轨道上设置的一个研究实验室,现有诸如“空间站”、“太空站”、“航天站”、“轨道站”和“轨道空间站”等种种译法。《汉语主题词表》上记载为“轨道航天站”,我看以此为好。时下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的virtual reality(简称VR)一词,汉译竟有“虚拟现实”等十数种之多(见《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我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不要纯粹地在字面上花功夫,因为virtual一词,本义“虚多实少”,在不同的场合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是“虚”是“实”,要具体分析。例如virtual work虚功,virtual particles虚粒子,virtual displacement虚位移等等。相反的例子是virtual memory实际内存,a virtual promise实际允诺,virtual ruler真正的统治者等等。既然VR技术指的是以科技手段造就的向接受人传输的“色香味”俱全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不是接受人亲身参与的,只是一种十分逼真的感受而已。我以为在这些大同小异的汉译中选定“幻境”一词足矣。简单性原则 科技名词不是文艺作品,不需要装点和修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修辞的角度来看,科技名词应该简洁自明,由单词或复合词构成。即: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等,如:光,电;熊猫,血管,原子能;信息高速公路等等。作为科技发展和交流的载体,科技名词应当简洁自明,无二义性,且能望词生义,易于推广。四、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理论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与规范化工作的水平科技名词的统一与规范化工作,不单是一个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科技名词的审定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门适合我国国情的专门学科——科技术语学来研究、协调这些方面的关系。由于术语学带有明显的边缘学科的特征,其研究领域不仅与语言学密切相关,而且同哲学、逻辑学以及各门自然科学学科都有密切关系。在我国,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主要是对汉语的科技名词进行规范化,目前汉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这一工作不仅是我国科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对促进汉语文化圈乃至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理论研究,提高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水平,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这是其一。其二,在用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审定科技名词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汉族特色,而且要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特色,充分注意到他们在信仰、爱好、习俗、禁忌方面的特点,不能简单草率行事。这项工作不单是沟通、传播科技信息的问题,更是一件关系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大事。其三,建议组建一个由海峡两岸包括港澳科技界人士参加的科技名词协调组织,共同以向前看的务实态度,真正做好中华民族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这不仅是我国政府一国两制政策的需要,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四,在开展科技术语学研究的过程中,既要面对世界,拓宽研究的视野,更要坚持民族性的原则。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间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部《中国科技史》至今举世惊叹。只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科技事业在近代落伍了。为了赶上世界科技先进水平,对于像我们这样有着独特语言文字的国家,为科技概念命名不仅要有高超的翻译技术,更主要的是要符合中文习惯,体现民族风格,不管是意译也好,音译也好,都应如此。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学理论体系,用以指导科技名词审定的实践活动。同时要使科技名词的国际化与民族化紧密结合起来,因为任何形态的文化,包括名词术语研究在内,只有充分而准确地体现民族的国家的特色,才更具有国际性,才能在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给Inter net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因特网 ,其他学科的规范名词也在不断公布、陆续完善。我们从事汉语自然语言处理工作的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名词统一将使中文信息处理直接受益 ,这点显而易见。但从汉语切分的角度 ,我们感到专有名词的定名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值得探讨 ,并引起注意。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也是表达概念的基本单元。汉语信息处理 ,第一步就是要切分出词 ,也就是要把句子中相对独立的概念分离出来。从汉英翻译的角度来看 ,把句子正确切分成词是正确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原则,一些研究者陆续开展了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在海峡两岸的名词交流工作方面,大气科学名词的两岸交流工作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学科之一,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审定工作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在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交流工作中,应该把握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和从属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概念在刚产生的时候,为了交流方便,科学家会给其初步定名。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概念的内涵逐渐明确,有时会发现原来的定名不够准确,此时需要给概念重新正确命名。但是因为原来的定名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了,受习惯的影响,有些人还会继续使用原来的名称,  相似文献   

7.
铁道科技名词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铁道科技名词是我国铁道事业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 1 996年公布了《铁道科技名词》 ,这无疑对铁道事业的发展正日益明显地起着推动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大陆铁道行业用词的规范化 ,而且为海峡两岸用词统一架起了桥梁。例如我们铁路系统下了很大决心把老铁路职工依依不舍的“鞲鞴”(piston)一词废弃 ,而本着副科服从主科的原则改用机械行业通用的“活塞” ,这就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我们认识到统一是最为重要的。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等诸多标准化、规范化的举措 ,对加强秦朝的统一和中国经济文…  相似文献   

8.
正如下文作者所说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规范”同样需要不断完善。本刊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公布的各学科规范词提出意见 ,以便集思广益 ,深入探讨 ,修正存在的问题 ,使再版的规范名词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相似文献   

