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徐福可谓是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第一人。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已有正式外交关系,隋唐时期交往趋于频繁。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发生了重大影响,涉及文字、佛教、儒学、城建、文化地域、政治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唐永亮 《世界知识》2014,(24):73-73
<正>王敏女士是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她长期旅居日本,是一位在日本文学、日本文化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的中国籍学者。读她的近作《汉魂与和魂——中日文化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5月),颇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长期以来主导日本文化研究的似乎是欧美学派,他们精于理论和方法,但却缺乏对亚洲文化多元性的深刻认识。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日本文化似乎既很熟悉,又很陌生。所谓熟悉大概源于所谓"同文同种"的表象,而所谓陌生则在于潜藏于中日两国文化表象之下的似是  相似文献   

3.
赵雁风 《科技信息》2011,(30):154-154
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日本文化中既有与中国文化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性。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日语学习者需要在学习日本语言的同时学好日本文化。在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中积极进行文化的教学渗透。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虽然中日两国的谚语是不同民族的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相通性。同时由于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各民族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差别从谚语中便可发现。日本谚语既有超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普遍特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通过对谚语的翻译,不仅能了解日本的国民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思维方式等,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的人生观、处世观和道德观,更重要的是认识中日两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日两国观众会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了解双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际,在日本东京的国立能乐堂,上演了中日两国传统舞台艺术瑰宝——中国昆剧、京剧,日本能乐、狂言荟萃一堂的《中日杨贵妃响演》。这场演出的独特之处,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同属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较大。由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两国园林设计者的园林观也有所不同,这导致了中日两国园林艺术存在着不同点。从发展轨迹、造园思想和审美趣味这三个方面入手,探求中日两国园林艺术在立意、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与"同",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园林设计水平和景观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遭到了惨败。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是其根本原因,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是重要的外部原因,而中日两国改革的策略与手段不同,是重要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华经贸战略将长期保持“两面性”——既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机遇论”,又配合政治需要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既发展对华经贸合作,又控制先进技术转让。“合作 竞争”将是今后中日经贸合作的核心关系,这就决定了中日经贸合作将在矛盾和冲突中向前推进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儒教对越南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越南儒教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化、实用化、简约化的特征。在越南自10世纪初历经丁、前黎、李、陈、胡、后黎、阮等朝直至近现代,儒教文化广泛传播,对越南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的积淀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越南没有创造独立于中国儒教之外的学派,而是将中国儒教应用于越南。但越南并非一切照搬,而是有所选择与发挥,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特征。本文主要是探讨儒教文化在越南文化中的影响,涉及到儒教文化在越南生根、发展、开花、结果的历史问题以及对越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越南独特民族精神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重视民俗的调查研究,出版了《风俗》杂志。1992年8、9月间,浙江省文联又接待了中日民俗学者“江南农耕文化联合考察团”的活动。1990年中日两国民俗学者曾进行第一次联合考察。以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福田阿鸠为团长的日本民俗学者一行  相似文献   

11.
“民族协和”与“王道统治”是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东北的政治策略与手段。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殖民者以“民族协和”为招牌笼络民心,盗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王道统治”,最终是为了渗透其侵略思想与政治策略,以达到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基础日语教材中,一般认为日语词序对句子的意义影响不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多方面通过对例句的分析,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日语词序对句子的意义影响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3.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日本动漫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影响,并从加强动漫文化在日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日语教师运用动漫文化辅佐教学的意识;正确认清日本动漫文化,努力发展本国动漫产业;强化民族观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日语学习者水平与认识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目前东莞院校的日语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为如何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和为东莞输送有效的日语人才,实现高等院校的日语教学目标提出建议。日语教学必须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切实际,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日语惯用句和谚语都是日本人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形式简洁、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两者既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也有明显不同的地方。惯用句一般结构紧凑,多使用比喻和引申等修辞手段。谚语是流传至今的教训或者生活经验的凝缩,结构较惯用句复杂,常表示教训警示、讽刺等语义。  相似文献   

17.
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运用日语解决问题,毕业后在中日交往活动中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基本是零起点教育,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里,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对广大师生来说绝非易事。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环境的影响、教学时数的限制、日语外教聘任的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中听力成绩偏低,以及在日资企业工作中日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欠缺。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就高职学生日语语言交际技巧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19.
陈韶利 《科技信息》2011,(17):219-220
高校英日双语专业的日语教学与常规高校日语专业相比,教学时间显著减少,学生的课业安排等更为繁重,而最终的培养目标却是一致的,即:要求学生的日语能达到实际工作运用水准并通过日语能力考试2级或1级。具备较强英语、日语综合运用能力及良好的英日双语翻译能力。为解决此矛盾,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为指导,探讨全面提升英日双语专业日语精读课授课效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进  杨光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47-48,51
1840年到1919年这段时间的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开始冲击中国,由于语言、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定,大批留日学者和翻译家开始翻译日语译本的西方作品。这些爱国学者们通过这种方法把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传入中国,为我国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时有名的根据日译本翻译的西方作品的详细资料的调查,进一步分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界定了日语译本的西方书籍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