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 , 一般都会认为是这些国家的高储蓄率造就了高经济增长率 , 在对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储蓄率与中国 GDP增长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与 GDP增长同向变动的应是居民储蓄额 , 而要保证储蓄额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 : 居民收入必须不断增长 , 储蓄必须要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因此提出在政策上应谨慎看待我国居民储蓄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理论关系及中国国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6变量系统内检验1978--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国民储蓄、实际GDP、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并存在从财政赤字、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到国民储蓄的Granger因果关系。随着财政赤字增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和CPI水平提高,国民储蓄减少;随着实际GDP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国民储蓄增加。这为重新估计中国财政政策及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国民储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口结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从人口的视角,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用OLS回归分析法分析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从供给的角度,劳动力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同时,老年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少儿抚养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2)从需求的角度,人均消费增加、人均教育支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相反,人均卫生支出增加,老年抚养负担加重,抑制经济增长;3)政府对教育、卫生等基础公共行业支出增加,可减少居民的抚养负担。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和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VAR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08年12月的最新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居民储蓄额和沪深两市A股市场交易额之间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市交易在短期内受到了外汇储备余额增加的影响,外汇储备余额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走高;但在长期内,居民储蓄的增长对股市交易的影响更加重要,股票投资已经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投资手段,股票市场对居民储蓄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与居民储蓄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来源于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居民储蓄率的变动,而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又要受居民储蓄存款基数的增长、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跃、居民房地产投资增加、储蓄存款负利率、居民投资渠道的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本文分析了近十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量的变动、居民储蓄存款的期限结构,发现居民储蓄存款呈增速减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率与城乡消费差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时空尺度,建立动态面板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消费率、农村消费率及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地区居民消费率则分别产生负效应和正效应;城乡少儿抚养系数比、城乡老年抚养系数比对城乡消费差距均具有正效应,且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存在空间集聚格局,呈现正的空间依赖性;"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将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7.
分析养老保险模式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积累制转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建议.建立个人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均衡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揭示其政策含义.利用Samuelson-Diamond重叠代模型推导2种制度下的平衡增长路径,对有关参数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当现收现付制下出现居民储蓄不足时,向个人积累制过渡,可以改进经济效率;当储蓄过度时,转轨则可能导致经济效率下降.不论采用哪种制度,养老金的增长均有赖于有效劳动人口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人口年龄结构面临不利变动时,养老金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教育产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8.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5年-2007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CPI指数和证券市场发展是影响我国当前居民储蓄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持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控制物价、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和宏观经济政策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其对居民储蓄水平和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青海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的作用。并指出在青海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应当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人口红利达到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人口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1990-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人口转变带来了2个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效应,一是劳动力数量的充足供给,二是老年人口增多导致社会储蓄增加带来的资本积累,这2个效应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将人口年龄结构与教育水平相结合,进一步研究了人口红利作用下的人力资本效应.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效应显著,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效应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气候变化与档案利用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本文利用该地区1987—2014年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人次,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及雨日数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分析气候变化、档案利用的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档案利用的影响方式和程度。结果表明:(1)选取的气候因子雨日数和日照时数具有平稳的长期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具有平稳的长期增长趋势;而档案利用因子则呈现波动的长期增长性;(2)在长期,日照时数与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人数之间具有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变量与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人数之间具有正向变动关系;(3)短期内,日照时数与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人数之间具有反向变动关系,平均气温与档案馆利用档案资料人数之间也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晶 《科技信息》2009,(20):I0054-I0055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统计年鉴》中的GDP数据与居民储蓄存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以及分析,从而分析我国GDP与居民储蓄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并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经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主要的有三个因素:居民总的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过多元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本文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回归模型,分别得到了我国居民储蓄增量的收入弹性、利率弹性和通货膨胀率弹性。根据因素变动的空间大小,得出可支配收入是对居民储蓄最重要的影响,其次是通货膨胀率,最后为利率。最后,本文还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居民储蓄模型的研究采用了Log—Lin模型,引进了多个虚拟变量,并在所分析数据的选择上摒弃了年度数据而采用了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负相关,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股票市场价值与居民储蓄无关。  相似文献   

15.
集聚理论认为,人口集聚可能通过外部性影响雾霾污染的变化,而且由于空间的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表述二者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该文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20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人口集聚与雾霾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表明:1)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效应.2)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门槛特征,在跨过门槛值3.961之前,人口集聚会加剧雾霾污染;在跨过门槛值之后,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出现边际递减现象.由此,提出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联防治霾政策、重点关注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灵活处理人口集聚对雾霾污染非线性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我国储蓄投资的转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高储蓄率主要是由居民储蓄构成的,如何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特点和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93-2006年期间,我国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利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了与经济界传统认识相背离的结论:储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清晰.事实上,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可能甚微.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0至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统计数据,运用成份数据降维方法预测2011至203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其结果是人口年龄结构持续快速老化。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变动,选取经济、流动人口、教育、人口老龄化、生育政策作为5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1980—2016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教育、流动人口因素、生育政策因素中的"全面二孩"政策对浙江省人口出生率变动影响是正向显著的,其中教育因素是外部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是负向显著的。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把握人口出生率变动趋势、完善外来人口服务保障机制、制定高峰人口出生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所带来的人口老化问题、城乡人口总和生育率的显著差异所带来的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等方面,对现行人口政策与“1.90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我们用三种方案对我国人口未来六十年内的发展进行了预测。预测使用的年龄结构数据是根据1987年全国1%抽样调查的结果;生育模式、死亡率数据是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总和生育率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其根据是1988年全国1‰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结果。首先,分城市、农村(乡、镇)两部分,从1988年总和生育率水平开始过渡到1990年,达到80年代平均总和生育率水平。然后从1990年开始按以下三种方案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