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画往往通过写意体现特殊的审美取向。写意包括意象、意匠、意趣、意境四个范畴。之间既相联,又有别,其写意性体现在多种形式的绘画中。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为切入点,从造型、色彩、笔触、构成方面探析写意性油画风景语言的艺术特征,研究油画风景如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体现精神特质,让东方文化内核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传承和展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审美追求,它给予画家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自由,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传统主流。  相似文献   

4.
虚实关系是国画写意技法的关键所在,能够反映出画家对绘画本体意识及综合能力。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虚实处理方法来寻求艺术的表达形式,成为我们研习写意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虚实关系在传统构图中的体现,就传统绘画重视虚实关系的原因,重新认识近代写意画中的虚实问题来阐述国画写意中的虚实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光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1):35+24-35,24
动物以新彩工笔绘画、通过描绘动物造型、色彩、线条、体现出动物的骨骼、皮毛、眼神等自然形体逼真传神、韵味清新。而配景则以粉彩写意手法来表现,产生自然情趣、雅俗共赏之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写意性油画是现代外来文化本土化的典范之一,这种融合并不是凭空的移花接木,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需求。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都需要特定的土壤,写意性油画的诞生看似偶然,实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为此,本文基于油画与中国文化元素融合所孕育而生的写意性油画,着重探究山东写意性油画作品。首先,阐述写意性油画的由来及其基本特征;其次,从色彩、造型、题材三方面详细论述山东写意性油画的特征,从而试图研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翟婉冰  张俊华 《科技信息》2011,(36):I0127-I0127
中国画是世界艺术园圃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东方绘画艺术的物质形态,而且更集中的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笼统的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型,本文着重探讨工笔画的用笔问题。  相似文献   

8.
林启泉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46-49,52
写意性是工笔画固有的审美特征,认识和理解工笔画的写意性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精神,是工笔画艺术长期坚持的审美倾向和创作方式。在工笔画创作中以"意"为主导,注重以文脉、精神、情趣、品味对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实现工笔画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和戏曲,虽属不同门类的艺术,但所体现的“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写意”“摹情”的艺术观,“传神”的审美追求,“意象”的形象思维,“虚实相生”的手法等民族美学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刁国强 《科技信息》2011,(11):I0204-I0204,I0232
二十世纪是中西文化真正全面交流的时期,西方写实素描技术在中国画教学中得以广泛普及。素描造型能力的运用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拓展了写意人物画变现技法。写意人物画争论的焦点始终在于"笔墨"和"造型"。素描造型能力如何更好的运用于写意人物画中是关键问题。而提高造型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众多的思乡作品中,贯穿交织在一起的是诚挚而浓郁的思乡之情。这些思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游子思乡之作、左迁贬谪思乡之作,战乱流离思乡之作和远役征夫思乡之作。因作者所处的境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思乡之作在景物描写上、在结构上、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各的风格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服装款式复杂多变,而目前服装情感描述大多是定性描述,对各类服装的情感描述词也未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服装情感空间是实现计算机对服装图像情感识别及量化评价的重要前提.通过对男西装情感描述词的筛选、投票、初步确定、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一个2维的男西装情感因子空间,这样每幅图像对应着该因子空间上的2维坐标值,使得在因子空间上定义男西装图像间的情感相似度和对男西装图像按情感相似性进行评估和索引成为可能,为下一步实现男西装图像情感的机器评估和图像情感语义识别、检索奠定了基础.该方法同样可以扩展到其他类别的服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博文本数据分析的社会群体情感可视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的情感分析研究多侧重在情感的倾向性方面, 缺乏对各类情感的详细描述, 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社会群体的情感变化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句法和人工标注相结合的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三维立体的人脸表情进行情感分析, 形象地呈现社会群体的情感变化。对于不同的社会事件, 以可视化方式来展现不同地区微博群体的情感。实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人群情感, 研究结果为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吴均军事诗歌中塑造了一群英雄侠士形象。在诗作中,他将自我形象融入其中,从而加强了军事诗歌的个人抒情色彩;在抒情模式上借助人物形象将内在情感与外在描摹相统一,体现了文人军事诗作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放生羊》是次仁罗布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入选了当代最新作品排行榜,并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作者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寻找人类的共通情感,不仅具有民族文化和情感的个性,而且还具有人类情感的共性。文章从对痛苦的沉思、对快乐的感悟、对愿望的追求三个方面来解析作者对人类共通情感的寻找,以此来解读这篇平淡中蕴含着美好情感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散文独具魅力,其风格誉为"流言体"。在四十年代低气压时期的上海,张爱玲的散文以其耽溺于个人情感的展现和世俗小市民的纵情描绘,不追逐时代共振声音的洪流,而成为一种异质话语。她对世俗生活的审视有着孤独者的姿态,世俗的声音是这孤独姿态的面具,蕴含着家国情结和曲高和寡的苍凉。她散文的艺术魅力影响后世,两岸三地均有传人。  相似文献   

18.
屈原诗歌的艺术力量来源于诗人那深刻地体验所产生的壮烈而激越的情感,其旨大都在于寻求精神的情感解脱。屈原的人格特征恰恰表现在儒、道所不屑为的执着。他表现主体情思时主要运用比兴象征和寓情于景两种方法。意象描绘更倾心于主观欲求的理想成分的渲染。形成了“惊采绝艳”和“铺采Chi”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播音中的僵硬状态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与成因各不相同.究其实质,也就是感情处于单一的某种状态,没有随着稿件的具体内容而具体地运动起来.初学者应从内容短少,易于把握的练习材料入手,感情分量不宜太强,以后逐渐丰富、增强,以避免最初的时候诱发"感情激动"症.  相似文献   

20.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其相关理论具有极强的认知解释力。它不仅可以用来解释隐喻、语篇、词汇等的构成机制,而且也为理解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运用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中三种不同的心理空间映射类型,对数篇唐诗绝句进行分析,将其情感构建的认知机制动态地展现出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古典诗歌的解读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