9.
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科技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定名原则的贯彻以及名词释义问题的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和 1 998年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航海科技名词》《船舶工程名词》 ,为船舶与航海科技知识的传播 ,船舶工程和航海技术学科和行业间的沟通 ,相关书籍、文章的编写 ,专业书刊的编辑出版及文献检索 ,发挥了重要作用。船舶工程 (造船 )、航海 (航运 )是两个大且重要的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两个行业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一直以来彼此之间来往并不密切。船厂负责造船 ,船公司负责营运 ;长期以来造船和航海专业分设在不同院校 ,缺乏学科间的渗透 ,这些原因造成了同一概念的术语定名…  相似文献   

11.
对辞书术语的定义格式作了查证,并通过与教材中的术语定义的对比,探讨两种定义格式的特点。根据参与术语翻译和标准评审的点滴积累与正反体验,将翻译定名中的常见问题尝试概括为十种。每种问题都举出实例,从逻辑、语法与格式三方面加以分析。文中举例虽取自信息技术和对定义的翻译,但所概括的定义的特点和常见问题适用于科学技术其他学科,适用于自行撰写定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科技名词的审定和规范化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针对科技名词审定中遇到的问题、定名原则的贯彻以及名词释义问题的具体实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医学领域的名词审定工作中,发现存在对某些英文术语的误译,本文就Aesthetic Medicine的中文定名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和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第四版》的对比,发现海峡两岸名词大多数是一致的。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科学概念在传播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有部分名词在两岸的定名不一致。本文择取若干条名词加以分析、比较,提出推荐用名,蔽帚自珍,抛砖引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1996》(以下简称《大气本》),主要审定工作在1994年就已完成,收词原则是“基本的、常用的”,因此只收录大气科学专有词汇1873条,有许多气象词汇未被收进去。其一词一义,且每词都有简单明了的释义的特点,给名词的对比和分析带来了很大方便。台湾“教育部”公布的《气象学名词》(以下简称《气象本》)收词1万余条,包括了与气象学科相邻学科的名词,有一义多词现象,用于英汉词汇的对照比较方便。通过对《大气本》和《气象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两岸有相当部分气象名词在定名上是有差异的,通过双方交流缩小差异,最终达到一致,是两岸大气科学界的幸事。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在分析科学概念和名词表意性的前提下,判断哪个词更为可取,并作为“推荐用名”,使大家逐步接受,最终一致。使所有名词都达到一致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能首先使一些系统性、关键性名词和常用名词达到一致,是比较实际的。以下将两书中概念一致的部分词作对照比较。一、对几个系统性、关键性名词的分析1.关于表、计、仪、器的定名两岸在一些常用观测仪器的定名上有明显的系统性差异,一般情况是:《大气本》的“表”,对应《气象本》的“计”;《大气本》的“计”对应《气象本》的“仪”,如表1。通过对表1的分析发现,《大气本》中的“表”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而《气象本》中的“计”类多对应英文词尾-meter,“仪”类多对应英文词尾-graph。“器”类在“两本”中无明显的英文词尾相对应。看起来两岸定名的系统性差异是对英文的翻译不同造成的。但估计从译法上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单从翻译的准确性来说,“-meter”译成“表”或“计”的取舍很难,只有从词的概念分析,表1的名词才有望去异求同。考虑名词定名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使用性原则,大气科学中常用仪器的定名应从仪器内涵特征出发,进行系统更名或定名。将仪器分成4个层次,即表、计、仪、器,内涵特征表述如下:结构比较简单,且靠人眼可直接观看读取数据的为“表”;结构比较简单,除能靠人眼直接观看读取数据外,设备本身有自计功能的为“计”;结构比较复杂,能将测得数据发送、传输甚至预处理,通常需要能源供给的为“仪”;结构和功能介于“计”和“仪”之间的为“器”。顺便提及的是,《气象本》中对有的仪器采取音译的办法不可取,如radiosonde定名为雷送,dropsonde定名为投落送,sonde定名为送。2.几个关键性名词的定名关键性名词是指具有多个下位词的名词。由于这类词有“一同皆同”、“一异皆异”的特点,因此关键性名词的求同非常重要。湍流—乱流(turbulence) 是指叠加在平均空气运动之上的随机的且不断变化的空气运动。需要说明的是,该运动有规律可循。湍,《说文》:疾濑也。濑,水流沙上也。古人用“湍流”形容水中急流,如《楚辞九章》:“长濑湍流,沂江潭兮。”乱与“治”对应,显然,“湍”与“乱”均不能完全反映turbulence运动,因此有“湍流不湍,乱流不乱”的说法。但湍字能联想流体运动的一种形态,且构词能力强。如“湍流能量”简称“湍能”;“湍流涡度”简称“湍涡”。若称“乱能”、“乱涡”,作为科学名词不雅。因此,还是定名湍流好。与湍流有关的部分词汇见表2。急流—喷流、喷射(jet stream) 是指通常出现在对流层顶附近的准水平扁平管状强而窄的气流。管状中心轴一般长达几千公里,迂回曲折。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轴线上的风速下限为30米/秒,但风速分布并不均匀,有一个或多个风速极大值中心。急,疾速,与缓慢相对应。古人比喻狂风声势猛烈用“急风”,《北周庚子山集从驾观讲武诗》:“急风吹战鼓,高尘拥贝装。”喷,激射。《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现代汉语中,形容流体运动速度很快用“急”,如水流很急、急速等。“喷”也可用于形容流体的快速运动,但主要用于液体或气体受压力作用而射出,如喷气、喷水、喷发等。“喷”是有明确的起点的。从上分析可见,对于长达几千公里,又有迂回曲折的强气流带,定名为“急流”更确切。其下位词“急流核”(风速极大值中心)也名副其实。否则,“喷流”本身一般要有明确的起点,其起点处应是风速极大值中心(喷流核)。一条喷流中有几个喷流核怎样也难以叙述清楚。