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通过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社会的经济运动及其规律,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保证等方面有创造性的突破,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沈蕾 《科技信息》2007,(17):40-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4.
生态社会主义是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结合为目标,生态、社会正义、非暴力、基层民主等为支柱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思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下,探讨生态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关系,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志芳 《山西科技》2008,(1):3-4,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价值观.在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存在着三种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观、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主义观。这三种社会主义观是一脉相承的,经典社会主义观具有开创和奠基意义,传统社会主义观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经典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新型社会主义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典社会主义观和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批判性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引领人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毛泽东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历史和历史经验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并开辟了一条与苏联有别的工业化道路 ,提出了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 ;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基本路线、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及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产生历史性突破 ;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及党建理论 .认真考察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轨迹 ,对于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表明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现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或主线,概而言之,存在六种不同观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发展""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前四个"主题"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应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以贯之的追求;应集中反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应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题目,也是其实践的总题目,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主线、总揽各方的主题。而"共同富裕"可以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主题和主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存在原则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略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民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他的社会主义文化民主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双百"方针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方针、以论理的方法对待错误思想是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正确方法、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根本保证、改革文化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根本途径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认真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思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殊国情,是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的基本依据,决定了中国现代化模式的社会属性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能够有效地推进现代化,并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社会主义能够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全面进步,使中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全面展开,沿着富强、民主、文明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成果。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确保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要之举。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深化理论学习、丰富实践活动和提升师资力量着手,以内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养,进而外化大学生的自身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历史和历史经验,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并开辟了一条与苏联有别的工业化道路,提出了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基本路线、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及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产生历史性突破;江泽民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及党建理论.认真考察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轨迹,对于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依托对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人民民主、社会和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要求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对于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形态完备的要求,从价值目标以及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结构和特征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大大深化和完善了对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目标和社会形态属性、特点的认识,以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大大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物质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以及解决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产生了发挥社会主义计划手段作用的要求;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还要求认识、尊重、利用好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我党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于全面、准确地学习、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应泉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0-662,666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社会主义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充满了争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