“喷射”就更不可取了。与急流有关的名词见表3。静止锋—滞留锋(stationary front) 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因受地形阻挡而移动缓慢,移动速度通常小于5海里/小时的锋。在华南的南岭一带和云贵高原地区较为常见,常造成范围宽广、阴雨连绵的天气。不动为静,静止与运动相对。而“stationary front”是移动的,只是移动速度缓慢,有时甚至是“拉锯”式的移动,“静止”不是“stationary front”的运动特征。“stationary”译成“静止”不错,在天气图上“stationary front”也可能“静止不动”,盖因天气图时空分辨率不高所致,但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静止锋”却不恰当。在《大气本》中,将“静止锋”又称为“准静止锋”。古代用“准”字表示一定、比照、许可、依据等意思。现代汉语有用“准”字表示“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作为某类事物看待。”据此,《大气本》中的“静止锋”又称为“不够静止的静止锋”,令人费解。如将“stationary front”定名为“滞留锋”就比较恰当。滞留是“停滞”的意思,停滞是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如停滞不前。与滞留锋有关的名词如:地形静止锋(orographic stationary front)、华南准静止锋(South China quasi-stationary front)、昆明准静止锋(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天山准静止锋(Tianshan quasi-stationary front)等。二、几个常用名词的定名暴雨—大豪雨(torrential rain) 是指1小时内雨量大于、等于16mm,或24小时内的雨量大于、等于50mm的降雨。不同地区所规范的量值可能不同,但与其他降雨的区别特征是雨势猛烈(降雨强度大)且总降雨量足够大。“暴”和“豪”与降水无关,也都不能表达雨势猛和雨量大,但古人用“暴”说明事发的急疾、突然,如诗曰“终风且暴,顾我则笑”。在现代汉语中,“暴”有突然而猛烈的意思,虽持续时间相对不长,如暴病、暴发户等,但一旦形成就超乎寻常。“豪”有气魄大、超出普通的意思,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暴”可较好地表达雨势的猛烈,“豪”具有雨量大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雨势猛烈(雨强大)而雨量小不能称其为暴雨,仅仅雨量大而雨强小也不是大豪雨。因此“暴”与“豪”都能,且仅仅表达“torrential rain”一方面特征。但大豪雨中的“大”字显冗。形容风超乎寻常可用“暴风”,形容雨超乎寻常何不用“暴雨”而用“大豪雨”?所以,暴雨比大豪雨好。后向散射—反射散(backscattering) 是指在雷达气象学中,云和降水粒子在微波辐射作用下将产生电极化和磁极化,被电磁极化的粒子向四周散射与入射波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粒子向四周散射的电磁波中,能被发射波束的雷达接收到的那部分在研究和分析粒子形态时才更有意义。也就是说,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粒子散射[部分]为“backscattering”。该词的核心词(上位词)是“散射”,“后向”作为方位词,对应“前向”,从方位上明确是与入射电磁波方向逆向的散射,从量上来说也表示了不是粒子散射的全部。因此,“后向散射”比较好地表达了“backscattering”。“反”在用于表示方向相背时,与“正”相对,如“反其道而行之”、“适得其反”等。若用于表示雷达与目标物两点之间电磁波相向传播的方向性时,不如“后向”明确。“反”在用于表示双方互动关系时,能够较好表示粒子受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电磁极化后,向四周发射同频率电磁波的这一过程,也能表达是粒子发射的电磁波,并且应该是全方向的电磁波,这与“backscattering”的概念是不相符的。从名词定名的系统性来看,电磁波遇到云和降水粒子后,产生反射、散射、折射。反射波和折射波分别出现在入射波平面两侧。散射波则出现在以粒子为中心的各方向上,如果将“backscattering”所表示的概念定名为“反散射”,“forward scattering”又如何定名?廓线仪—剖线仪(profiler) 是用主动或被动遥感原理测定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的各种电子设备系统的总称。测定所得到的是某垂直面“大气各要素垂直分布”图,图中的点对应要素值,对要素值按需要(如等值线)连线,这些线用于天气分析。因此称测定所用的设备为“×线仪”,两岸是一致的。廓,有外部、外周的意思。《唐古镜记》:“辰畜之外,又置二十字,周绕轮廓,文体似隶。”轮廓,又作轮郭、边缘,物体的外围。因此,廓线仪能很好的表达“profiler”概念。剖,指破开,中分。《左传》:“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用“剖”说明被破开物的面,常与“面”搭合成词,如“剖面”、“剖视图”等。在此“剖”是用作动词,主要说的是“面”。“剖”难以与“线”搭合成词,因为经剖割出来的是面,不会是线。因此“廓线仪”比“剖线仪”更合理些。临近预报—即时预报(nowcasting) 是对当前天气的描述及未来0~2小时天气预报。曾称“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时预报”等,1988年后,大陆规范定名为“临近预报”。对于“现时预报”、“短时预报”、“现场预报”,大陆和台湾均未采用。现重点讨论“临近”与“即时”的区别。临,有“来到”、“到达”的意思,如双喜临门。《楚辞》:“朝发韧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中的“临”是地点的来到、到达的意思。“临”还有将要、快要的意思。“临近”的表意在空间里有现场和现场附近,在时间上是指当前和距当前很近的一段时间。因此,“临近预报”与概念对应性好。即,有“就”和“靠近”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作副词用,指“立刻”或“马上”。因此,“即时”仅能够表示nowcast中“对当前天气的描述”。描述“即时”的情况不是预报。三、结束语《大气本》和《气象本》中用法不同的系统性、关键性和常用的名词远不止本文所例。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对例举名词的分析实属一家之言。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词不断出现,有些原有名词的概念不断扩展,特别是外来词汇的增多,在定名或正名的问题上往往过于强调翻译方法和技巧,强调词对词的对应关系,而忽略汉字造词的表意性、中文词汇的系统性和民族性。对一个中文名词好坏的判断,应分析定名用字能否准确表达该词所代表的概念,能代表的就是一个好词。 *王存忠副编审是气象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相似文献   

15.
读了编辑部转来的林元章先生《对“等离子体”名称的质疑》一文 ,我们早有同感。此名词英文是 plasma ,其他拼音文字都采用类似的拼法或音译。中文是方块字 ,科学名词尽量采用意译是我们的传统。意译有“望文生义”的好处 ,但要有分寸 ,过之则将留下后患。近年来我们的新实践经验表明 ,意译要掌握几条原则。1 新名词应该尽量照字面直译 ,企图在译名中包含概念解说的作法不一定可取“等离子体”译名的缺点有二 ,一是太长(一般以二三字为宜 ) ,二是随着科学的发展 ,它已不能概括此词现代的含义。这些缺点都源于当初订名时企图把概念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的表义文字。 汉字组成要素的“表义偏旁”,是汉文字表义的重要特征。例如,在生物定名上,用偏旁昭示类别,尽管对有的名字不知是何物,但可以意识到它属于何类。  相似文献   

17.
应充分发挥汉字在科学技术名词定名中的表意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单音节的表义文字。 汉字组成要素的“表义偏旁”,是汉文字表义的重要特征。例如,在生物定名上,用偏旁昭示类别,尽管对有的名字不知是何物,但可以意识到它属于何类。  相似文献   

18.
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30余年来,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审定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在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新时期,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项工作正在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深化对审定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方法的认识,对与时俱进推动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Internet的定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我非常高兴地欣赏了《中国科技术语》的新面貌和新内容,由于你们的辛勤努力和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使刊物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衷心祝贺你们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名词审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新名词总是伴随新知识而来 ,所以也是一个名词爆炸的时代 ,确切地说 ,是科技名词爆炸的时代。面临名词的爆炸式的产生 ,作为国家科技名词的审定机构 ,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在过去几年中 ,全国名词委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绝大多数学科的基本名词已经审定完毕。在这种形势下 ,有必要对今后的任务进行审视。这里我仅就几个问题说几点粗浅的意见。  一、新词收集审定的重点仍是基本名词名词收集审定的重点应是基本名词———特别是教课书、科普读物、报刊、影视、生活、词典、百科全书中出现的名词。这些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